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人工养殖黄鳝苗(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7|点击次数: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文 | 千金Talk

编辑 | 千金Talk


前言

黄鳝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的经济鱼,具有极高的食疗和药学价值,在国内有很好的销路,是一种传统的出口产品,具有很高的利润。

我们国家出口的黄鳝质量和产量是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近年来,国内对黄鳝的需求急剧增加,但其野生资源日益短缺,导致其自然捕捞数量锐减,导致其价格持续走高。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目前,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当前,我国的黄鳝人工繁育技术尚不成熟,许多问题仍在探索中。

一、选苗是关键

1、选种

(1)深黄大斑鳝。这种黄鳝体形纤细,浑圆,体型匀称,体色暗黄色,周身布满不规则的棕黑色大斑。

深黄大斑黄鳝是一种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生长迅速的鱼类,其成鱼体重可增加5-6倍。个头大,1年内放养可达到300克以上,肉嫩质优,是优质良种。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2)金黄色小斑鳝。这种黄鳝身材修长,体色呈淡金色,身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暗棕色斑点。

黄鳝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但明显低于黄鳝,成年黄鳝的增肉倍数为3~4倍,黄鳝肉质好,苗种中等。

(3)灰黄鳝,杂色鳝;由于黄鳝对环境适应性差、抗逆能力弱、生长缓慢、养殖效率低等特点,不适合作为人工养殖。

2、种苗的采集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1))在市面上购买鳝种时,一定要对鳝种进行严格的选择,并且要弄清楚鳝种的来源,电击鳝、钩钓鳝、鳝夹子的鳝通常都不能进行饲养,因为放种后,它们的存活率非常低。

故宜选用笼捕法或泥鳅捕法,其伤害较小,放养后存活率较高。

如果有可能的话,请在有条件的时候,尽量自己去捕鳝的农户那里选择,不要买那些通过多个渠道转手的鳝苗,那样的话,鳝苗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2)如果来源不能得到保障,那么选择条件如下:一是没有症状的鳝鱼。有的鳝鱼身体表面会出现一块带有血迹的红斑,这是一种腐皮病;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尾色白色,有絮状的绒毛,是水霉的症状;头状细长,甚至于有硬卷、颤动的现象,这是一种内虫病;

肛门又红又肿、有炎症、凸出,是肠道炎症;用手掌适度的力量掐着黄鳝的脖子,最后会出现出血的症状,就是感冒的症状。

凡是患有这些病的鳝鱼,在选择时,应将其剔除

二是没有受伤,经常以嘴上是否有针眼,头部有没有擦伤,腹部皮肤是否有磨伤,身上是否有针眼等。腹部的擦伤,需要仔细检查,要不然是很难发现的。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三是身体素质。健康的黄鳝,用手去抓,会觉得身体结实,挣脱力气大;手能抓到的,软绵绵的,两头耷拉着的,“浮头”的,肚皮朝天的,都是病态的,都应该被淘汰掉。

3、种苗技术条件

鱼苗的尺寸要合适。黄鳝的生长周期是4-6个月,生长速度是2-4倍,所以在年底的时候,只有100克以上的黄鳝,价格才会更高。

因此,一般都是在六月份左右播种,每公斤25~35根是最容易的。放养的黄鳝以1-2公斤/㎡为适宜。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二、降低应激损耗,提高存活率

1、把握好下苗时机

准确把握鳝种入池的时节,是防止黄鳝“应激”病的最佳途径。

据我们的研究表明,六月下旬到七月中旬,黄鳝已经完成了自然繁殖,已经进入了正常的越冬状态,幼鳝的生长速度很快,温度也很低,温度在25℃左右,进入黄鳝体内不会出现“应激”现象。

正确地选择鳝鱼入池的时机,也是防止鳝鱼“应激”病发生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我们在试验中,通过观察天气变化,选择连续2d以上晴天并保证鳝种进箱后有5 d晴好的时间进箱,下箱的时间最后选在凌晨2点至7点之间,效果显著。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2、合理用药

由于“抗激灵”、“鳝鱼金维”是鳝鱼生产中最重要的营养素,因此,在放入黄鳝养殖之前,必须要用“抗激灵”、“鳝鱼金维”泡苗,并在三天后,在笼子里喷洒抗激灵。

通过在育苗之前使

用处理与不用这些营养素处理的比较,发现在育苗之前,使用这些营养素处理的育苗网箱,在育苗的过程中,黄鳝的开口率、存活率都高于不用育苗网箱。

及时做好消毒工作。下苗后5-7天要做好对整个池塘、网箱的消毒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鳝鱼网箱中的有害菌,降低细菌性疾病的感染。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采用“菌毒必克”和“超碘”两种药剂对养殖对象进行消毒,在养殖对象的外部,可以采用“菌毒必克”和“联合立克”两种药剂对养殖对象进行全面消毒

三、鳝苗人工繁育技术

目前,黄鳝的种苗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现在,苗种的来源有三种:一是从捕捞水里获得苗种,二是从市场上购买苗种,然后将其收集起来,放入孵化器中,让其天然孵化,或者是让在水里饲养的黄鳝的父母进行自然繁殖,从而繁衍出后代。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由于资源匮乏,制约了黄鳝规模化养殖。所以,非常需要开展鳝苗的人工繁育。

