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犬类养殖

獾养殖技术(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佛教有言,如果是得道的高僧,那么他的尸体火化后就会烧出舍利子,这些舍利子会作为寺庙的圣物,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即是将僧人装入缸中暂时封存起来,如果一至二年过后肉身没有腐烂,人们就会给僧人贴金,并向其供奉。

而在人们发现的四川隆昌的一座古墓中,有一位僧人却不是用这样的方式被下葬的,令人疑惑的是,这位僧人像普通的老百姓一样,采取了土葬的方式。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坐落在四川隆昌的高僧古墓

在四川南部有一个叫隆昌的市级城市,该地历史悠久,境内置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到今天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当朝的统治者给此地取名为隆昌,寓意“兴隆昌盛”,采用县治,至此,这个姓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隆昌境内生活着众多名人也就不足为奇,名人多了,隆昌的文物和古墓自然也就不会少。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在隆昌市的西南方向,有一个名为圣灯镇的地方,在圣灯镇东北方向的4公里处,又有一座天螺山,在该处,人们发现了一座古墓,专家来到此处考证,发现这座古墓应该是明朝时期所修。

不幸的是,在现存的记录中,已经丢失了这座古墓的很多资料,包括它的出土时间,以及当时的人们看到的景象,加之古墓本身还被以前的盗墓贼光顾过,人们当然也不知道盗墓贼是何时光顾,他们又在这座古墓中“收获”了多少东西。

有一种悲剧,就是考古人员遇上了盗墓贼光顾过的古墓,幸运的还能从盗墓贼不要的垃圾里面找出一些具有史料意义的文物,不幸只能是“空欢喜一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所幸的是,这座古墓刚好属于第一种情况,在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它还留下了些有价值的东西。

尽管墓室已经被损坏,石室也被打开,但墓室内还有一块残碑,碑上仅残留着“严巨光禅师圆寂,徐州府富顺县……甲申”这样的字迹,从这句仅存的话中,专家们知道了墓主人的真实身份。

——原来这是一名高僧的墓葬,只是为何他没有像其他僧人那样采取火化的方式,这个问题令专家也百思不得其解,加之史料中没有记载这位僧人的名字,专家们也不知道他的生平,一切就更无从谈起。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这座墓室是由石头打造而成的,墓室中有价值的东西除却那块残碑,在石室门后还有一块菱形浮雕,上面雕刻着牡丹的图样,图案精致华美。

通过这块浮雕,人们也不难想象出墓室曾经的豪华,也逐渐明白了盗墓贼究竟对这个墓室造成了多大的破坏,给考古界和史学界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石碑上刻着的地点为“富顺县”,由于隆昌这个名字起源于隆庆元年,故而陵墓修建的时间至少在隆庆元年以前,也就是1567年以前,

从仅存的浮雕工艺来看,这个时间往前也不可能太久远,故而专家才得出了明代墓葬的结论。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总之古墓是发现了,尽管这个发现对学界意义不大上,古墓的主人公也只是历史上的路人甲,但文物终归是文物,这座坟墓依旧得到了国家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考古界也迎来了新气象,国家开始重视文物价值,并在国内开展了第一次文物普查活动。

只是由于经验的不足,在第一次文物普查中,普查规模小,普查手段不规范,甚至没有留下文物统计数据,也平白无故地造成了很多损失,让许多专家心痛不已

1981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宣告开始,此时距离第一次文物普查已经过去了31年,人们吸取了30年前的教训和经验,最终,8年过去,进行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向国家和人民都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规模和成果都远超第一次。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在第二次文物普查中,我国一共调查登记了不可移动文物40多万处,并先后公布了235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级县级的城市中,国家一共登记了600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

在1987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进行中的时候,专家们就曾来到圣灯镇天螺山的这座古墓进行考察,文管所将其列为文物点实施就地封存保护,从此这个地方便成了人迹罕至的“禁地”。

时间又过去了二十年,这座古墓在工作人员的保护下静默地度过了二十年,对它来说,这不过也是弹指间的年华。

随着《国家“十一五”时期文法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开始展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专家们又来到了这座古墓,只是这一次他们却有不一样的发现……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古墓中惊现绝迹50年“异兽”

第三次文物普查无疑比第二次文物普查更为具体和详实,在这一次涉及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就包括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石刻等许多建筑,光是分类就多达6大类59个小类,而之前已经普查过的文物,也自然算在了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范围内。

这也是专家们再次光顾这座古墓的原因,为了弄清这座古墓的现状,学者杨俊等人在2009年9月18日来到了此地进行实地勘察,希望能够获取最新的资料。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但正当他们专心致志的查看古墓时,从古墓中突然蹿出了一道黑色身影,这样的突发情况令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人们不知道,为什么封存多年,人迹罕至的古墓会突然蹿出来一道影子,埋葬死人的地方,又怎么会出现活物?

所幸的是,当时的相机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考察队伍中随行的人中还有专门负责拍照的人员,当时负责拍照的文管员叫兰廷波,在杨俊进去查看墓穴的时候,兰廷波就在墓门口端着相机连按快门。

在这条黑影蹿出的时候,兰廷波刚好就按下了快门,但他显然也受到了惊吓,他的惊呼声吸引了杨俊的注意,杨俊回头看了看拍下来的照片,两人发现照片的显示屏上竟然出现了两个光点,像是什么东西的眼睛。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古墓里面一定有个活物!但墓穴深及五米,且里面黑乎乎的,伸手不见五指,为了众人的安全,也为了不吓跑里面的活物,学者们没有贸然行进,兰廷波立马打开手电筒,利用手电筒的微光和相机的长焦对准墓穴,咔嚓咔嚓连拍了几张。

