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贵州白水牛【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贵州白水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黔北地区凤冈县东面的石径乡、永和镇、龙泉镇,南面的何坝乡,北面的绥阳镇、土溪镇、新建乡,邻近的务川、德江、湄潭、余庆、绥阳等县均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凤冈县位于北纬27o51’~28o45’、东经107o32’~107o57’,地处贵州东北部、大娄山南麓与乌江北岸。地貌呈南北翘起并向东倾斜的马鞍形,西部为低山丘陵盆地坝区,东部为低山河谷区,南北两部分为中山峡谷区,平均海拔900m(398~1434m)。年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气温37.8℃,极端最低气温-7.4℃;无霜期288天。年降水量1257mm,主要集中在4~10月份;相对湿度80%。年平均日照时数1150h,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315条大小河流汇集成洪渡河、六池河、满水河、蜂王河和辉螗河五大河流,均属乌江水系,总长1229.55km;地表水年径流量117.2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25.7亿m3。土质为亚热带黄壤。

产区春暖较早、秋寒较晚,农业较发达,农作物种类多、复种指数高,是粮食主产区。农作物一年两熟,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并盛产甘薯、马铃薯、豆类以及烤烟、茶叶等经济作物。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贵州白水牛饲养历史悠久,据《遵义地区畜牧资源与畜牧区划》记载和对数十位古稀老人的访问,在清朝末年就有白水牛繁衍,祖祖辈辈饲养白水牛。白水牛主要分布于农区的田坝一带,性情温驯,易管理。当地农民视之为“神牛”,不少农民喜养白水牛“图吉利”,贵州白水牛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和特殊的民风习俗环境中,经过当地群众长期选育、饲养形成的地方品种。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贵州白水牛1995年存栏约3000头左右,2005年底存栏约1200头左右,已处于濒危一维持状态。一般1头成年公牛约配种20头母牛,近亲繁殖现象较为严重,质量有所下降。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贵州白水牛全身白色、有光泽,夏秋被毛稀而短,冬春被毛致密、较长,皮肤呈粉红色。

头部平直,面部平整,轮廓清晰。公牛头雄壮,额较宽短,角质细致、紧凑、坚硬,角基较粗、微扁,角尖相对较尖,角质细致、紧密,角形多样,多为“弯八字”向内、向前微弯(俗称招财角);母牛头清秀,面较长、细致,角相对较短,角基圆细,角尖为钝圆形,向前、向上微弯曲,角质黄白微透明。耳呈尖叶形,似半卷筒枇杷叶,大小适中,耳缘毛细密而长。

公牛头粗重,母牛头稍轻。眼明亮有神,额宽,鼻部稍大。嘴宽阔,口裂浅,上下唇整齐厚实。鼻梁直,鼻孔大,鼻镜宽广,多有黑点。公牛颈较粗短,头颈、颈躯结合良好;母牛颈较薄、细长,肩峰不明显。体躯细致紧凑,髫甲稍高,结合紧凑。公牛肩峰隆起,中躯较短,结实紧凑,背腰平直,腹圆大,胸部宽深;母牛髫甲不明显,肩部肌肉欠发达,肋骨开张、呈弓形,背腰平直、不宽阔、长短适中、结合良好,腹圆、不下垂,尻部较短、稍微倾斜。

前肢端正、紧凑,肌肉较发达;后肢肌肉欠丰满[/]。骨骼细致、结实,四肢细长,筋腱明显,肢势端正,球节明显。蹄形端正,蹄质致密坚固,多为“木碗蹄”,呈琥珀色。尾至飞节,尾梢大。

2.体重和体尺2006年4—7月由凤冈县畜牧局对凤冈县土溪、何坝、龙泉、石径等乡(镇)80头贵州白水牛成年牛进行了体重和体尺测定,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2006年11月由贵州大学等对凤冈县龙泉镇三坝村的5头成年贵州白水牛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2007年11月贵州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所对贵州白水牛肌肉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3

2.役用性能贵州白水牛役用种类主要有犁、耙、挽车,一年劳役3个月左右,耕地多集中在春秋两季。

贵州白水牛具有役力大、持久力好、役用时间长等特点。据2006年调查,贵州白水牛用木犁耕田,平均每小时耕田240m2,一般耕地后15~25min后生理指标接近役前水平。

3.繁殖性能性成熟年龄公水牛(18.8±1.2)月龄、母水牛(20.0±1.5)月龄。初配年龄公水牛(30.0±2.6)月龄、母水牛(32.2±2.8)月龄。发情多以7~9月份为主,发情周期(22.4±1.4)天;妊娠期(315±8,5)天,一般三年产两胎,终生产犊8~10头;初生重公犊(30.1±2.5)kg,母犊(26.7±2.8)kg;断奶重公犊(113.3±5.8)kg,母犊(104.2±7.05)kg;哺乳期日增重公犊(460±16.92)g,母犊(430±18.57)g。犊牛断奶成活率98.3%。

四、饲养管理

产区广大农民长期以来的养牛习惯是采取小群关养,在冬季的雪天、凝冻天气不能放牧时进行舍饲,喂给干稻草、玉米秸秆等干草,只有在农忙季节和母牛产犊后几天内补喂米糠和玉米等精料。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贵州白水牛保种场和保护区,未进行系统选育,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

六、品种评价

贵州白水牛主要用于农田耕作,对本地自然生态条件适应性好,遗传性能稳定、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情温驯、适应性和抗热力强,从未发生过重大疫病流行。至今仍是当地主要的畜种资源和农耕动力之一。该品种遗传性能稳定,建议加强本品种选育,作为特色资源利用。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