1、筛选亲本鳝鱼

用于人工饲养的黄鳝,雄性和雌性黄鳝称为亲鳝。亲本应具有体格强壮、体形硕大、没有疾病、游泳活跃、体色呈黄褐色的特点。

在人工繁育中,应选用体长约30厘米,体重在200-300克之间的雄性黄鳝。雄性和雌性的配比是2:1或3:1。

2、黄鳝促产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LRH-A (促黄体释放激素)、 HCG (绒毛膜性激素)是常用的催产药。以单次注射LRH-A为最佳。

剂量为:母黄鳝50克,公黄鳝10克,母黄鳝50克,公黄鳝10克~20克。

在进行注射的时候,选择好的亲鳝要用干毛巾或纱布包裹起来,以避免打滑,首先将针头扎入胸部的皮肤和肌肉,在肌肉内平行前移约0.5 cm,之后插入胸腔进行注射。

注射的垂直深度不要大于0.5 cm,注射剂量不要大于1 mL,雄性黄鳝要在雌鱼注射24小时后才能进行注射。

3、人工受精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把性成熟的黄鳝拿出来,用一只手裹着一条湿毛巾,用另一只手按住黄鳝的前胸,用另外一只手按压黄鳝的腹部。

有些亲本可以顺利产卵。但是,大部分的黄鳝会发生泄殖腔阻塞。这个时候可以用解剖刀在泄殖孔上切下0.5cm-lcm的切口,再进行挤压,通常都能挤出。

这样做三到五次,直到它被抽干。挤出的卵被放到一个玻璃缸或瓷盆中,在这个时候,要立刻将性成熟的雄性黄鳝杀死,并取出精巢,将精巢切碎,放入挤出的卵子中,对其进行充分的搅拌,让卵与精巢碎片完全融合在一起。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之后,再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放置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去精巢碎片和血污,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

4、人工孵化

以静态水培方式进行,可根据所产鱼种的多少,选择玻璃缸,瓷盆,鱼缸,小型网箱。在孵出2h后,用吸管将花粉抽走,只留下不含合子的花粉。

孵卵的水不能过深,10厘米就可以了,在孵卵期间要频繁地更换,以保证水的新鲜和溶解氧的充足。

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温度下的换水温度变化不应大于4℃,且随着胚胎发育,随着时间的推移,需加大换水频率。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在一定的温度下,其所需要的时间与水的温度相关,水的温度愈高,所需要的时间愈短。

一般情况下,5-7天就可以把黄鳝从地膜上取下来,5天后就可以把黄鳝放进育苗池中进行育苗。

四、黄鳝的喂养

原本,黄鳝养殖主要是以自然饵料为主要内容,它包含了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比如小虾、蚯蚓、螺蚌、蝇蛆、鲜蚕蛹、蝌蚪、肉渣、动物下脚料及麦芽、麦麸、豆饼、菜饼、青菜、浮萍等。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黄鳝的规模化养殖,主要是利用人工饲料,使其从自然饲料向食用人工饲料转变,这就要求有一套科学的饲养训练方法和投喂原则。

1、饲养驯化

(1)饥饿和自然食物相结合的方法。黄鳝进入池塘后3-4天内不能投喂饲料,使得黄鳝将食物从胃中消化排出,形成空腹状态。

接着把池塘里的水倒掉,再加上清水,此时黄鳝已经饿得不行了。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此时可以添加黄鳝最爱吃的蚯蚓、螺蚌肉、蛙肉等,把这些饵料剁碎后,再把它们分作几个小块,堆在进水口的一侧,并适量地注入水,使其产生微流,第一次的投饵量占总量的1%-2%;

如果次日吃完,可以增加到2%-3%,直到食物恢复正常后才能增加到3%-4%。

(2)饥饿+人为诱饵。黄鳝吃食正常后,可向饲料中添加人造饲料。在初期,人工饲料所占比重很小,待黄鳝取食后,可逐步增加。

而且,刚开始的时候,鱼饵的重量只有1%-2%,这是一种半饥半饱的状态,后来鱼饵的重量逐渐增加到3%-4%。等食物恢复正常,这才算是完成了驯化。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2、鱼饵投掷原理

(1)时间:早上8-9点投饵,晚上7-8点投饵;

(2)数量:少量多餐,每天应分2-3次喂食。投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15-20℃时投量增大,20-28℃时投量最大,超过28℃后投量减少;

(3)定质:鱼饵必须新鲜,以防鱼饵腐烂;

(4)定位:将饵料投放于鳗鱼池塘内某一特定位置。把鱼饵放在池塘上水的入口处,让鱼饵一入水,香味便弥漫整个池塘,吸引黄鳝来此觅食。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需要克服的重难点

结论

总体而言,黄鳝人工养殖还不是很普及,其苗种主要是通过捕鱼天然受精卵或从野外捕获的幼体获得。

随着黄鳝养殖业的规模化,依靠自然条件生存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如何通过人工繁育来拓宽鳗苗的来源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李明锋.黄鳝人工繁殖及养殖新方法.渔业现代化,1999(2)4—7.

[2] 陈德英.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科学养鱼,1999(4)17.

[3] 上海绿州经济动物科技公司.鳗鲡、黄鳝、泥鳅《经济动物养殖技术》丛书.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

[4] 袁昌兵.黄鳝养殖几个关键问题.科学养鱼,1999(6)22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