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我国肉牛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_库百科养牛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5-04|点击次数:
我国肉牛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_养牛

一、品种优化程度低,产业经济效益差

多年来我国对肉牛品种存在无序改良现象,缺少较明确的改良和育种方向,以致我国的肉牛业仍处于以黄牛为主的高数量状态,良种率低,改良肉牛比例仅占30%~40%,与发达国家改良牛比例90%以上的差距很大,部分杂交品种也没有严格按照良种要求进行杂交,生产性能低,牛群整体品质差。地方黄牛是我国的特色资源,虽然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好、肉质较佳等优点,但还存在着生长速度慢、胴体产肉少、优质牛肉切块率低等诸多缺陷。就肉牛胴体重而言,发达国家平均在295kg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为205kg,中国平均为201.5kg,江西平均为175kg。表面看,这仅仅是肉牛胴体重的差距,但实际上隐含了良种繁育、农牧结合、饲草供应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就出栏体重而言,江西肉牛12~18月龄体重与全国约250~350kg的水平相似,而世界肉牛业发达国家的肉牛12~18月龄出栏体重则高达450~550kg,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黄牛品种诸多,抗逆耐粗饲且肉质好,但普遍存在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脂肪沉积不理想等缺陷,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难度很大。虽然“夏南牛”、“延黄牛”和“辽育白牛”作为中国培育的肉牛品种已经育成,但仍难满足优质肉牛生产对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二、生产方式落后,饲料转化率低

当前,我国肉牛饲养以农户散养为主,占总量的80%,一般每户饲养1~5头,多的也只有十几头或几十头,大部分仍沿袭了传统养殖耕牛的饲养方法,饲草季节性供应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有的在冬季甚至将牛关在栏舍里仅喂给干稻草。条件稍好点的农户,也只用麸皮拌料补饲,肉牛饲养周期长,出栏体重小,育肥质量差,饲料转化率低,产品也没有竞争力。

三、养殖知识贫乏,饲养管理粗放

传统分散的肉牛生产,产业形成不了集群,肉牛规模化饲养配套技术难以在养殖户中推广,一些养殖户不懂养牛,缺乏科学养殖知识。表现在:①不知道饲养什么品种,购回病牛和品种差的牛时有发生;②肉牛饲料配合不合理,在基本的营养成分如能量、蛋白质和钙、磷不足或不平衡的情况下,总是寄希望于饲料添加剂或增重剂能大幅度地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③养殖户随意添加尿素,不科学的添加量及饲喂方法,造成肉牛中毒或死亡;④不分青草种类大量饲喂,造成瘤胃臌气,甚至危及生命;⑤将长时间堆放的菜叶、青绿饲料喂牛,造成中毒;⑥氨化技术不成熟,又不注意防霉变,致使一些牛吃了霉变饲料而死亡;⑦不能保证原料质量,饲料种类与配方差别较大,饲料转化率低;⑧忽略引进牛的适应性及对杂交牛的养殖技术掌握不够,导致养殖亏损;⑨母牛养殖户在犊牛早期普遍采用“吊架子”方法饲养,导致犊牛早期生长发育不良,直接影响到其中、后期的育肥效果;⑩养殖户过度依赖抗生素的防病作用,混用、加大剂量使用普遍存在。多少年来,我国肉牛粗放的饲养管理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主要体现在,一是良种不良法,饲喂无规律,喂牛时早时晚,喂料时多时少,经常变换饲料,造成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紊乱,影响消化吸收,不利于生长。个别农户在牛价高时,甚至“把牛当猪喂”,短期内大量补给玉米精饲料快速育肥,结果导致酸中毒。二是圈舍简陋,冬季舍温偏低。舍内粪尿不及时清理,舍内潮湿、多刺激性气体,牛体脏污不刷试,不晒太阳等影响肉牛的生长发育。三是未按肉牛的生理状态进行管理,育成牛、妊娠牛、空怀牛与种牛不加区别,均采用同样的饲养管理方式,造成肉牛生长发育缓慢,不能适时出栏。

四、优质饲草缺乏,秸秆利用率低

草山草坡野生牧草自生自灭,肉牛的主要粗饲料农作物秸秆焚烧浪费现象严重,用作饲料的秸秆大部分未经加工调制成青贮饲料或者秸秆发酵饲料(经加工调制后利用的约占2.6%),利用率不高,以致优质饲草缺乏、草畜不配套。牛群冬春缺草缺料,“既未吃饱又未吃好”现象普遍存在。粗饲料品质差,四季供应不均衡,造成肉牛产品质量不稳定,严重制约着肉牛养殖效益。

五、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养牛科技含量不高

主要表现:①在饲草、营养方面,补饲、青贮、氨化和非蛋白氮使用等成熟技术远未普及推广到散户,更没有针对农户饲养环境和饲料原料,设计合理、经济、高效的饲料配方与补饲饲料,营养水平未达到生理需要,饲料转化率低,饲料成本持续增加,严重制约着肉牛养殖效益。②在杂交利用方面,目前发达国家的肉牛都用杂种牛来生产,纯种在肉牛总头数中仅占3%~5%。如美国肉牛杂交繁育体系,采取三品种轮回杂交:在安格斯和海福特二品种轮回杂交的基础上再与夏洛来或西门塔尔进行轮回杂交,其结果是杂交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日本“和牛”则是在杂交繁育的基础之上培育起来的一个世界知名的肉牛品种。然而,迄今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肉用杂交繁育体系,每一轮杂交后,下一代使用什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没有科学规划,绝大多数杂交要么仅停留在二品种杂交,杂交一代屠宰或销售,要么形成级进杂交,以致杂交优势的利用率降低。③在肉牛育肥方面,除一些规模育肥场外,小规模分散育肥场普遍存在着品种代数、年龄、饲草料日粮混杂,育肥技术参差不齐,造成出栏肉牛体重、膘情、年龄等差异大,肉品质量不稳定,难以统一标准。另外,部分地区淘汰奶牛,多半未经育肥,直接上市屠宰,肉质差、效益低。

六、圈舍简陋,粪污处理意识薄弱,养殖环境差

多数肉牛养殖散户,环保意识淡薄,人的居室与牛舍相邻,甚至猪、牛混养。污道与净道不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环境卫生极差。当前,我国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整体较低,即便一些大中型养殖场,也没有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粪便污水因得不到及时处理而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排放到河道,给农村、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带来安全隐患。

七、消毒不到位,疫病防控意识差

多数养牛户无消毒意识,即便周围环境极其污浊仍常年不消毒或消毒措施不严格,有的只在清圈时垫些干土。一些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强,认为牛的饲养密度不如鸡、猪大,牛的抵抗力强,防疫可有可无。以致一些地方传染病如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传染性胸膜炎等疫病发病率超过10%。加之我国肉牛养殖的异地育肥模式,更把一些地方疫病扩向全国,对人及牛只健康造成威胁。再就是很少给牛驱虫,由于牛采食牧草和接触地面,体内外常感染寄生虫,如各种线虫、疥螨、硬蜱、牛皮蝇等,使得日增重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想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的知识,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