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刺柏养殖(“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养鱼,盐碱地上可发家)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盐碱地上养不了鱼?

如何让盐碱地“变废为宝”?

今天,致富帮将为您介绍,盐碱地不仅可以养殖水产致富,还能增肥土地改良生态环境!

“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养鱼,盐碱地上可发家!

“肥水不流外人田”,“变废为宝”有新招

全国盐碱地约4500万亩至5000万亩,其中一半以上完全未被利用,盐碱地也一直被视为“不毛之地”。如何变荒为田?俗话道:肥水不流外人田,那让肥水流入盐碱地呢?在江南鱼米之地,水产养殖的“肥水”需经处理才可排放,否则会造成土壤富营养化状态;而对于贫瘠的盐碱地,这种饱含有机质的水,恰恰是增肥土地的宝

随着“盐碱地生态综合立体种植和养殖及盐碱地改良模式”的推广,许多白花花的“不毛之地”都肥了、绿了!

盐碱地上的养鱼高手们,玩转致富

甘肃景泰县:在甘肃景泰县,村民周晋成在盐碱地上投放了5万尾南美白对虾虾苗,两个月的时间就有平均一斤60尾的产量,成活率也有40%。在整个景泰县,目前已建成的1200亩盐碱地池塘,使周边耕地盐碱化扩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养鱼,盐碱地上可发家!

山东利津县:利津县地处退海之地,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为克服土地盐碱及旱、涝等困扰当地农业发展的难题,该县探索出了一条挖池抬田、以渔改碱的“上农下渔”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新路子。

利津县汀罗镇的前邵村既不临河也不靠海,村民都是名副其实的“旱鸭子”。得益于“上农下渔”的开发工程,如今,该村成了远近有名的水产养殖专业村,村民变身“渔民高手”,探索出了鱼蟹虾立体混养等新模式,建成高标准混合养殖池14个。2013年,该村渔业产值达到300多万元。全村60%的农户搞起池塘养殖,再加上从事相关营销运输的,有超过80%的农户开始从渔业养殖中获利。

“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养鱼,盐碱地上可发家!

生态效益同步跟上

盐碱地池塘养殖的亩产效益能达1000元,而且是一种盐碱地改良新模式,经过多种形式的立体种植、养殖,改良修复后的盐碱地耕作层中,含盐量降低了4倍至0.37%,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倍至1.9%,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养鱼,盐碱地上可发家!

致富点评:

1、在盐碱地上养鱼,首先要在周边选种一些耐盐碱的牧草,比如紫花苜蓿,最好再种一些侧柏、刺柏等经济林木,并栽培一些金针菇、鸡腿菇、双孢菇等菌类植物。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循环生态圈:地下水水产养殖―养殖水浇灌入土―牧草固土并生成牲畜饲料―畜粪为菌菇提供营养基质―菌渣粉碎最终还田。

2、作为循环农业的第一环,盐碱地养鱼并非易事。在鱼苗的选择上,推荐“亚冷水鱼种”,以野杂鱼、低质鱼换养高档大型肉食鱼―――白斑狗鱼。一条白斑狗鱼一年就可养到0.75公斤,每公斤卖80元,附加值极高。

“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养鱼,盐碱地上可发家!

实习编辑:夏晓草

编辑:张程

统稿编辑:何鹏

责任编辑:张磊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