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菌菇种植

易门那里种植羊肚菌(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得怎么样?)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2|点击次数:


易门县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思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打造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包山养菌”6.9万亩。栽培食用菌有序发展,栽培面积600余亩,产量2000余吨。培育省市级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6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2户。做优做特菌火锅、菌全席等食用菌餐饮美食、采摘体验、观光旅游,擦亮“菌乡易门”品牌。2020年,实现食用菌综合产值11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

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得怎么样?


“十四五”发展思路

实施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20万亩, 打造云南省美味牛肝菌、松露、干巴菌、鸡枞等野生食用菌保育及供应基地。

栽培食用菌面积达5000亩,建设优质平菇菌种培育中心,打造云南省平菇、羊肚菌、金耳等高原特色栽培食用菌基地。

深加工做强做精。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食用菌加工企业1户、亿元以上企业3户。

产业融合做活做广。建成规范化交易市场,把菌交会办成全国知名盛会,力争列入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

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得怎么样?


人工食用菌种植及加工基本情况

一、人工食用菌种植基本情况

全县有食用菌种植户20户左右,其中企业1户(德桦菌业),合作社1户(桥菌香),其余为个体户,年种植面积600亩左右(复种面积),主要栽培品种有榆黄磨、平菇,另外还有香菇、大球盖菇、白参、羊肚菌等;2020年产量在2000吨左右,产值2000万元左右,产品大部分销往昆明,有的再发往广州、东北等地,部分作加工企业原材料。自己生产菌包的植株户(企业)有7户,其他为购买菌包种植。大部分种植户都掌握配料、灭菌、接种、养菌、种植、采收技术,少部分掌握采种技术。建成龙泉街道曾所、六街街道迤栖冲和铁厂村3个示范基地。2021年二街计划种植大球盖菇12亩,十街乡引进企业计划种植羊肚菌100亩。

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得怎么样?


二、2020年人工食用菌种植申报补助情况

根据《易门县2020年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及易门县“云菌”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易门县“一县一业”2020年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要求,有7户种植户申报了“菌棒补助”,2户企业(合作社)申报了“示范基地”项目,1户企业申报了收购补助项目,1户企业了申报品牌认证补助,共计补助资金15.6792万元,有效的促进了人工食用菌产业发展。

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得怎么样?


三、食用菌加工基本情况

现有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6户(丛山、山里香、益生、德桦、兴昊、宏硕),今年截止目前,总产值1.02亿元,销售收入9886万元,主要产品有即食食用菌、干制食用菌、食用菌罐头、菌菇饮品、菌汤包等,培育了“丛山”、“云之南”、“山里香”等知名品牌,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远销海外,食用菌加工聚集效应明显。

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得怎么样?


易门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食用菌产业是我县产业融合度高、品牌影响力大、地域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易门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以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优化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来发展。相继被认定为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中国食用菌协会野生食用菌易门基地、中国食用菌协会野生菌研发应用基地、云南省特色餐饮发展示范县等,“菌乡易门”已成为对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得怎么样?


易门林下野生菌资源较为丰富,野生菌有400余种,可食用的有100多种,野生菌年交易量6000多吨。全县培育食用菌加工农业龙头企业8户,其中,2户企业年产值超亿元。2020年11月出台的《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打造9种野生食用菌保育及供应基地县易门占7种,打造12种高原特色栽培食用菌基地县易门占7种,形成以昆明为中心、南华、易门、香格里拉、昭阳、陆良为分中心的“1+5”交易市场格局等内容,多次涵盖易门,市委市政府把食用菌产业确定为易门的“一县一业”,为易门食用菌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政协主席任常务副组长的 “云菌”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供销社。编制完成《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出台了《易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分年度制定《实施方案》和《资金申报指南》,县财政每年预算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强力推进“一县一业”食用菌产业发展。

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得怎么样?