随后,相机的显示屏上,出现了在场的人从未见过的一种动物,它身形像小猴一般大,毛茸茸的,身体线条十分流畅,长得很像狐狸,却又跟往常见到的狐狸不一样。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兰廷波的相机拍下了两只这样的动物,一只在墓穴最里面的石龛处,它站起身子,眼睛睁得大大的,滴溜溜的眼珠警惕地盯着外面;

还有一只躺在地上,只露出了一个头,身体的其余部分则藏在那只站着的动物身后,两只动物身形相仿,大小也差不多,故而应该不是亲子关系。

回到办公室的兰廷波迫不及待地将这两张照片冲印出来,他太想知道这两只动物究竟是什么品种了,故而一回到办公室,他便开始忘我地寻找资料,最终,通过互联网,他查出了这两只生物的真正名字——狗獾。

得到这个结果的专家们欣喜不已,许多报社不甘落后,也纷纷报道了这一件事情。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异兽”的真实身份,狗獾缘何沦为濒危物种?

狗獾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也可以直接被称作獾,曾经专家推测,在鲁迅先生所作的《故乡》一文中,闰土所刺的那一只猹就是指的这个生物,由于现存稀少,多数人都没有见到过它。

据资料记载,狗獾是鼬科、狗獾属的一种动物,在鼬科中,狗獾属于体形较大的一类动物,尾巴很短,体背有褐色白色混杂的绒毛,而四肢内侧则覆有黑棕色的毛发,四肢矫健,善于奔跑。

有这样的特征,也难怪专家会把在闰土的西瓜田里上蹿下跳的猹和狗獾联系在一起。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狗獾什么都吃,荤素不忌,栖息环境比较广泛,在森林、灌木、田野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它分布于亚欧大陆的很多地区。

如此说来,狗獾不过是一个现存稀少的二级保护动物,它只是数量稀少,并未灭绝,那为何在高僧墓中发现狗獾又会令专家感到欣喜无比呢?

原来,狗獾虽然没有灭绝,但是在隆昌境内,已经有50年没有出现它的身影,人们一直以为狗獾在隆昌境内已经绝迹,却不想在高僧的古墓中见到了这个生物。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但是,为何这个在上世纪已经绝迹的动物会出现在明代僧人的古墓中,考古人员、生物学家、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无法解答这个问题。

人们只能推测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成年的狗獾本来自在地生活在山林里,可是由于城市化,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渐增大, 它们在人类文明的建设中被赶出了自己的家园,它们能够生存的地方越来越少,不得不进入无人问津的古墓中求得生存,直到再次被人们发现。

狗獾依然是稀少的动物,但能够在隆昌境内发现它的身影,至少说明该地还是有适合其生存的空间,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学者们并没有去打扰它们的生活,而是让这两只狗獾在古墓中继续生存。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那么,狗獾又为何会越来越少呢?在考古专家在隆昌古墓发现狗獾的同时,又有一群生物学家在青海展开了对狗獾的研究,最终他们得出结论:

狗獾的数量减少可能是由于环境恶劣和食物匮乏,从习性上来讲,狗獾在出入洞穴前后会保持很强的戒备心,这也是人们很少见到它的缘故。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现状:无人问津的古墓,得到保护的狗獾

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2009年,在专家们对隆昌这座古墓普查完成后,除了那几篇发现狗獾的新闻,江湖上就失去了这座古墓的传说。

可能是因为这位僧人在历史上并不知名,也可能是这座古墓被盗墓贼破坏的太多,导致今天的它在学术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学者们也失去了对它的兴趣,久而久之,这座古墓就变得无人问津,恰如当年被纳入禁地那般。

到如今,有关这座古墓的资料更是稀少,只有在当地生活了很久的本地人,或许才能对这一段历史娓娓道来……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但这对它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也许,失去了公众关注的目光,这位僧人还能够安静地长眠在这深山老林中,连同这座残破的古墓,它寂寞而沉静地窝在天螺山上,平静地存在着,终究会像以前那般度过今后漫长的时光……

与坟墓的冷清相对的,则是狗獾的“热闹”,作为越来越难见到的动物,人类采取了许多对狗獾的保护措施,物种灭绝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人们都不希望看到任何一种生灵再度消失在地球。

2008年,狗獾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物种之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非营利性环保机构,这个组织的成立就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并拯救濒危物种,狗獾位列其名,可见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2020年9月30日,国家林草局在官网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管理范围的通知》,在通知中规定,对于狗獾等19种野生动物除了必要的科研和药用,国家不允许以其它任何目的进行养殖,更不允许食用狗獾。

同时,《通知》中还规定,主管狗獾等19种野生动物的部门必须要严格制定管理措施和养殖技术规范,加强日常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狗獾生活环境的安全和适宜。

2021年8月17日,安吉县发布了《安吉县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成果》,据悉,这是浙江首个县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成果,在这次调查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共有59种,其中,狗獾的名字便赫然在列。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但由于狗獾的皮毛顺滑又保暖,非常适合制作皮袄和垫子等物品,故而它的存在也引起了偷猎者的觊觎之心。

2022年,各地就出现多起狗獾被捕兽夹困住的新闻,偷猎狗獾的现象屡禁不止,由此也可以反映出,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急需出台更完善的保护濒危动物的政策,才能让狗獾更好的生存下去……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现两只狗獾

参考文献

《狗獾夜间活动节律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吗?基于青海湖地区的研究实例》;中国知网;2014年11月15号

《隆昌古墓中神奇出现绝迹半世纪的狗獾》;中国新闻网;2009年9月27日

《濒危动物现身古墓 为何来古墓中躲生存》;光明网;2016年7月29日

《古墓惊现珍稀动物 灭绝半个世纪之久》;光明网;2016年6月15日

《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内蒙古日报;2016年2月23日

标签: 犬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