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奶牛关节扭伤的症状与诊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奶牛关节扭伤的症状与诊治措施

1、病因

主要致伤因素是机械外力的速度、强度和方向及其作用下所引起的关节超生理活动范围的侧方运动和屈伸,常有急转、急停、转倒、失足登空、不合理的保定、跌倒等原因。临床多见于急剧关节侧动。

2、奶牛关节扭伤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常表现为疼痛、跛行、肿胀、温热和骨质增生等症状。由于患病牛关节、损伤组织程度和病理发展阶段不同,症状表现也不同。

①疼痛:对于原发性疼痛,病牛受伤后立即出现,是关节滑膜层神经末梢对机械刺激的敏锐反应。对于炎性反应性疼痛,与组织损伤程度和炎性反应有关。

②跛行:对于原发性跛行,受伤时突发,病牛行走数步之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这是原发性剧烈疼痛的结果。对于反应性疼痛跛行,出现在伤后12~24h,炎症发展为反应性疼痛,再次出现跛行,跛行程度随运动而加剧,中度、重度扭伤时表现这种跛行,而且组织损伤越重,跛行也越重。如损伤骨组织,则表现为重度跛行。病畜在驻立时,如为中度扭伤,患肢屈曲以蹄尖着地,免负体重;如为重度扭伤,则以蹄尖为支柱,时时提起患肢或悬起不敢着地。

③肿胀:轻度扭伤的奶牛基本没有明显肿胀;中度扭伤有程度不同的肿胀;只在严重扭伤时,才有严重肿胀,而且炎症反应越剧烈,肿胀也越重。

④温热:根据炎症反应程度和发展阶段而有不同表现。一般奶牛在伤后半天乃至一天时,与炎性肿胀、疼痛和跛行同时并存。仅在慢性过程,关节周围纤维性增殖和骨性增殖阶段,有肿胀、跛行,但无温热。⑤骨赘:慢性关节损伤可继发骨化性骨膜炎,常在韧带、关节囊与骨的结合部受损伤时形成骨赘,因而病牛存在长期跛行。

3、奶牛关节扭伤的治疗

制止出血和渗出:奶牛在受伤后1~2天内,为制止关节腔内的继续出血和渗出,应进行冷疗和包扎压迫绷带。冷疗可用冷水浴(将病畜系于小溪、小河及水沟里或用冷水浇)或冷敷。症状严重时,可注射加速凝血剂使病畜安静。

镇痛:注射镇痛剂,可向疼痛较重的患部注射盐酸普鲁卡因酒精溶液10~15mL,或向患部关节内注射2.0%盐酸普鲁卡因溶液,或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在用药的同时适当进行牵遛运动,以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可对病牛肌肉注射非甾体抗炎药。如果病牛关节韧带断裂时,应进行夹板或石膏绷带固定。当局部炎症转为慢性时,患部可涂擦刺激性擦剂和软膏。亦可给病牛内服中药:乳香、没药、归尾、牡丹皮、地鳖虫、伸筋草、升麻、独活各62g,赤芍药、桂枝93g,红花31g,续断124g[2]。共研细末灌服。

应用抗炎药:配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美洛昔康或氟尼辛葡甲胺。

膝关节扭伤:主要是因外力作用使奶牛关节韧带,特别是侧韧带、关节囊及周围的腱受到剧伸或部分断裂、全断裂。严重时引起软骨和骨的损伤。牛膝关节扭伤较为多发,病初患关节周围迅速肿胀、敏感、疼痛,不敢负重。当患肢着地时,因疼痛反应表现患肢躲闪,呈支跛。重症者,关节液增多或关节内出血,关节囊紧张、肿大。临床上应与膝关节挫伤加以鉴别诊断。

冠关节扭伤:临床特征是奶牛驻立时,患部关节半屈曲以蹄尖着地或完全不能负重提起患肢,其动运动时冠关节剧痛,特别是内外扭转冠关节更为明显。指压损伤韧带(侧韧带、掌侧韧带)有痛点。损伤严重时,常继发慢性骨化性冠关节周围炎,成为指骨瘤的发病原因,长期遗留下顽固性跛行。治疗基本同关节扭伤。

髓关节扭伤:主要由于争斗顶撞、姿势不正、在泥泞的运动场上运动、误踏深坑或深沟等所致。病畜驻立时屈曲膝、跗关节,患肢外展。运动时呈混合跛行,并表现外展姿势,后退运动时疼痛明显。视诊和触诊患部、病初无明显变化,但运动时有疼痛反应,尤其是呈内收姿势时更为明显。慢性经过时,臀肌萎缩,大转子明显突出,推动转子有疼痛反应。治疗时,首先应安静休息,避免关节运动。病初应用冷敷或局部封闭疗法;急性炎症缓和后,用温热疗法,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关节穿刺排液,外缠绷带加以保护。

作者简介:王文太(1987-),男,甘肃酒泉人,大专,助理兽医师,长期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

王文太

(新疆石河子市一四二团兽医站,新疆 石河子 832029)

参考文献:

[1] 赵晓娟.乳牛关节扭伤的治疗[J].贵州畜牧兽医,2013(1):38-39.

[2] 阿依古丽·那苏哈. 奶牛关节脱位疾病的治疗[J]. 新疆畜牧业,2013(2):42-4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