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陕西西安甲鱼养殖场(小小观赏鱼“游”出致富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来源:【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 贾维

“孔雀鱼因为颜色鲜艳,繁殖力强,是很多新鱼友的首选。这种是红箭鱼,一胎可生200只以上,也是颜色最红的小型热带鱼……”在蒲城县孙镇阿坡村的惠泽祥观赏鱼养殖场,谈起这些灵动优雅的鱼儿,负责人杨占斌如数家珍:“数十个品种,依据大小、品相,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这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吉祥物’,早已成为我们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

阿坡村拥有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因而吸引了一批养殖食用甲鱼的水产养殖户。1993年,杨占斌在这里从事甲鱼养殖及销售,一干就是3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在当地搭建了自己的养殖场,准备大干一场。然而,随着行业变化,养殖甲鱼逐渐“过了气”,不甘心的杨占斌决心自救,踏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对水产品养殖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考虑到阿坡村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租金、人工也相对便宜,非常适合发展观赏鱼产业,他毅然决定进军观赏鱼这个新生的领域。

1996年,通过到外地学习“取经”,回来后的杨占斌决心重整旗鼓,开始试水养殖玛丽鱼和孔雀鱼。拿出10万元启动资金,“倾尽所有”从事养鱼行业。“那个年代,市场没打开、顾客不认可,3元一条别人都嫌贵,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杨占斌笑道。当时20岁出头的他却从中看到了蕴藏的商机,早已暗下决心:“认准这条路,一定要搞出名堂。”

然而,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2010年,他投资3万元从广州进了一批招财鱼,一条长10公分的鱼苗要6元,这批货他一下子就进了5000条,期待着等这批鱼苗长到20公分,一条鱼的批发价就能有30元。但由于经验不足,那一年,5000条鱼苗一波又一波翻了肚,除了形单影只的那一条独苗,几乎全军覆没。杨占斌苦涩地笑了笑,坦言自己从不轻言放弃。杨占斌说:“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可称王,只有相信自己,才会看到奇迹。”好在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越来越强烈,养观赏鱼美化居室、陶冶情操的风气逐渐盛行,杨占斌的产业越来越兴旺。

“现在,我们吸取经验了。选鱼的时候,第一个要看它的状态,第二个再看它的体形,第三个才是看花纹和颜色……”在杨占斌的介绍下,记者逐渐对观赏鱼养殖产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这名从业30余年的“老渔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杨占斌说,他的养殖场基础设施太简陋,排水、清理不方便,就连温度和湿度也常受到气候影响,产量极不稳定。看到企业的困境,蒲城县农业农村局及时搭了一把手,投资建设大棚热带观赏鱼培育基地,实现集约化经营,让观赏鱼产业稳产增产,实现跨越式发展。2022年,总投资30万元、总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的培育基地建设完成,为观赏鱼产业稳产增产提供坚实保障。

自1996年创立至今,杨占斌的产业基地已养殖20多个热带观赏鱼品种,并逐步发展成集鱼苗孵化、养殖、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工坊”,销往全省多地,年均销售数十万尾,年产值超百万元,杨占斌也成为全市远近闻名的“观赏鱼大户”。

产业做大后,杨占斌把对政府的感恩之情化作对乡亲们的深情关切,决心让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生活“富起来”,带领大家共同走上产业振兴乡村这条大道。为帮助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他和当地政府探索建立了“党建+产业+农户”的新模式,帮助更多乡亲抓住这波产业红利。

乘上了观赏鱼产业的东风,乡村振兴的事业也更加有声有色,在高质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场”上,蒲城这片热土永远不缺热情。杨占斌笑着说:“未来,我还要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让小小观赏鱼带动更多村民收入倍增,实现共同富裕,激活乡村振兴这池‘春水’。”

本文来自【渭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