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网厢养殖白鳝技术(我国鳗鱼养殖业的行业分析)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1999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4100万吨,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位,水产品的进出口增幅在我国副产品中居于前列。据统计,1999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达到265.32万吨,贸易总额44.3亿美元,进出口的贸易顺差18.5亿美元。在进口的水产品中,鳗苗进口量为154 吨,金额达1.845亿美元,进口鱼粉(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配制鳗鱼饲料63.1万吨,6.33亿美元。在出口的水产品中,烤鳗仍居水产品出口创汇第一位,出口5.8万吨,换汇6.33亿美元,活鳗8153.2吨,其中出口日本的烤鳗达5.4万吨,活鳗4742吨。由此可见,鳗鲡在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与总金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健康持续地发展我国的鳗鲡养殖业值得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认真的论证。

鳗鲡养殖业的现状

1.鳗鲡养殖现状

全世界的鳗鲡成鳗年产量约为25万吨,我国近年的产量占其中的17万~18万吨,且几乎都为养殖产量。我国的池塘鳗鲡养殖始于70年代初,直到1979年,引进了日本的水泥池集约化鳗鲡养殖模式以来,养鳗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近几年来,我国无论是养鳗产量、养鳗种类,还是养殖模式均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的养鳗中心。

2.我国的鳗鲡养殖种类

我国的鳗鲡养殖种类从以往的单一种类——日本鳗鲡发展到今天的多种类养殖,几乎涵盖了目前世界各地的养殖种类,包括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花鳗鲡以及产于东南亚国家、大洋洲的一些种类。其中,前三个种类的养殖最具规模,养殖技术和经验也较为完善。

3.我国鳗鲡的养殖模式

鳗鲡的养殖模式在我国也是多种多样的,几乎所有目前世界上的养鳗模式均在我国实践。从养殖池结构来分,有水泥池、砂土底水泥池、土池、网箱、水库、湖泊等;从养殖水体状态和性质来分,有静水(止水式)、半流水、流水、循环水、山涧溪水、河水、河沟水、温泉、淡水、半咸水、海水等;从养殖种类来看,从以往的单养(搭配极少数其它清除残饵的种类) 到目前的混养实践,如莆田后海围垦区中的海水土池中欧鳗与对虾、花蛤的混养。但应该说,迄今为止,我国的鳗鲡养殖仍以砂土底水泥池和土池的养殖方式为主,且以单养为主,主要养殖种类以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为主。1999年我国大陆养殖的日本鳗鲡体色较台湾的好,日本鳗商较为满意,因为台湾地区,尤其是在嘉义、东石、布袋一带养殖的日本鳗鲡,在收成冲水时,体侧纵向黑白之间出现了红色线条,其产生的原因尚不明了。

4.我国养鳗业存在的问题

不管是以上所述的主要鳗鲡养殖种类,还是主要养殖模式,我国大陆在养殖技术上均日趋完善,与世界其它主要鳗鲡养殖国日本、韩国、意大利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均有略占优势的竞争力。但是,我们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问题,主要有:1)鳗苗的需求不能做到自给自足,需要大量进口;2)饲料的主要原料,如鱼粉等也需要大量进口;3)经济发达地区的众多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养鳗业本身对水体的污染也很严重,加上我国为世界主要淡水缺乏国之一,淡水养殖生产势必面临限制;4)由于养鳗技术、尤其在部分地区较不完善,加上日益严重的水体污染,长期的单养造成鳗病常发,不但加大了养鳗成本,也严重影响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5)成鳗的销售加工形式单一,难以进一步拓展销售市场;6)政府对养鳗业宏观控制政策和法规尚不完善,国家的利益和养殖业主的正当利益还不能受到有力的保护和保障。

