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增生性肠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控【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增生性肠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控

猪增生性肠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控【库百科养殖网】

夏 辉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人民政府 154012)

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及附近地区的养猪业蓬勃发展,广大农村、各大农场、矿务局、森工系统等养殖户陆续从国内一些种猪场引入大批国外的猪种。如长白、大白、杜洛克、皮特兰等原种猪,以上各大品种中又分成诸如加系、美系、法系以及丹系等等,品质不等,为黑龙江省养猪行业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引进的种猪较少进行检疫,本地养殖户对一些外来疾病了解比较少,引进这些种猪后原本没有的猪病在本地区陆续出现,而且日趋严重,为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本文针对猪增生性肠病的防控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期能与各地同行共勉。

1 临床表现

本病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三个型,即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急性型主要出现在成年猪中,病猪急性腹泻,排出黑色柏油样稀便,而且排出时间越长,粪便越加乌亮。病猪死于急性内出血,但剖检时常找不到出血部位。应指出该型经常在短时间内导致许多猪发病死亡,且来不及救治。猪死后很长时间还可从肛门处流出较粘稠的乌黑色粪便。慢性型主要出现于5月龄以内的猪,患猪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而且皮肤的颜色不能通过补硒、补铁来改善。亚临床型不如前两者表现明显,但养殖户可发现猪群中瘦弱的猪明显增多。如果在后备母猪群和肥猪群中发现瘦弱的猪明显增多,就可怀疑此病,应进行检验并及时确诊。

2 剖检变化

剖检病变多见于猪小肠末端50厘米处和结肠螺旋上1/3处。可见肠壁增厚,管径变小或肠壁变薄,管径变粗,从浆膜面观察小肠,明显见横向和纵向皱褶布满发病部位。但即便是剖检时肠道充满血色内容物,也很难找到出血位置。这是由于急性内出血的原因,机体动用了凝血功能,将出血处进行了封闭,因此找不到出血位置。笔者认为,无论是在猪生前还是生后都不难对其进行诊断,完全可以根据流行病学情况,临床表现,结合剖检变化做出综合诊断,然后要迅速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

3 实验室检验

活体检验可采集猪粪便和血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www.novmv.com)免疫荧光及酶联免疫法进行检验。

增生性肠病是生长育成猪和成年猪的肠道传染病,如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例以及回肠炎等。由于临床上以慢性病例多见,即便表现为急性也多见于成年猪,这就给引进种猪的检验、检疫和隔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检疫的另一个困难在于此病原菌属于专性胞内寄生菌,菌体很小,而且需要通过抗酸染色才能被发现。

4 防控措施

此病危害较大,不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母猪的数量和质量,一旦暴发,种猪群生产性能会明显下降。应建立无病种群,对某一个地区而言,外引猪时应采取强制检疫措施,将此病列为必检项目,没有经过检疫的种猪不得入场。对整个猪场而言,如果之前没有此病发生,应对全群猪进行检疫,引进新种猪时需要检疫。患病猪场应剔除阳性病猪后方可引入健康猪。加强外引种猪的检疫工作,在养猪行业内实行淘汰制,凡有此病的猪群不能作为种源提供苗猪,更不能外售种猪。猪场要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可采取早期隔离断奶的现代化养猪手段。尽量避免应激的发生,特别是在转群、运输和换料前、后对猪群可适当使用药物预防。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提倡和推广三点式养猪模式,即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的饲养场应间隔5千米以上,各饲养场的用具、人员不得兼用。

许多抗生素药物对此病都有一定的效果,笔者采用酒石酸泰乐菌素,每千克全价配合饲料中添加1克,可控制了两个大型猪场的增生性肠病流行,连续使用了17天,同时配合严格的圈舍消毒效果较好。

5 讨论

从笔者掌握的情况看,此病在本地区主要是分布于大型猪场以及大型猪场四周的一些小型猪场,在散养猪中出现的几率不高。在品种方面,笔者认为大白猪和长白猪的易感性要高于杜洛克。目前皮特兰猪在佳木斯地区已经很少,所以统计时没有将此品种列入其中。另外,应激因素是引发增生性肠病的重要诱因,急性发病经常出现于转群、运输,天气剧变,饲料更迭时,给猪进行肠道保健用药后有增加此病的可能性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