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肉牛皮蝇蛆病的传播方式、病理特征和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肉牛皮蝇蛆病的传播方式、病理特征和防治方法

1危害

犊牛患病后会阻碍正常的生长发育,增重缓慢,产肉量及肉品质降低;母牛患病后会导致产奶量明显减少,役牛患病后会导致使役能力减弱,缩短使役年限;牛皮出现穿孔,降低使用价值;严重感染时,还会导致患病犊牛及体质虚弱的牛发生死亡。另外,还会间接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主要是增加消耗饲草料、提高饲养成本,且牛皮蝇幼虫还能够导致人类发生感染,影响人类健康等。

2.生活史

牛皮蝇、中华皮蝇以及纹皮绳具有类似的生活史,都是全变态发育,即整个发育过程分成4个阶段,也就是卵、幼虫、蛹、成虫。不同种类的成蝇会在不同部位进行产卵,一只雌蝇一生通常能够产H 4000~8000个卵,其经过4~7天就会孵出第1期幼虫,接着会经由毛孑L侵入到皮肤,并在体内深部组织中不断移行、蜕化。一般来说,纹皮蝇、中华皮蝇通常在动物感染后大约75天,能够在食道以及其他寄生部位的黏膜、浆膜发现第2期幼虫,且在此处进行5个月停留,然后沿着膈肌移行到背部。牛皮蝇的第1期幼虫会直接移行到背部,且侵入背部皮下,会导致皮肤表面形成瘤状隆起,接着在隆起处出现一个小孔,直径在0.1~0.2mm,且幼虫的后气孔会朝向那里;此时随着第3期幼虫体积的不断增大,会导致小孔直径也逐渐明显增大。发育成熟的第3期幼虫会通过小孔蹦出,落到地面上结成蛹,经过1~2个月发生羽化变成成蝇,再加上幼虫在动物体内往往会寄生10~11个月,整个发育过程大约需要1年时间。

3传播方式

该病主要经由两种方式进行传播。一种是成年虫经由血液途径造成传播,而这种传播方式又可分成牛皮蝇与牛体间的传播以及病牛与其他肉牛之间的传播。大多数情况下,牛皮蝇对肉牛传播病毒后,病毒就非常容易经由空气传播给其他肉牛,这种传播方式会在牛群中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另一种传播方式是指牛皮蝇经由寄生的方式造成传播,尽管这种传播方式比较少见,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每年春秋季节,牛皮蝇会通过排卵进行繁殖,部分牛皮蝇会在肉牛体表皮肤上直接排卵,尽管大多数的卵都由于环境比较恶劣而发生死亡,但也有少量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卵生存下来。此时孵出的幼虫会在机体皮下组织上面寄生,从而导致各种慢性寄生虫病的发生,主要会造成皮革品质降低。如果母牛感染该病,还会导致产乳量比正常明显降低。当病牛严重感染时,甚至会导致皮肤表面出现血肿,皮肤免疫能力急剧减弱,情绪烦躁不安等。

4病理特征

当幼虫钻入到病牛皮肤时,会导致皮肤痛痒,精神烦躁,并在患部结痂。幼虫移行到深层组织内时,会损伤组织,如果在食道寄生就会导致浆膜发炎。当幼虫移行到病牛背部皮下时,会导致皮下结缔组织出现增生,并在寄生部位形成瘤状隆起,还会导致皮下发生蜂窝组织炎,皮肤显示略有隆起,接着发生穿孔,导致牛皮被损伤,如果感染细菌就会发生化脓,形成瘘管,之后则逐渐开始愈合,形成瘢痕,使皮革价值严重降低。另外,皮蝇幼虫产生的毒素会损害机体的血管壁和血液,从而导致贫血和肌肉稀血症。病牛感染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消瘦,肉品质变差,幼犊还会出现生长发育缓慢,贫血,母牛减少泌乳,役牛使役能力减弱。有时皮蝇幼虫还会钻入病牛的延脑或大脑脚,从而出现神经症状,如突然倒地,做后退运动,晕厥或者麻痹等,严重时还会发生死亡。

5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病牛可选择使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系列药品,按每千克体重注射或者口服0. 2mg有效成份。同时,还要配合防治虱病、疥癣病、线虫病等寄生虫病,为此可在每年10月份开始进行药物驱治,以后每间隔20~25天使用1次药物,连续使用3次。病牛也可在皮蝇停止飞翔以后(即每年11月份左右)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5mg倍硫磷原液,防治效果也很好。病牛还可使用倍硫磷浇泼剂,成牛用量为3mL,犊牛用量减半。治疗该病时,也可先用手指挤压寄生在病牛背部皮下的幼虫,或者将2%敌百虫等药物涂擦或者注入到肿胀部以及小孔内,用于将幼虫杀灭。肉牛体表可涂攘适量的1%~2%的敌百虫溶液,能够有效减少牛皮蝇在上面进行产卵,通常每间隔30天进行1次处理,共进行2次。此外,病牛患处可采取封闭治疗,即肌肉注射由5mL地塞米松、2mL普鲁卡因、16 01U青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头1次,连续使用4天,既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也能够麻醉幼虫,抑制其继续发育,还能够减轻病牛的骚痒和疼痛。

中药防治:病牛也可使用中草药处方进行防治;一般选择使用当归醋浸液,即将2000g当归置于8000mL食醋中,浸泡48h后涂擦在牛只背部,成年牛每次适宜涂擦150mL浸液,犊牛适宜涂擦80mL浸液,确保被毛和皮肤都被浸湿。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