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青鱼的亲鱼培育需重视 青鱼实用养殖技术介绍【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青鱼的亲鱼培育需重视 青鱼实用养殖技术介绍

亲鱼培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达到催情顺产的目的,而且还直接影响亲鱼的怀卵量、孵化率以及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通常亲鱼都是在产后即行分塘放养,如产后亲鱼需经短期暂养,则在恢复体力后放养。根据亲鱼性腺发育的不同阶段,制定出一个全面、有效的培育措施,创造良好条件,满足亲鱼性腺发育不同阶段所需的生态要求,保证亲鱼性腺发育成熟。青鱼的亲鱼培育需重视 青鱼实用养殖技术介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1、产后培育

这时期青鱼摄食旺盛,但经催产后,体能消耗巨大且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应先投喂一些螺、蚌、贝肉等,使其恢复体力。5~10天后再适当添加豆饼、麦芽等精料,让其复壮。

2、秋冬季培育

这一时期的培育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其实秋冬季培育更为重要。其原因是:

1)经产后培育,青鱼的体质得以恢复,食欲旺盛,而秋冬季正是繁殖的第2周期开始,即为翌年繁殖的基础,因此,需加强投饵,以鲜活饵料螺、蚌、贝肉为主,并适当增加精料,以利性腺发育。

2)秋冬季培育是亲鱼安全越冬的保障。随着水温逐渐下降,亲鱼摄食强度下降,这时应全部使用精料,以利于脂肪积存,安全越冬。

3、春季(产前)培育

开春后应尽早开食,有条件的池塘,将“老水”换去1/3~1/2,加注新水,使水位维持在1米左右,以改善水质,提高水温,有利于青鱼摄食。此时以投喂活螺、蚬、蚌肉为主,辅以少量的豆饼或麦芽,避免光吃精料而长得过肥影响产卵。尤其须注意定期冲水,保持水质清新。冲水次数应根据水质和亲鱼摄食情况而定,水温低、水瘦可少冲;水温升高、水浓应增加冲水次数。临产前半月须增加冲水次数,最好每隔1~2天冲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成熟。

青鱼实用养殖技术介绍

一、生态习性

1、食性

青鱼属肉食性鱼类,鱼苗、鱼种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约15cm时,转变食性,开始摄食小螺丝等。随着下咽齿的发育,压碎功能增强,幼鱼以软体动物为主食,如蚌、螺蛳等。此外,也食虾、螃蟹和昆虫幼虫。

2、生长

青鱼体型大,生长迅速,最大重量可达70kg。1龄鱼可长至500g,2龄鱼长至2.5—3 kg,3龄鱼在良好环境中可至6.5—7.5 kg。青鱼体长增长以1—2龄最快,5龄以后其体长增长速度慢;体重增长以3—4龄最快,以后持续增重。

3、繁殖

青鱼为洄游性鱼类,在江河附属水体生长发育,到冬季进入江河越冬,开春后越冬亲鱼上溯,并在溯流过程中性腺迅速发育至成熟,在江河干流产卵场繁殖,产卵后亲鱼又进入附属水体肥育。每年5—6月为繁殖季节,要求水温18—28℃。当产卵场涨水,水流速1—2m/s,流态变乱,亲鱼开始产卵。青鱼卵漂浮性,随水流而孵化发育。青鱼的性成熟年龄为:雌鱼5—7龄,雄鱼4—5龄。产卵类型:性成熟个体性腺每年成熟1次,一次产卵。青鱼怀卵量随体重增加明显增大,一般15—20kg的亲鱼,其怀卵量约为60万—100万粒。

二、人工繁殖

1、亲鱼来源

江河流域中的天然苗种或持有国家原种场生产苗种,或从天然种资源库、或江河、水库、湖荡等未经人工放养的天然水域择优收集的青鱼成体,再经过培育作为亲鱼。不能使用近亲繁殖后代作为亲鱼来源。。

2、亲鱼培育

(1)亲鱼要求6龄以上,体重超过15千克,按雌雄比为1:1.5放养,亩放15~20千克的青鱼10尾左右。

(2)亲鱼池池底平坦,以沙壤土为好、保持水质清新,以投喂螺蛳、蚬、蚌肉为主,辅投少量豆饼、麦芽,定期加注新水及冲水,一般冬季每月冲水一次并保持水深2米以上。开春后,降低水位便于提高池水温度,每星期冲水一次,4月中旬开始增加冲水次数,可2~3天冲水一次,以促进性腺成熟。

(3)在亲鱼池中,搭配少量的花白鲢调节水质,同时可适当套养肉食性鱼类如黑鱼、加州鲈等,捕食池中的野杂鱼,利于亲鱼培育,又增加池塘效益。

3、亲鱼催产

(1)催产时间、水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催产时间为5月中、下旬,催产水温25~28主最适宜。

(2)亲鱼选别:亲鱼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催产效果,鉴别标准为雄鱼轻挤腹部有精液流出,遇水后立即散开,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腹部鳞片较稀疏。为了提高群体成熟度,可在4月中旬,拉网检查,对成熟度较差的,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较差的,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情况,分别注射LRH-A3~5微克/尾。

