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河蟹养殖水浑(河蟹塘水发浑的原因找到了)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1|点击次数:

水浑,导致每年花费大量冤枉钱!

一、蟹塘进入全面水浑阶段

四五月份,蟹塘开始进入全面水浑阶段。水浑是螃蟹养户最头疼的问题,也是养殖户朋友最难解决的问题。人们往往将水浑原因归咎为虫子,但杀了几次虫子后,不仅没把虫子杀死,还把螃蟹搞的不吃料了。

河蟹塘水发浑的原因找到了!

水浑导致每年花费大量冤枉钱

又是杀虫、又是解毒、又是肥水、又是底改,这么一套大保健搞下来,养殖户钱花了不少,水却一直没有搞清爽。要想有效处理水浑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水浑的原因,抓住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

二、缺食、缺氧导致水浑

2.1 缺食引起水浑

由于野杂鱼抢食,导致螃蟹摄食不足,到处觅食,活动量加大引起底泥翻动,这样的塘口往往伴随下风口出现断草头的现象。

河蟹塘水发浑的原因找到了!

左图:投喂不足引起的泥浑 右图:下风口断草头

2.2 缺氧导致的水浑

有人会问,早期水浅不太可能缺氧吧?水中的溶氧含量由产氧和耗氧两方面共同决定的。到了夜晚产氧源只能靠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而水草、虫子、螃蟹、有机质都会变成耗氧源。当耗氧源远远大于产氧源的时候,水体就会产生缺氧现象,从而导致螃蟹的躁动。

缺氧导致枝角类聚集浅水边

此外,又窄又深的环沟也比较容易水浑。按正常放苗密度1000只/亩计算,环沟面积占这个塘口1/3,那么环沟内螃蟹密度将达到3000只/亩,又窄又深的环沟密度将远远大于3000只/亩,拥挤效应下,缺氧水浑在所难免。

三、应对水浑措施

3.1 环沟宜宽宜浅

河蟹塘水发浑的原因找到了!

水清草爽的塘口往往环沟又宽又浅,这样不仅溶氧高,而且水草光照充足,长得好。所以养殖高手在开挖环沟的时候,宜宽宜浅,顶面宽8-10米,底面宽3-4米,深度0.8-1米,不宜太深,深沟难出大蟹。

河蟹塘水发浑的原因找到了!

3.2 投喂量要跟上

① 清除杂货:用茶籽饼、巴豆浸泡液外泼。

② 适当提高投喂量。

4-5月是螃蟹摄食量猛增的阶段,投喂量一定要跟上。由于螃蟹在塘内非均匀分布,需要在塘内定点设置6-8个料台,每天定时查料,每个料台剩料5颗左右为宜。

3.3 改善水体溶氧

① 减少水中耗氧:清晨沿边除虫、定期改底

② 增加水体溶氧,主要有三方面的操作:

A、提升透明度:快速提升水体透明度,增强水草产氧能力。

B、适度肥水:定向培养硅藻水,增强产氧来源。

C、长效稳水:

养户朋友往往忽略了EM菌调水的价值。定期使用EM菌最明显的好处是水质长期保持稳定,阴雨天也不会浑浊,大大降低调水的成本。定期使用EM菌。可使蟹塘水色长期保持水清草爽溶氧充足。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