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延边兔子养殖前景(脱贫摘帽 安图县走向蝶变之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3|点击次数: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任洁】安图县位于吉林省东部,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闻名遐迩的长白山主峰及天池瀑布等主景区坐落在县境南部,因此素有“长白山第一县”之美誉。全县幅员7444平方公里,辖7镇2乡,180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80个。全县总人口21万,贫困人口5495户9811人,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7月8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央网络媒体走进吉林活动持续进行,记者们走进安图县,倾听基层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

多措并举多样产业助脱贫

从安图县出发,记者团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明月镇长平村。在吉林省体育局驻长平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长平村积极采取开发式、“造血式”的扶贫方式,多点位发展产业项目,提高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例如,鼓励2户贫困户开展庭院经济试点,进行小种植、小养殖;鼓励1户贫困户在退耕还林地种植红松、大榛子、刺嫩芽,增加收入;合作社牵头整体规划冷棚种植,利用15栋暖棚、24栋冷棚,大力发展休闲采摘业,通过办采摘节、外销安图、延吉市场等方式营销创收等等。

脱贫摘帽 安图县走向蝶变之路

明月镇长平村驻村“第一书记”吴限坤

明月镇长平村驻村“第一书记”吴限坤告诉记者,“2016年我们省体育局‌‌驻村以来,我们就一直把产业扶贫作为一个重点。‌‌经过论证,还有到省农科院和辽宁周边地区的考察,‌棚膜经济和发展休闲采摘是长平村发展产业项目的一个首选。‌‌基于这一点,我们创建了这些温室大棚,在大棚的基础上开始休闲采摘的产业布局。‌‌棚区将近一年就建成了,‌‌从棚区投入生产直到‌‌现在,能带动全村2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他们每年能平均增收3000块钱”。‌‌

脱贫摘帽 安图县走向蝶变之路

长平村葡萄大棚(任洁摄)

“这葡萄真甜,”“这个玫瑰香葡萄口感和别地儿不一样”,“葡萄好像有特殊的香气儿”,记者们对长平采摘园里的葡萄发出了一阵阵赞叹,吴限坤带着记者们参观了长平村的采摘园。采摘园由温室有机果蔬采摘区、休闲绿化采摘区、跑山鸡养殖区、垂钓区、运动健身区5部分组成。恰逢长平村刚举办完“2019年长平村首届休闲采摘节”,虽然仅短短两天,采摘节也为长平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脱贫摘帽 安图县走向蝶变之路

长平村葡萄(任洁摄)

“‌‌昨天的采摘节其实因为这几天天气不太给力,一直是阴天,所以葡萄产量没上来,但是参与我们采摘节的人员特别多,昨天应该有700多人,所有棚区成熟的葡萄,大概有一千斤左右全部都售罄了。最后我算了一下帐,昨天应该收入有2万块钱。”吴限坤说道。

在吴限坤和长平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92人已全部脱贫退出。

松江双九条创新就业新思路

坐落于长白山脚下的松江镇,位于安图县南部,距明月镇有120公里,北与永庆乡相接,西与二道白河镇相连,东与和龙市比邻,是去往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为了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松江镇还创新出台《松江镇鼓励自主脱贫九条措施》和《松江镇推行因户设岗九条意见》,称之为“松江双九条”,打破了以给钱、给物为主的传统扶贫方式,将“给予式扶贫”与“参与式脱贫”有机结合,促进了贫困群众由“要我脱”向“我要脱”“我能脱”转变,实现了“户户有项目、户户有就业”,得到广泛认可。

松江镇德化村驻村“第一书记”吕国顺在驻村期间,根据德化村的实际和现实扬长避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推广香瓜的温室大棚种植,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脱贫摘帽 安图县走向蝶变之路

松江镇德化村驻村“第一书记”吕国顺(任洁摄)

脱贫摘帽 安图县走向蝶变之路

德化香瓜

脱贫摘帽 安图县走向蝶变之路

德化香瓜(任洁摄)

吕国顺指着种植香瓜的温室大棚对记者说,“‌像这些大棚,它最后得到的营收是用于村集体的事业,有利于帮助我们的贫困户,大棚里用的工人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贫困户,因为种香瓜‌‌非常耗时耗力,‌‌所以每天也‌‌给他们增加了‌‌收入,他们的工资是一天170元。比如说,从大棚开始落地到现在,大约他们有‌‌一个‌‌50天的工期,50天也就是7000多块钱。大棚的租金是一年6万,收来的租金也会用来帮助贫困户”。

以村为家驻村干部谋脱贫

松江镇盘道村驻村“第一书记”侯志国,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道路上,更是与村民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感人的诗篇。

脱贫摘帽 安图县走向蝶变之路

松江镇盘道村驻村“第一书记”侯志国(任洁摄)

侯志国本是一名令很多人都羡慕的机关干部,三年多前,却成为离家近千里路的贫困村第一书记。在他踏上盘道村的第一天,看到脚下满是泥泞的道路,即将倒塌的土坯房里,还住着老人、孩子,村小学教室旁两间简陋的房屋便是村班子办公和开会的地方……贫穷落后的村容村貌让侯志国震惊了,当时的场景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中,久久不能释怀。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个偏远贫困的盘道村。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为了向盘道村的贫困户“输血”、“造血”,确定盘道村产业扶贫“输血”和“造血”项目,经过多方调研,侯志国于2016年3月28日,确定了盘道村扶贫产业“输血”项目建设“笨榨油坊”、“造血”项目种植“大果榛子”。

脱贫摘帽 安图县走向蝶变之路

榛子地(任洁摄)

脱贫摘帽 安图县走向蝶变之路

榛子

除此之外,在扶贫工作期间,侯志国还与盘道村80多岁的老人张清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张清旭老人是五保户,思想保守顽固。当侯志国第一次见到80多岁的张清旭时,张清旭穿着一件袖口露着棉花的旧棉衣,在严寒冬天里从类似于土包的洞里往外爬(俗称“地窨子”)。村里的人告诉侯志国,张清旭没有亲人,56年一直住在这里,甚至这些年都没见过他洗过澡。镇党委、政府和村里曾多次接他到敬老院颐养天年,可他坚决不同意。

“不能去敬老院,那里人多、脏、细菌多、容易得病。我虽然表面脏,但是我很健康,人不能离开土,离开了就会生病。”当侯志国劝张清旭老人搬到敬老院时,老人这样拒绝了他的提议。为了找到解决张清旭老人搬出“地窨子”的突破口,侯志国用实际行动去感化他,用真情换真心。老人家境不好,侯志国就隔三差五自掏腰包,给老人送去米、面、油、挂面、衣物等生活必须品。为了让老人了解外面的世界,侯志国给老人送去了收音机;为了给他排解寂寞,还特意为他买了两只兔子供老人饲养,甚至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哪里需要建、如何建、怎么建,侯志国都征求老人的意见,提升他在村里的存在感。经过侯志国的不懈努力,2017年初侯志国和老人聊天时,老人说,“我没有儿子,但你对我比亲生儿子还要好,你是个好人,以后我什么事都听你的”。最终,在松江镇党委书记赵勇、镇长玄千泽,纪委书记王文锋同志的帮助下,侯志国为老人购买了房屋,老人终于告别了住了56年的“地窨子”,有了一个温暖、宽敞、舒适的家。当与记者谈到张清旭老人的新家时,侯志国难掩自豪,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在安图县,一位位驻村干部用自己的行动点亮贫困户心中每一盏脱贫前行的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让贫困村旧貌换新颜,谱写出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