如何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养鳗业

1. 鳗鲡养殖的宏观调控

(1)产销平衡调控

商品鳗的产量主要在亚洲地区,从1990年到1999年,我国的养鳗产量几乎一直在增长,从1990年的11万吨到近三年的17万~18万吨,而主要消费国日本从1990年到1999年,消费量也基本上在增长,从1990年的10万吨到近三年的12万~13万吨。目前,鳗鲡消费量的增长潜力主要是我国大陆,其次可能是美国和加拿大。欧洲大陆和澳洲基本上自产自足。原苏联解体后形成的15国由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短期内对价格较高的鳗鲡消费量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长。所以,目前世界鳗鲡的产销状况已基本上处于动态的平衡,价格的波动主要取决于年放养量及产量的波动。因此,要想建立一个较高水平的产销平衡,我们必须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调控。一方面是降低养鳗成本的调控,包括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鳗苗和商品鳗出口的经营机制,从而降低进口鳗苗价格。另一方面是提高商品鳗的品质和开发多形式加工产品。前者包括养殖水体、鱼体肉质和营养、种类、饲料、药物残留量等的检测,只有严格把关,才能提高与其它鳗鲡养殖国或地区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出口量;后者可在西欧国家拓宽市场,从目前我国出口商品鳗的两种主要形式即鲜鳗和烤鳗,很难打开西欧国家的市场。最有可能打开其市场的产品形式应是具有特色风味的快食商品,如可直接零售或简单蒸、炸后可食的商品,因为多数西欧人喜欢入口的食物能全部吞咽入肚,而不习惯于吐出不可吞咽的部分(如骨头等)。

(2)鳗鲡养殖生产调控

我国集约化养鳗历史短,仅20年左右,许多地区养鳗技术与经验欠缺,甚至有些地区的养鳗业者连一般的养鱼知识都不具备,就大胆地投入了养鳗业,尤其是在90年代中期,日本鳗苗资源贫乏,大量引进欧鳗苗养殖,其生物学特征与养殖生态要求及技术均与日本鳗有一定差异,导致许多养鳗业者亏损甚至全军覆没,这不仅是对鳗鲡资源的严重破坏,而且也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造成严重影响。近几年,由于各种鳗鲡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盈利的养鳗业者逐渐增多,使得一些从未养鳗的人又纷纷投入养鳗业,加重了对苗价、饲料、商品鳗价格的不合理竞争。因此,政府对鳗鲡养殖生产的宏观调控是当前养鳗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政府必须对各个养鳗场的建立、养殖种类、规模、产量、科技力量、环保措施、资金来源等有一套较完善的管理控制,才能保障养鳗业者的利益和国家利益。

2养鳗科学技术的支撑

(1)产学研一体化

除了养鳗场必须具备合格的技术员和工人外,养鳗生产中仍然需要产学研的不断结合。因为新的养殖种类、养殖模式随时都可能出现新的问题。目前,我国除少数较大养鳗集团外,大多数养鳗场均为个体或股份经营,对产学研结合的认识不足,因此养殖效益不高或波动幅度大,存在着赌运气的不良思想,各级政府及有关高校和研究所应加强科学养鳗的宣传和推动。

(2)养殖技术的提高

我们今后应加强养鳗技术的培训、养殖技术专刊的发行,组织参观、交流,以及先进养鳗经验的推广和应用。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完善养鳗生产中不同种类、规格、各种养殖模式的规范化操作,从而不断提高养鳗技术。

(3)加工技术的提高

一是加强商品鳗加工形式与技术等的研究;二是加强各类饲料的加工技术、添加剂的研究。这两方面的研究,是目前我国养鳗较薄弱也较混乱的环节,因此,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员应更重视养鳗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的研究。

(4)药物与疾病防治

由于养鳗发展迅速,生产中出现的病害也较多,各类鳗鱼药物的生产与销售也应运而生,但许多药物只是简单地引用人类、禽、畜等的药物,对鳗病往往不适用,造成很严重的副作用,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鳗鱼生长速度减慢、鱼肉质量降低等恶果。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强鳗病防治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注重免疫预防研究的同时,着重开展生态健康养殖的模式、操作规程的研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养鳗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论

总之,鳗鲡是淡水鱼类中为数不多的优良养殖种类之一,尽管其人工繁殖苗种尚未完全成功,但其自然苗资源量十分丰富,年产量达几百吨,可基本满足目前的养鳗生产需要。通过二十多年来的实践,养鳗业已在我国形成了日趋稳定和完善的行业,而且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只要我们重视和加强养鳗业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研究,养鳗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定可以朝着健康发展的道路不断迈进。(本文转自【柏普泰水产】。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