(二)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战略。一是加快发展食用菌加工企业。全县已培育食用菌加工农业龙头企业6户,其中,2户企业年产值超亿元。丛山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食用菌加工的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近期推出了方便菌火锅、菌饺、菌饼等新品;益生公司推出菌汤、菌粉、菌火锅底料、野菌下饭菜、菌调味品等40余个新品,实现与云南知名企业活发集团深度合作,着力打造云南野菌调味食材第一品牌;兴昊公司推出野生菌罐头系列、速冻系列、干制品系列、调味酱系列,罐头类金玉露、什锦菌菇汤等在国内较畅销;山里香注重规范流程,对即时菌(旅游休闲食品)、干制菌等产品进行提档升级,推出配米饭的自热小火锅等。组织5家食用菌企业在第十二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参展,成功签约28家企业。

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得怎么样?


二是加大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培育扶持力度,对前景好、有一定带动能力的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按政策考核奖励。全县食用菌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20个、“森林人家”31个。

三是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融合。全县已建成12个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站),4户食用菌加工企业建有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四是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建成市级基层专家工作站1个,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张劲松、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省农科院等专家先后到易门调研指导食用菌发展工作。2020年在易门举办了全省供销合作社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

(三)注重野生菌资源保护。一是聘请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开展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启动400份野生食用菌样品标本制作。二是开展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明确经营主体、突出野生菌资源保护,积极开展围栏保护、杂草清除、标准采收等保育促繁措施,实现包山养菌面积6.9万亩,建成松露规范保育采收区1个。

(四)强化人工食用菌栽培发展。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易门德桦菌业、易门桥菌香合作社等企业为龙头,带动发展人工食用菌规模栽培户20户,建成龙泉街道曾所、六街街道迤栖冲和铁厂村3个示范基地;全县人工食用菌栽培面积600余亩。食用菌种植示范点有序推进,菌农发展的积极性有所提升。

(五)加大“菌乡易门”品牌培育。一是连续成功举办16届“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累计吸引省内外展商及游客301万人次,实现菌类交易量16835.54万吨、交易额98858.97亿元,以菌交会为平台投资贸易签约(菌交会为平台投资签约365.5亿元、贸易签约1.54亿美元),“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已成为集会展交易、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省际综合商贸平台。

二是强化“三品一标”和知名商标创建。有5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创建3个云南省著名商标。正在加快“易门干巴菌”“易门鸡枞”“易门松露”“易门牛肝菌”四大菌类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申报。

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得怎么样?


三是打造“菌乡易门”文化和旅游产业。建成易门野生菌博物馆,开发以县城为中心,以食用菌生态观光和饮食文化为主题的水桥—樟木箐—平滩子—大龙口森林公园—县城—曾所食品工业园区“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环线,高峰日接待游客1000多人,对餐饮、住宿、购物等带动明显。四是宣传工作上台阶。“舌尖上的云南—菌子宴”被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采用,食用菌产业发展相关内容被省、市、县电视台和中国食用菌协会多次采用。

三、存在问题

(一)野生食用菌生态系统脆弱。农民对野生食用菌资源的无序采摘和过度开发现象较突出,缺乏规范的野生菌采摘标准和科学管理政策保护措施,致使林下菌资源再生能力被削弱或破坏,野生菌产量、质量有所下降。

(二)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弱。目前,食用菌产量少、规模小,主要以野生菌为主,而人工栽培虽有研究但多为零星种植未形成规模;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不足,缺乏高端野生菌价值的研发和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尚未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品牌建设亟待加强。企业“三品一标”认证的认识不到位,认证产品数量少,“菌乡易门”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市场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食用菌交易市场建设滞后,至今无专业的食用菌交易市场;存在餐饮市场管理不规范、森林人家服务设施落后、菌文化宣传不够、菌市场监管不到位等不足。

(五)食用菌产业发展部门联动不到位。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虽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且落实了部分扶持资金,但部门间合力未真正形成,特别是乡镇(街道)在种植上存在畏难情绪,宣传引导不到位,栽培菌成为易门食用菌发展主要短板。