(3)注射催产剂:常用催产剂为LRH-A、DOM、PG等,通常两种混用效果较佳,我场采用三针注射,催产率较高,高达95%以上。第一针每尾亲鱼每千克注射LRH-A1微克,针距20小时;第二针每尾亲鱼每千克注射LRH-A5微克,针距8小时;第三针雌亲鱼每千克注射LTH-A20微克加PG3~4毫克或加DOM4~5毫克,雄亲鱼的剂量视具体情况注射雌亲鱼剂量的1/3~1/2,注射时均采用胸腔注射。

4、发情与人工授精

效应时间的长短随水温的高低而变化,。据观察,水温26~28度时效应时间为6~7小时。亲鱼发情到预定时间并结合实际发情状况,把亲鱼捕起进行人工授精,授精时注意做到动作轻而快,精卵混合时,适当加注0.6%的生理盐水,延长授精时间,同时授精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溅入,提高受精率,正常受精率达90%以上。

5、孵化

将吸水后的受精卵投入孵化环道或孵化缸中孵化,水的流速以能把受精卵冲起翻滚为度,孵化用水应进排分开,不宜循环使用。鱼苗出膜后,水流应适当加大,以防鱼苗下沉窒息死亡,鱼种孵化24小时后,水流应适当减小,避免水流过大消耗鱼苗体力。同一发育时期水的流速白天小于夜间,如天气反常,温差大时应适当减小,避免水流过大消耗鱼苗体力。同一发育时期水的流速白天小于夜间,如天气反常,温差大时应适当加大水流。

三、苗种培育及运输

1、培育

①池塘面积2—4亩,水深1.5—2米为宜,进行常规清塘消毒。

②放鱼苗前3—5日,每亩施粪肥200—250公斤,培肥水质,以便青鱼下塘后就有适口饵料。

③放养青鱼乌仔5000—10000尾,调温后在上风处进行放养。

④放养初期以肥水为主,培养较多的小型浮游动物供青鱼食用,中后期投饲驯化喂养,青鱼比常规鱼对蛋白质要求偏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0%,鱼粉含量不少于15%,经过10天左右的驯化,大部分鱼均能上浮摄食,驯化时,投喂速度不宜过快。

⑤定期加注新水和施入光合细菌,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施用生石灰(20公斤/亩),调节水质,预防鱼病发生。

2、运输

目前运输青鱼苗和鱼种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尼龙袋为一种白色透明、耐高压的聚乙烯薄膜袋,规格通常为70cm×40cm,长途运输时外套硬质纸箱或泡沫箱,可适用于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四、成鱼养殖

青鱼可以进行池塘主养和与其它家鱼混养。

1、池塘准备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水深保持在1.5米~2.5米之间,面积5亩~10亩,池埂坚实,不漏水渗水,阳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较少。鱼种放养前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经冰冻曝晒数日,加水30厘米,然后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隔2日~3日经过滤注水后,再用茶籽饼每亩50公斤浸泡一昼夜后泼洒。同时要求具备动力电源,每3亩~5亩水面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投饵机1台。

2、鱼种放养

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过滤注水,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内。鱼种宜在2月底前后放养结束,因此时水温较低,鱼的鳞片较紧,拉网、搬运等操作鱼种不易受伤。每亩放养尾重1公斤的二龄青鱼种200尾~250尾,搭配尾重0.3公斤的鲢鱼种100尾、鳙鱼种50尾和尾重0.05公斤的乌鳢鱼种20尾。鱼种入池前用硫酸铜(用量8克/平方米)和漂白粉(用量1克/平方米)合剂浸浴20分钟~30分钟,或用3%~5%的食盐水消毒15分钟。

3、饲料投喂

选用粗蛋白质含量为30%以上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颗径为4毫米,长度为颗径的1.5倍~2倍。可用木、竹板搭建一向池中心延伸3米~4米的投饵台,以驯化方式使青鱼集群上浮抢食,逐渐归结到投饵台用投饵机定点投喂。日投饵率可按3月1.5%、4月2.0%、5月3.0%、6月4.5%、7月5.5%、8月6.5%、9月5.0%、10月3.0%、11月2.0%执行,并视水温、水质、鱼病、鱼的吃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每天投喂3次~4次。在进行主养时,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定期向池中投喂些新鲜的螺蚌肉,以满足青鱼的营养需要,加速青鱼的生长,

4、日常管理

(1).巡塘:每天必须早晚巡塘,检查水质,观察鱼情。6月~9月,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小时~2小时,阴雨天半夜开机,浮头较重时必须开机到天明。

(2).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6月每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用量每亩15公斤~20公斤)。

(3).鱼病防治:用含氯制剂全池泼洒消毒,在饵料中添加药物制成药饵投喂。

通过以上关于青鱼养殖方法有哪些的了解,我们现在知道了青鱼实用养殖技术介绍,青鱼习性不活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是一种生长迅速,个头很大的鱼类。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