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规模化猪场各阶段猪的饲养管理【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规模化猪场各阶段猪的饲养管理

郭士建 孙传星 宋守明 李京斌 (山东省费县畜牧兽医局 273400)

1 哺乳仔猪

仔猪怕冷,防寒保温是提高育成率的要因。每次在固定乳头哺乳后要把仔猪放入保温箱中,调教其吃乳后能自觉回到原处。仔猪适宜温度为,1~3日龄为30~32℃,4~10日龄为28~30℃,11~30日龄为26~28℃。初生仔猪抗病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容易患病死亡,尤其是仔猪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等是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仔猪出生第三天及时补铁、补硒,肌肉注射“牲血素”(主要成分为右旋糖酐铁)1毫升/只。3~5日龄补清洁饮水,7日龄开始补料,每天喂料5~6次,少喂勤添,并把被污染的饲料弃掉。

2 断奶保育仔猪

断奶保持三不变,即原饲料(哺乳仔猪料喂养二星期)、原圈(将母猪赶走,留下仔猪)、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实行饲料、饲喂制度、操作制度逐渐过渡,减少断奶应激。每天都要做全面的观察,登记不健康的仔猪,移走死亡和需要特别照顾的仔猪。观察饮水器,舍内温度,通风等情况,同时清走过剩的饲料。投放饲料量以下次投料前基本吃光为原则,尽量让料槽内饲料保持新鲜。尽可能全进全出,对空出的猪栏和设备冲洗去污。

3 生长育肥猪

猪只进入生长肥育舍时应当按来源、体重大小等合理分群,分群可在夜间进行。猪只进入新舍后,要及时调教,尽快养成“采食、躺卧、排便”三定位习惯,实行少喂多餐,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

保持合理的群体规模和饲养密度。一般肥育猪每圈10~20头规模,头均占圈面积0.8~1.0平方米。

每次转移猪后必须将栏舍、饲槽清洁干净,并经消毒后方可进猪。每次出猪后,及时将通道、出猪台等设施冲洗干净并消毒。搞好圈舍的清洁卫生,保持猪栏干燥,同时注意环境温度。每天清扫粪便、杂物及变质饲料两次,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

4 后备母猪

刚购进的后备母猪要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同时根据引入猪的健康状况,进行健康保健以提高后备母猪的抗病力、免疫力。按日龄和疾病情况,分批次做好免疫、驱虫健胃和药物净化计划。6月龄前自由采食,6~7月龄适当限饲,控制在2.0~2.5千克/头/天。3个半月至7月龄时经常用公猪诱情并做好发情记录,以便及早对不发情的后备母猪进行特殊处理。6~7月龄的发情猪做好合理的限饲、优饲计划,配种前10~14天要增加喂料,催其发情。后备母猪配种的月龄须达到7个半月龄,体重要达到110千克以上,在第二或第三次发情时及时配种。冬季做好防寒保温工作,预防冷应激状态下疾病的发生。

5 妊娠母猪

供给妊娠母猪的饲料要注意质量,切忌喂腐败、变质、发霉、冰冻的饲料;饲喂的时间、次数要有规律性,不能随意改变,饲料的变换要逐渐过渡,以免造成应激;妊娠母猪舍一定要保持环境安静,严禁鞭打、追赶母猪及粗暴对待母猪,不得大声吆喝,尽量让母猪休息好;按免疫程序对母猪接种疫苗;妊娠一个月后,应让母猪充分运动,妊娠后期减少运动,临产前停止运动;妊娠85天后,要加强母猪饲养,产前根据母猪膘情、乳房发育情况决定是否减料。

6 哺乳母猪

产前7~10天母猪进入分娩舍,保持产房干燥、清洁卫生,并视情况确定饲料的喂量。产后母猪身体虚弱,可喂一定量的麦麸盐水汤。产后5天内饲料要少喂并逐渐加料,5天后正常喂料。饲料不宜随意改变,饲料质量要好,不能喂任何发霉、变质的饲料,哺乳母猪每天喂料5~6千克。观察母猪有无乳房炎、无乳症、便秘等疾病,或食欲、精神是否良好。

7 断奶空怀母猪

母猪断奶当天少喂料,第二天起每天喂料不少于3.5千克,使之尽快复膘,并可大量喂给青饲料。断奶后一般在一星期左右开始发情,此时注意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和公猪的试情工作。勤观察猪只,发现猪只行为异常,如厌食、发热、咳喘、便秘、呕吐等,及时测量体温并做好相应处理。阳光、运动、新鲜空气对促进母猪发情排卵有很大影响。因此,待配种母猪应按要求安排放猪运动,特别对于肢蹄不健康猪,应加强运动。夏季要在早、晚气温凉爽时,冬季在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时进行,保持猪舍干净卫生,并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工作。确定淘汰猪,对长期病弱,或两个情期没有配上的,应及时淘汰,有计划地淘汰8胎以上或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