四、下步工作

十四五期间,易门县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易门“一县一业”食用菌产业发展定位,以“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为抓手,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打造云菌产业示范区,实现食用菌综合产值30亿元以上。

(一)野生菌增量提质

完成野生菌资源调查、制作400份标本、出版易门野生菌资源图谱。积极开展围栏保护、杂草清除、标准采收等野生菌保育促繁措施,2021年完成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森林抚育)5.5万亩。重点围绕美味牛肝菌、松露、鸡油菌、干巴菌、鸡枞、青头菌、奶浆菌7种野生食用菌,打造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及供应基地,2021年建设牛肝菌、干巴菌、鸡枞等野生菌保育及供应基地2个。争取野生菌资源保护立法,强化对野生菌资源的保育和持续利用。做好野生食用菌宣传科普工作,让群众科学识菌、安全食菌。

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得怎么样?


(二)栽培菌做稳做大

栽培食用菌方面,重点建设优质平菇、羊肚菌等菌种培育中心,推进栽培食用菌菌种规范化、集约化生产,保障种植环节产量和产品质量,辐射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围绕香菇、平菇、羊肚菌等大宗栽培品种及金耳、白参、大球盖菇、黑皮鸡枞等云南特色品种打造一批高原特色栽培食用菌基地。选择产量较大的适宜林地,集成珍稀食用菌林下仿生栽培技术体系,建设平菇、松露等仿生栽培示范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激励农户成为食用菌种植的主体,促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当地农户签订食用菌生产合作协议,争取每年栽培羊肚菌、金耳、平菇等食用菌 1000亩。

(三)深加工做强做精

围绕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培植竞争力强、带动面宽,有深加工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以工业园区曾所片区、六街片区为核心,加大食用菌加工企业招商引资,支持龙头企业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形成一批生产型、加工型、外销型农业规模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技术升级和创新,建设方便食品、调味品、保健品、日化品等食用菌产品生产线,提升食用菌产品附加值,打造集生产、加工、物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产业示范园。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大型展销活动、为优质企业站台等方式,积极对接寻找销售渠道,引导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帮助益生公司尽快启动新厂区建设,实施野菌调味食材深加工项目。培育产值亿元以上食用菌加工企业5户、出口超1000万美元企业3户,把易门打造成为云南省主要的食用菌加工出口基地。

(四)产业融合做活做广

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把在易门举办的“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办成全国性知名盛会,把全市的大宗食用菌交易放到易门。成立由食用菌龙头企业、合作社、餐饮企业、森林人家等为成员的食用菌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实现资源共享。建设以食用菌为主题,民族文化、休闲康养相结合的特色小镇、特色村、特色食用菌美食街区。对食用菌餐饮企业进行提档升级,明码标价具体到等级、数量;对“森林人家”进行提档升级,体现装饰装修有特色、食用菌科普有看点、采摘体验有乐趣。加大“三品一标”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申报,获得“易门干巴菌”“易门鸡枞”“易门松露”“易门牛肝菌”四大菌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力争每年申报成功““三品一标””产品1个以上。发掘、传承、弘扬具有易门特色的“菌文化”,制作特色鲜明的产业宣传片,在主流媒体广泛开展食用菌宣传。建设食用菌主题公路、街区重要节点景观,举办“菌乡易门”“我和食用菌的故事”主题摄影和短视频(Vlog)等创作大赛。

(五)科技支撑持续增强

扩大与国内科研院校和院士、专家合作,在现有1个市级专家基层工作站的基础上,力争再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在野生食用菌可持续发展技术、珍稀食用菌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种植技术、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的开发攻关上实现深度合作。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菌农、营销户科学技术素质,充分发挥食用菌生产发展中涌现的“土专家”、“种菌能人”示范带动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快食用菌实用人才和菌农的培训,造就一支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栽培队伍,稳定产业发展的基础力量。

标签: 菌菇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