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大通牦牛养殖技术[农广天地]【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大通牦牛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大通牦牛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大通牦牛养殖技术:

大通牦牛是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以野牦牛为父本,以大通当地的家牦牛为母本,共同培育的肉用型牦牛新品种。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品种,2005年1 2月,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具有二分之一野牦牛血统。它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初生、6月龄、18月龄体重比原群体平均提高了15%-27%;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牦牛越冬死亡率连续5年的统计小于1%,比同龄家牦牛群体的5%越冬死亡率降低4个百分点。繁殖率较高,初产年龄由原来的4.5岁提前到3.5岁,经产牛为3年产两胎,产犊率为75%。抗逆性与适应性较强。突出表现在越冬死亡率明显降低,觅食能力强,采食范围广。本片除了介绍大通牦牛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生长周期、适宜生长环境之外,更着重介绍了大通牦牛从种牛挑选一直到配种繁殖、牛犊饲养放牧、一直到育成阶段的养殖过程。对于其中涉及到的牧场选择,饲料投喂,各生长阶段养殖注意事项、疫病防治等环节,均做出了详细地介绍。希望通过收看这部片子,能让广大的观众朋友们对大通牦牛这个新品种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同时,给从事牦牛养殖的养殖户们,介绍一个更好的养殖品种,并对这个新品种的养殖技术能有所了解。

相关知识:

牦牛的气质属强健不平衡型,表现粗暴、性野、胆怯、易惊,但合群性强,经训练建立的条件反射不易消失,较能听从指挥。因而大群牦牛放牧,一般只需一个放牧员,不易发生丢失。根据牦牛易惊的特性,牦牛群进入放牧地后,放牧员不宜紧跟牦牛群,以免牦牛到处游走而不安静采食。为防止牛只越界和害狼偷袭,放牧员可选择一处与牦牛群有一定距离,能顾及全群的高地进行守护。控制牦牛群使其听从指挥的方法是,放牧员用特定的呼唤、口令声,伴以甩出小石块。用小石块投击离群的牦牛,一般多采用徒手投掷,投掷距离远及数十米。距离较远时也可用放牧鞭投掷。石块的落地,以及它在空中飞行的“嗖嗖”声,和放牧鞭的抽鞭声,都是给牦牛的警告和信号。牦牛会根据石块落地点和声响的来源,判断应该前去的方向。放牧员利用放牧鞭驱使牦牛前进,集合或分散。走远离群的牦牛,听见鞭和飞石的声音,以及落石点,会很快地合群。

牦牛群的放牧日程,因牦牛群类型和季节不同而有区别。总的原则是:“夏秋季早出晚归,冬春季迟出早归”,以利于采食,抓膘和提供产品。

(1)夏秋季的放牧 夏秋季放牧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产乳量,搞好抓膘和配种,使当年要屠宰的牦牛在入冬前出栏,其他牛只为越冬过春打好基础。进入夏秋季后,力争牦牛群早出冬春季牧场,在向夏秋季牧场转移时,牛群日行程以10~15千米为宜,边放牧边向目的地前进。

夏秋季要早出牧、晚归牧,延长放牧时间,让牦牛多采食。天气炎热时,中午让牦牛在凉爽的地方反刍和卧息。出牧后由低逐渐向通风凉爽的高山放牧;由牧草质量差或适口性差的牧场,逐渐向牧草质量好的牧场放牧;可在头一天放牧过的牧场上让牦牛再采食一遍,这时牦牛因刚出牧而饥饿,选择牧草不严,能采食适口性差的牧草,可减少牧草的浪费。在牧草质量较好的牧地上放牧时,要控制好牛群,使牦牛成横队采食,保证每头牛能充分采食,避免乱跑践踏牧草或采食不均而造成浪费。

夏秋季放牧根据安排的牧场或轮牧计划,要及时更换牧场和搬迁,使牛粪均匀地散布在牧场上,同时减轻对牧场特别是圈地周围牧场的践踏。这样可改善植被状态,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减少寄生虫病的感染。

当定居点距牧场2千米以上时就应搬迁,以减少每天出牧、归牧赶路的时间及牦牛体力的消耗。带犊泌乳的牦牛,10天左右搬迁一次,3~5天更换一次牧地。应按牧场的放牧计划放牧,而不应该赶放好草或抢放好草地,以免每天驱赶牛群为抢好草而奔跑,造成对牦牛健康和牧场的不利影响。

