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水蛭养殖箱(剑河:资源转化再利用 打造产业“蛭”富经)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9|点击次数:

提升资源效益对夯实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加镇,近年来,通过结合当地自身环境优势,该镇持续引入优质企业入驻,逐步将资产效益最大化,发展起能带动当地群众增收,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的优质产业。

走进剑河县南加镇菲牛蛭养殖基地,4座恒温大棚下是一箱箱饲养着药用水蛭的箱池,基地工作人员正细心地清理着池内的污渍,为水蛭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剑河:资源转化再利用 打造产业“蛭”富经

剑河县南加镇菲牛蛭养殖基地

据了解,菲牛蛭又名金边蚂蟥,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和福建等地。作为药用蚂蟥,全体可入药,其唾液腺分泌的天然水蛭素更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物质中较强的天然抗凝血酶物质,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中风等有较高的疗效。

剑河:资源转化再利用 打造产业“蛭”富经

基地内养殖的菲牛蛭

据工作人员舒伟明介绍,目前基地共饲养菲牛蛭近十万只,因每天需要消耗大量新鲜猪血,也为南加集镇的猪肉屠宰商们带来了较为稳定的猪血销路。

“这种蚂蟥对冷热、干旱、饥饿都有机枪的忍耐力,一般生长温度都在10至40度之间,因此饲养起来很方便,只需要解决其冬季冬眠问题便没有后顾之忧。”舒伟明说道。

剑河:资源转化再利用 打造产业“蛭”富经

基地工作人员正清理养殖池

据悉,该基地所在地为剑河县南加中学旧址,自2017年学校搬走后便闲置,为积极利用起当地资源,南加镇党委、政府便在旧址空地上建设4座恒温大棚用于产业发展,而这恰好解决了水蛭产业面临的冬眠问题,得以将水蛭产业引进落地。

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约产水蛭1.3万斤,年产值117万元。除去成本102万元,年净利润15万元。同时,通过利益联结,能有效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低的问题。

剑河:资源转化再利用 打造产业“蛭”富经

南加中学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基地

南加镇通过因地制宜转化提升产业效益的项目不止于此。

2016年至2018年期间,因非洲猪瘟席卷各地,南加镇多个村级生猪养殖项目接连受到极大影响,导致村级合作社再无资金投入生猪生产,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为持续激活产业资产效益,自2018年以来,南加镇积极实施生猪养殖项目,陆续为该镇党古、九旁、展牙3个村建设生猪养殖场,并建成投产,养殖生猪480余头。

据生猪养殖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由村级合作社或政府组织成立的合作社负责组织实施,合作社以“股权投资”方式与企业(或个人)进行合作重新盘活该项目,采取以投入资金的5%进行保底分红。企业负责项目生产经营及技术管理,合作社负责监督。

剑河:资源转化再利用 打造产业“蛭”富经

南加镇生猪养殖基地内

项目建成产生效益后,每年收益归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合理安排分红资金,一部分继续滚动用于发展,一部分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一部分用于村级公益事业或开发公益性岗位等,确保群众受益。

今年,剑河县南加镇通过整合利用原九旁村闲置损毁生猪养殖场改造成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养殖蛋鸡共计7200羽,按照投入财政衔接资金的5%资金进行保底分红,每年保底分红资金5万元。

接下来,剑河县南加镇还将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稳定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使农业产业更好、更快、更稳定地发展,确保农业产业项目不断档、力度不减弱。并强化项目资产的后续运营和管护,对全镇扶贫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实现扶贫资产权责明晰、管理规范、效益最大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章杰

编辑 蒋鸿琪

二审 钱仕豪

三审 沈安永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