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贵州水蛭养殖(甘溪村蚂蟥山:水清鱼肥民致富)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好山好水养好鱼,在施秉县甘溪村蚂蟥山龙合绿康生态养殖基地,空气清新,岸绿水清,碧波荡漾的鱼塘中,鱼翔浅底,在欢快的追逐嬉戏。

潺潺的山涧溪水流淌而过,水质甘冽,清澈透底,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凭借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水质资源,龙合鱼塘孕育而生。

龙合鱼塘是根据地形及水流走势修建堤坝建成鱼塘,采用活水养殖,充分体现了健康、无污染的生态养殖理念。

甘溪村蚂蟥山:水清鱼肥民致富

“这六口鱼塘的鱼食一天就要花费1600多元,鱼塘中有80000多斤鱼。”龙洪桢是龙合绿康生态养殖基地的老板,她抓起一把玉米鱼食投进清澈的水中,霎时间鱼儿欢快地聚集起来抢食,溅起水花一片。

据龙洪桢介绍,龙合鱼塘中养殖的有青鱼、中华鲟、锦鲤、黄鱼等品种,大鱼一条有7-8斤,小鱼一条有2-3斤,鱼食主要是玉米和酒糟,一般在早上10点和下午4点喂食。

甘溪村蚂蟥山:水清鱼肥民致富

为了增加基地的经济效益,龙洪桢还混养了鸡、鸭、鹅等家禽,林下养鸡近600只,鸭和鹅将近400只。

“当时也没想到能做到这么大,很感谢政府的支持。”龙洪桢自豪的笑道,龙合鱼塘是从2015年以来陆续修建的,蚂蟥山的水质好、安全,她严格把控鱼的品质,鱼塘中的鱼至少养殖一年才会进入市场。

甘溪村蚂蟥山:水清鱼肥民致富

“我家养的鱼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口碑好得很,回头客也多。”龙洪桢笑着告诉记者,早年的时候她做过鞋子生意,还开过服装厂,也去麻江做过药材生意,最后毅然决定回家乡养殖。现在她在凯里和施秉都有饭店,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毛收入一万多元。

“我十多岁的时候就去外面闯荡了,起初也有人请我去外地养殖,但是我有很深厚的故乡情结,就毅然选择回来养殖。”龙洪桢目光坚毅的笑道:“我想趁我还有干劲的时候,把乡亲们带动一起致富。”

“农户一亩田除了种稻谷,如果再稻田养鱼200斤,就会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很可观。”据龙洪桢介绍,她和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合同,帮助他们发展稻田养鱼致富,今年发下去的鱼苗有18000多斤,将以保底价16元每斤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

除了稻田养鱼外,龙洪桢还带动乡亲养猪,她免费把猪苗送给他们,每家再给1000元的成本,等猪长大后在从他们手中回收过来。

“下一步我将扩大产业规模养殖,请水产养殖的专业人士帮忙进行管理,继续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龙洪桢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见习记者 陈化勇

施秉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 康

实习编辑 杨敏慧

编审 舒忠义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