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虾池亚硝酸盐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虾池亚硝酸盐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实际生产中,养殖户往往在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很低时便开始施用大量产品去降解,但效果并不理想,且施用某些产品还导致水体其他理化指标的剧变,使虾养殖更易出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养虾池中的亚硝酸盐如何科学认识与消除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养殖者参考。

一、虾池中亚硝酸盐的来源

虾池中的亚硝酸盐是虾池代谢产物不完全硝化所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残饵、虾排泄物、死亡藻类等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产生大量的氨和无机氮,有毒的氨分子和无毒的氨根离子再经过亚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最终经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无毒并可以直接被藻类所吸收利用,少部分亚硝酸盐也会被藻类吸收利用。在养殖初期,池底含氮的有机物较少,池中原有的硝化细菌有能力降解所产生的亚硝酸盐。随着投饵量的加大,池底含氮有机物不断增多,而硝化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大约二十多个小时一代,并且对环境(如溶氧、pH值、温度)的要求较高,所以养殖后期水体亚硝酸盐含量易高难降。

二、亚硝酸盐的毒性原理及水质指标的相互作用

虾靠血蓝素携带氧气。血蓝素是一种含铜的蛋白质,去氧的血蓝素包含一个带正价的铜离子,而氧则是与带正二价铜离子结合。虾合成血蓝素的器官是肝胰腺。一旦亚硝酸盐通过虾的呼吸作用经鳃丝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蓝素载氧能力下降甚至不能与氧结合,引起组织缺氧,摄食减少,生长变慢,机体抗病力下降。亚硝酸含量过高时,虾在池底蜕壳时会中毒而死。

溶氧水平越低,pH值越低,水体盐度越低,(www.613935.com)则亚硝酸盐的毒性越高;溶氧水平越高,pH值升高,水体盐度高,则亚硝酸盐的毒性降低。

三、亚硝酸盐对虾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彭自然等在水温28.3±2.6℃、pH值8.23、比重1.0065下对体长1厘米左右的南美白对虾进行毒性试验,得出亚硝酸盐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为19.1毫克/升,安全浓度为1.91毫克/升;总氨氮(非离子氨氮)、亚硝态氮对幼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787(0.054)毫克/升、1.91毫克/升,这表明亚硝酸盐对幼虾的毒性低于氨,所以在养殖生产中严格控制氨的浓度更为重要。臧维玲、周光正、姚庆祯、孙国铭等就非离子氨、亚硝酸盐对不同发育期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作用与安全浓度进行了研究,均获得相类似的结果,且得出幼虾的耐毒能力随发育生长而逐渐增强。

这些试验设计均是单因子对虾类的毒性影响,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夏季,水温、pH值、低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各种生态因子对虾类产生的是综合性毒害,因此上述试验结果反映毒性影响的浓度比养殖环境实际浓度要高。我们在水质监测中发现虾患病的池塘亚硝态氮含量超过1毫克/升的很少,由此可见,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是低浓度长时间地对虾产生毒性而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削弱体质,影响生长,为病原的入侵创造条件。现在虾病的发生很难分清是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还是弧菌感染引起的,都是环境、病原、营养、体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症状表现,防治应采取综合方法。

四、虾池亚硝酸盐的消除方法

残饵、粪便、藻类尸体等有机物会不断分解产生氨氮、亚硝酸盐,所以消除虾池中的亚硝酸盐要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来做。

1. 合理开动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水平高,使硝化反应进行彻底,减少中间产物亚硝酸盐蓄积的机会。

2. 口服“虾补王”和“健虾露”可增强虾血液携氧能力,降低亚硝酸盐对虾的毒害,添加此类营养品时最好用黏合剂按1~3克/千克的量进行包膜,可增加产品效果。

3. 亚硝酸盐安全持久处理方法:亚硝酸盐的产生是底部有机物积累引起底质恶化所致,养殖应以预防为主,每7~10天使用“净水分解菌”30克/亩·米,使池中的有机物及时分解转化。当水体有机质较多、亚硝酸盐较高时,选择晴天上午投施分解有机质能力强的“净水分解菌”50~70克/亩·米,最好在太阳出来1小时后投施(“净水分解菌”应提前2小时用红糖和饲料活化),以增加白天活菌的分解时间,同时开启所有增氧机,一般在当天傍晚即可看到水体有机质减少、水质清爽、夜间溶氧增高、亚硝酸盐降低等效果;傍晚再投施“增效海中宝”1~2千克/亩·米,可从根本上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元光南路13号水产大楼 邮编:363000)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