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

李达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1病因分析 仔猪黄痢,也叫做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而导致,通常是17日龄的仔猪容易发生,其中新生仔猪在24小时以内非常容易感染,在1~3日龄比较容易发生,大于7日龄则零星发生。初期,猪群中只有1~2头出现发病,但很快就会导致全窝发生感染,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甚至能够达到100%。通常是由于母猪携带病菌,并经由粪便排出体外,导致圈舍内各处都存在病原菌,仔猪吮吸、舔舐污染有病菌的圈舍墙壁、皮肤、乳头时就会发生感染,而其排出的粪便也含有病菌,进一步导致场地、用具被污染,从而形成新的传染源。

仔猪白痢,是一种急性消化道疾病,是由于感染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而引起.1030日龄的仔猪容易发生,主要特征是发生下痢,排出粥样的灰白色稀便。尽管该病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但往往会导致病猪发生脱水,体质消瘦,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大部分会发生死亡或者转变成慢性,就算恢复也容易形成僵猪。该病的发生主要与各种应激因素有关,如没有及时吮食足够的初乳,奶量过少、过多或气候突变,更换饲料不合理,保温不良,环境卫生较差等。一般来说,同群仔猪相继出现发病,且容易反复发病。 仔猪水肿病,也叫做摇摆病,是一种急性、致病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溶血性大肠杆菌而导致,主要是712周龄仔猪容易发生。该病具有较低的发病率,一般只有5% 30%,但具有很高的死亡率,能够达到90%以上,尤其是断奶后12星期的肥胖仔猪容易感染,每年4~5月份和9-10月份比较常见,这是由于此时气候容易突变,且阴雨天较多。该病主要经由消化道进行传播,通常是由于接触带菌母猪和发病仔猪排出的粪便,或者是接触污染有病菌的环境、饮水以及饲料等。如果仔猪曾经感染过仔猪黄痢病,则会对该病的抵抗力有所增强。

2.临床症状

仔猪黄痢。病猪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剧烈排出浆状的黄白色或者黄色稀粪,或者排出黄色的半透明状液体,体质消瘦,且快速发生死亡。

仔猪白痢。病猪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突然出现腹泻,排出黄白色、灰白色或者乳白色的浆糊样稀便,且散发明显的腥臭味。

仔猪水肿病。病猪临床上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体温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脸部、眼睑、颈部以及腹部发生水肿;心跳和呼吸加快,肌肉不停震颤,发出嘶哑叫声或者呻吟声;行走不稳,共济失调;具有神经症状,往往陷入昏迷或者发生惊厥。

3防治措施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母猪饲养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且在生产前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从而能够有效减少仔猪出现发病。母猪转入产房前,产房要使用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全面消毒,同时猪体要使用浓度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雾消毒。临产前,母猪的乳房、会阴部以及臀部位还要使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擦拭,并将乳头中的前几滴奶水挤去,确保将可能存在于乳头内的病菌清除。

加强仔猪饲养管理。仔猪产出后,要立即将被毛擦干,然后根据体质强弱、体型大小固定乳头,确保其能够及时吮食足够的初乳。接着灌服适量的抗菌药物,如可每头使用1万IU的庆大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仔猪断乳后,禁止立即更换饲料,而是要在原圈舍继续饲养1星期左右,然后转入保育圈,再经过1星期才能够逐渐更换饲料。

对症治疗。不管发生何种大肠杆菌病,只要发现猪群中有1头病猪出现发病就要对全窝采取预防性治疗。如果仔猪发生黄、白痢,可采取较多的治疗方法,部分能够采取肌肉注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呋喃类药(如痢特灵)、磺胺药(如磺胺脒)等,还可使用大蒜素、穿心莲等药物,以上药物可单独口服,也可配合使用两种口服。需要注意的是,适时更换使用不同的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大肠杆菌形成抗药性而减弱治疗效果。另外,为避免患病仔猪发生脱水和酸中毒,可及时灌服适量的补液盐,同时在补液盐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此外,可使用氧化锌来替代抗生素进行治疗,即控制饲料中含有0.24%~0.3%的锌时,就能够有效减少腹泻,降低死亡率,且能够促进生长。仔猪水肿病相对较难进行治疗,通常采取口服抗菌药,人工盐下泻,促使肠道内的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排出,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氯化钙、卡那霉素以及甘露醇,并肌肉注射恩诺沙星,如有需要还可皮下注射适量的安钠咖进行强心,能够较好的治疗呈慢性经过的病猪。另外,提高饲料中粗纤维水平,控制在15%~20%,消化能和粗蛋白减少到正常含量的一半,能够有效地抑制水肿病的发生。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