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暴雨过后鱼类疫病的防治对策【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暴雨过后鱼类疫病的防治对策

1.对鱼塘水质状况进行定期检测

(1)对鱼塘水体颜色的监测。水体出现黄褐色,说明水体中存在较多硅藻与绿藻,该水色是鱼类养殖的上好水色。通过对鱼塘水色的观察,能够大体判断出藻类优势种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状况,从而作为对鱼塘水质检测的指标。

(2)对鱼塘水体pH值进行检测。陆地鱼塘养殖对水体的pH值要求一般为弱碱性,但是雨水通常呈现出弱酸性的特点。暴雨过后,鱼塘水体的pH值通常下降,这将对鱼类的生存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对鱼塘水体pH值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对鱼塘水体溶氧量进行检测。为了防止水中鱼类缺氧,在暴雨过后要加强对水体含氧量的检测,要密切关注鱼类的取食状况和行为变化。如果发现鱼类出现缺氧,如浮头现象,应立即启动氧气供应设施,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4)注意观察养殖鱼类的活动状况[www.novmv.com/]。暴雨之后,雨水夹杂着大量有害物质进入鱼塘,使得水质质量下降,病菌和寄生虫等大量繁殖,容易诱发鱼类患病。养殖户要留心观察鱼类的活动状况,发现鱼类活动反常或患病时,要及早采取措施,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通常状况下,鱼类发病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常活动过程,在暴雨过后要特别注意鱼类的活动状态,有利于鱼类疾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2.暴雨过后的鱼类疫病防治

(1)对鱼塘的水体及时更新。暴雨过后,鱼塘水体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对鱼类的生存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养殖户要对鱼塘及时地换水、加水。注水的作用是使得上下层水体发生交换,提高水体的含氧量,从而减少降雨对鱼塘的影响。

(2)对鱼塘进行消毒。暴雨过后,要选择相应的消毒剂对鱼塘进行消毒,以杀死对鱼类有致病作用的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从而保护鱼类不受疾病的侵扰。对鱼塘消毒不建议使用诸如五氯酸钠和茶粕等含残留毒性的药物,应使用对渔业生产无害的药物,例如生石灰与漂白粉等。同时,为了给鱼类营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应定期对鱼塘排污,清除长期淤积在池底的有害物质。

(3)科学使用药物,有效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暴雨过后可以向鱼塘中的鱼类喂食一些药物,以增强其抗病能力。比如,在饲喂的饲料中加入适量免疫增强剂、电解多维和维生素等物质,以加强其抗病与应变能力。同时禁止投喂变质的饲料,保证饲料具有全面的营养,并且可在粗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具体方法是:在浸泡蚕豆和玉米等粗饲料时将中草药一同浸泡,水量适宜,以粗饲料将水吸干为宜,以确保药汁溶进粗饲料中。由于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和无耐药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防治鱼类疾病的发生。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许莉鹃 邮编:532300)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