(2)冬春季的放牧 冬春季放牧的主要任务是保膘和保胎。防止牦牛乏弱,使牛只安全越冬过春,妊娠母牦牛安全产仔,提高犊牛的成活率。

冬春季放牧要晚出牧,早归牧,充分利用中午暖和时间放牧和饮水。晴天放较远的山坡和阴山;风雪天近牧,放避风的洼地或山湾。放牧牛群朝顺风方向行进。怀孕母牦牛避免在冰滩地放牧,也不宜在早晨及空腹时饮水。刚进入冬春季牧场的牦牛,一般体壮膘肥,应尽量选择未积雪的边远牧地、高山及坡地放牧,推迟进定居点附近的冬春季牧地放牧的时间。冬春季风雪多,应注意气象预报,及时归牧。

在牧草不均匀或质量差的牧地上放牧时,要采取散牧的方式,让牛只在牧地上相对分散自由采食,以便使牛只在较大的面积内每头牛都能采食较多的牧草。冬春季是牦牛一年中最乏弱的时间,除跟群放牧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加强补饲。特别是大风雪天,剧烈降温,寒冷对乏弱牛只造成的危害严重,一般应停止放牧,在棚圈内补饲,使牛只安全越冬过春。

一、牦牛的繁殖生理特点(一)性成熟幼年牦牛,发育到一定时期,开始表现性行为,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公牦牛产生成熟精子,与母牦牛交配,使母牦牛怀孕。母牦牛能正常发情排卵并能正常繁殖,称为性成熟。  牦牛性成熟的时间,尚无系统精确的测定。据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公牦牛在一岁左右就出现爬跨母牦牛的性行为,但此时没有成熟精子产生,也不能够使母牛受孕。在两岁以上才有成熟精子产生,并能够使母牛受孕。所以,公牦牛的性成熟时间是在两周岁以后。公牦牛的使用年限可达10年左右,配种能力最旺盛的时间是3~7岁,以后逐渐减弱。对配种能力明显减弱的公牛,应及时淘汰。在自然交配的条件下,一头公牛可配15~20头母牛。公牦牛的嗅觉异常灵敏,能在成百头母牦牛群中迅速找到发情母牛。有的公牦牛只在配种季节才合群于母牛群中,且护群性强,配种季节过后,即自动离群到高山中去,翌年配种季节再回到母牛群中,这一习性,与某些野生动物相似。  母牦牛一般是2~2.5岁时第一次配种。有的个别个体1.5岁时即出现发情并受配怀孕,也有的个体到3~4岁时才发情受配。母牦牛的初配年龄取决于当地的草场和饲养管理条件,营养状况好,个体发育正常,初配年龄就早,营养状况差,发育受阻,初配年龄就推迟。据对四川甘孜地区九龙牦牛的调查统计,2岁配种3岁产犊者占32.49%,3岁配种4岁产犊者占59.90%。母牦牛的利用年限为10年左右。  (二)发情周期母牦牛的发情周期很不一致,平均21天,也有报道21.3天、14.88天,但是个体差异悬殊,最短者5~6天,最长者60天以上,一般14~28天占多数,为56.2%。  母牦牛发情的症状不象普通牛那样明显[来源:www.613935.com/]。发情初期,外阴部略有充血肿胀,阴道粘膜充血呈粉红色,这时仅有育成后备公牛追逐,壮龄公牛不追逐。发情10~15小时后,逐渐达到发情旺期,精神不安,兴奋,吼叫,爬跨其它母牛,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阴唇肿胀并有粘液流出,常作举尾排尿姿势,阴户频频扩张,阴道湿润潮红,引诱公牛并接受交配。此后,发情征状逐渐减弱,阴道粘液变浓,逐渐进入休情期。   (三)发情持续期母牦牛发情持续期与发情周期一样不一致,平均为41.6小时、51.0小时,个别短的12小时,长的94~118小时,一般24~36小时。青年牦牛较正常,一般平均28小时,44小时;经产牦牛不正常,为12~118小时。  (四)排卵时期母牦牛排卵时间,大约在发情终止后12小时,范围5~36小时。黄体形成时间,约在排卵后64小时,范围30~120小时。  (五)产后第一次发情母牦牛产后到第一次发情的间隔时间多为100天左右,也有报道113.2(29~177)天。3~4月份产犊的第一次发情间隔时间最长,以后逐渐减少,有产犊愈早第一次发情愈晚的情况。据各地观测结果:海拔低、气温偏高、牧草萌生早的地区,除3月份产犊的母牦牛有较多的(33.3%)在7月份第一次发情外,其余则大部分在8、9两月才发情;海拔高、气温低、牧草萌生迟的地区,3~4月份产犊早的母牦牛,一般要到8~9月份发情,与产犊晚的牛甚至同一时期内第一次发情,这说明产犊早的母牦牛产后第一次发情不一定就早,而是集中在生态条件好的月份。(六)发情季节中发情次数  母牦牛在整个发情季节,多数只发情一次。据在青海大通牛场观察统计,发情一次者占73%,发情两次者占21%,发情3次以上的只占6%。因此,抓好第一次发情的配种工作,对提高牦牛的繁殖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告诉我们,用母牦牛在下二个发情周期是否发情来 判断是否妊娠是很不可靠的。  (七)繁殖季节牦牛的繁殖有明显的季节性,发情配种集中在7、8、9三个月。据在青海大通牛场对416头母牛的观察统计,7月份发情的有59头,占14.2%,8月份发情的有150头,占36.1%,9月份发情的有194头,占46.6%,3个月合计占96.9%。6月以前和10月以后发情的牛很少。产犊则集中于4、5、6三个月。

