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学就业方向(“鱼宝宝”7年奶爸,变身中福会幼儿园“祥子老师”,水产养殖硕士转型有点大)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洋洋爸爸,今天上午的海洋小课堂里,洋洋特别活跃,他说家里的水族缸可以让家里变得更美,他也特别爱观察里面的生物......”期末,结束了一天的课程,被孩子们爱称为“祥子老师”的盛祥,向家长反馈班上小朋友们的状态。

“鱼宝宝”7年奶爸,变身中福会幼儿园“祥子老师”,水产养殖硕士转型有点大

原来,这位新任教师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结束了本硕7年的水产养殖专业学习生涯,去年毕业即入职中国福利会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从研究水产养殖和海洋保护方向到学前教育,完成跨界转型就业,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事业却在盛祥的坚持下激起“浪花”朵朵,并在孩子们内心埋下亲海近海的种子。

“鱼宝宝”7年奶爸,变身中福会幼儿园“祥子老师”,水产养殖硕士转型有点大

海上“妖风”挡不住按时投喂

“一条鱼、一只蟹、一片藻......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只有尊重系统中的每一个生命,才能真正看到‘生命的奇迹’。”这是盛祥在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的课堂上常常对小朋友们说的话。在上海海洋大学就读期间,他的导师谭洪新教授一直教导他,水产养殖和海洋保护的研究基础是对水生生物的认知。他们专业的基础课程就有绘鱼图、制标本、做解剖,还有水族生态造景、鱼卵孵化等比赛,这让盛祥不断见识海洋生命的奇丽。

在校期间,盛祥为了照顾好实验室里的“鱼宝宝”们,常常早出晚归地守在实验室里,即便遇到上海临港的海上“妖风”也阻挡不了他的按时投喂工作。也正是这种“奶爸”式的经历,让盛祥在进入幼儿园工作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海洋生态系统里生物的行为、性格都不一样,在幼儿园和孩子们沟通过程中也让我看到,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闪光点,需要我们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慢慢发掘。”盛祥说道。

在校“品读海大”活动中,盛祥从入学到毕业的7年时间里先后作为品读者、讲解人、组织者,校园里“海权石”“元鼎骨”“六分仪”等历史文化雕塑,以及张謇、张闻天、王武等前辈事迹让他对海洋科普意义有了更深认识,“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也铭刻在这个海大人身上。

“鱼宝宝”7年奶爸,变身中福会幼儿园“祥子老师”,水产养殖硕士转型有点大

生态瓶启迪“小鱼安家计划”

幼儿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从小打好科学基础是首要任务。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秉承宋庆龄女士“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理念,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以“学生活、学做人、学学习”为切入点的“生存课程”,其中就有盛祥作为专业支持开发的“海洋课程”。为了设计好这门激发孩子们探索海洋奥秘的兴趣课程,盛祥在课程导入、话题讨论和海洋科探室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

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对盛祥的专业能力培养都起着很大的作用。《鱼类增养殖学》《鱼类生态学》等等一系列的专业书目和文献是他设计课程的基础,而在校参加的专业实践帮助他发掘课程亮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小鱼安家计划”就是其中之一。

其灵感来源于盛祥在学校制作的生态瓶,将少量的植物和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或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透明环境中,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这种模式恰好可以帮助孩子们在饲养、观赏生态瓶中的鱼和其他水生生物时激发对海洋的好奇心。

“鱼宝宝”7年奶爸,变身中福会幼儿园“祥子老师”,水产养殖硕士转型有点大

“长大要当马里亚纳海沟科学家”

在初入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时,盛祥时常担心自己因专业不对口导致工作上的失误。有一次,一个小朋友问盛祥:“祥子老师,马里亚纳海沟有多深?那里面有什么呀?”这个深海问题盛祥确实不太了解,于是就把这个问题记下,并告诉小朋友:“今天回家后,我们都去找一找答案,明早我们来交流好吗?”

第二天一早,孩子将一张自己画的海沟示意图展示给盛祥,盛祥把从家里带来的深海科普画册翻开给小朋友答疑。从那天开始,他发现这位小朋友经常在图书角翻看深海科普画册。当临近毕业大家交流梦想时,这位小朋友说:“我长大以后要当一名马里亚纳海沟科学家!”

“虽然我现在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跨界了,我却感到‘鱼水和谐’之美!”盛祥激动地说。中福会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十分喜欢这位“祥子老师”,园长和同事们也对他称赞有加。打开手机,微信昵称“一尾小海洋”的盛祥又在和家长们耐心地沟通着如何引导小朋友自主饲养、观察生态鱼缸内的小小生物,用一尾小海洋的力量激发一朵又一朵热爱海洋的小浪花。

图片来源:受访者

来源:作者:徐瑞哲 向海洋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