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菌菇种植

种植木耳成本(黑木耳“种”出致富路)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15|点击次数:

本报记者 赵洪波 王晓微

隆冬时节,寒气袭人。冬季本是农民们的农闲时节,可嘉荫县青山乡的村民们却正在为明年全光地摆黑木耳菌袋生产忙活的热火朝天。

11月23日,记者在该乡结烈河村的森德香菇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到,厂区院内整齐地码放着制菌需要的主要原料锯末子和辅料,生产加工车间里,合作社负责人殷继民正与两名技术人员在调试设备,为黑木耳制菌做着准备。殷继民说:“我们合作社今冬接到了100多万袋制作黑木耳菌袋的订单,全部使用液态菌种。”说着他领着我们观看了准备就绪的生产加工车间、灭菌室、培菌室、接菌室及冷藏室等。

随后我们又来到建业村食用菌生产区,生产区占地面积1.5公顷,村集体食用菌生产厂房就坐落在这里。生产车间内,十几个村民正在拌料、装袋。村党支部书记关仁峰说:“今天开始正式制菌,为了保证生产有序进行,我们成立了五个小组,每组有18户村民,以小组形式轮流制菌,预计生产250万袋。这几年,村民靠木耳种植致富了,贫困户也‘摘帽’了,大家对黑木耳种植信心满满。现在全村有45户种植了黑木耳,黑木耳收入已占村民总收入的80%以上。”嘉荫县青山乡因土地面积少,村民收入低,曾一度是该县的贫困乡。为使村民早日走上致富之路,县里通过考察,发现黑木耳种植便于管理、劳动强度小、成本低的特点很适合该乡的种植条件要求,于是决定引导村民们从事黑木耳种植增加收入,并无偿为种植户在摆放木耳的田间架设了电线、上了喷淋设备,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优惠政策。在园区建设上,打造了以建业村为主的产业园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液态菌生产线一套,提升食用菌品质。在种植模式上,尝试棚式种植,推进食用菌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的转变。今年,全乡共种植黑木耳1130万袋,香菇3万袋,全乡种植黑木耳的农户达到50%以上,黑木耳已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 今年,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嘉荫县政府在青山乡结烈河村实施嘉荫县扶贫产业木耳联盟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25.74公顷,计划新建钢架大棚200余栋。目前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预计2019年4月下旬可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可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步伐。青山乡党委书记杨虎岗告诉记者:“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全力打造“青河山”品牌的知名度。加快结烈河村挂袋木耳大棚建设,转变食用菌种植管理模式,提升食用菌质量。同时,发挥好青山乡“青河山”食用菌生产加工车间功能,加快“青河山”品牌建设,开办网上营销电商新平台,拓宽市场,做强做大黑木耳产业,让更多的村民依靠种植黑木耳走上致富路。”

标签: 菌菇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