母牦牛的发情时间,与上年的繁殖状况有密切关系。“干巴”母牛(上年未产犊)发情最早,“牙日玛”母牛(上年产犊)次之,当年产犊的母牛发情最晚,甚至不发情。  关于牦牛的繁殖有明显季节性的问题,据调查,青海省大通牛场、果洛州乳品厂的牛群中,每年都有个别母牦牛于9~11月分娩,这就说明个别牛于每年1~3月发情受配,其明显季节性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  (八)妊娠期牦牛的妊娠期平均为256.8天(250~260天),若牦牛怀杂种牛犊(犏牛犊),则妊娠期延长,一般为270~280天,即延长15天左右。  (九)牦牛远缘杂交的繁殖问题  牦牛与普通牛进行远缘杂交,所生后代称为犏牛。犏牛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产奶量可提高3~4倍,产肉力可提高一倍,役用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对牦牛进行远缘杂交是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重要途径。  对牦牛进行远缘杂交,在繁殖上遇到的问题:第一是受胎率比较低,据大规模杂交配种的统计,受胎率为45%左右(39~51%)比牦牛纯种繁殖的受胎率低20%左右。受胎率低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所谓远缘杂交生殖隔离机制所致,是由于受精过程受阻,或者是由于胚胎发育不能顺利完成,当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停止发育,胚胎被母体吸收或排除。这种观点是根据动物远缘杂交的某些研究成果作出推测,至于牦牛远缘杂交受胎率低的确切原因,目前还不大清楚。一般认为,牦牛远缘杂交受胎率低,一方面与种间生殖隔离机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配种技术有关。实践证明配种技术水平高的技术员曾取得较高的受胎率。因此,改进和提高配种技术仍是有潜力的。第二是流产率较高,据统计流产率高达20%左右,牦牛纯种繁殖的流产率一般为3~10%,与布氏杆菌病防治的程度有关,显然远缘杂交流产率高,其中一部分是由于远缘杂交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同时在某些进行牦牛杂交繁殖的地方,曾出现怀孕母牛发生“胎水过多”的事例,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胎水过多”是远缘杂交出现的特殊现象。第三是难产较多,其原因是杂种牛犊初生体重大,一般要比牦牛犊大一倍,牦牛犊的初生体重一般为14千克左右,杂种牛犊一般为20千克以上,为保证杂种牛犊顺利产出,必须搞好助产。  犏牛,公的无生育能力,据对公犏牛睾丸的组织学研究,曲细精管的管间距离大,管壁弹性较差,管间有间质细胞。管内表现有三种情况:无精原细胞,只有一层基膜;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无精原细胞;只有一层稀疏的精原细胞,处于休止状态。也就是说睾丸组织不具有生精的功能。  母犏牛具有完全的生殖功能,1.5~2.5岁就可发情配种,初配年龄比母牦牛早1~2年,母犏牛用普通牛或牦牛配种,受胎率较高,可达70~80%。而且多为一年一产(占80%),繁殖季节也比母牦牛长,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几乎四季均能发情配种。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