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德宏水牛【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德宏水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主产区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潞西、陇川、梁河、瑞丽等县(市),临沧、保山、大理等地区也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德宏州地处云南省西部,平均海拔893~1200m(最高3404m、最低210m)。属南亚热带低纬度季风雨林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4~20℃(38.8~2.1℃),无霜期300~330天;年降水量1400~1700mm,受印度洋季风影响,有明显的雨季和干季之分,雨季集中在5~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86%-92%;年平均日照时数2281~2453h。水利资源极其丰富,水资源总量218亿m3。坝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多为沙质土,其次为灰壤,山区多为红壤。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蚕豆、豌豆、黄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茶叶、橡胶、咖啡以及各种热带水果等,耕作制度一年一熟至一年三熟。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德宏水牛在当地已有2000多年的饲养历史。史料记载,汉朝时期傣族先民即开始饲养水牛,并作为贡品进贡;唐代樊绰《蛮书》卷四:“茫蛮部落”不仅养牛而且养象,“茫蛮”是今天傣族的先民。清代《大理志》中也记载了由腾冲、保山、德宏一带买牛到大理地区作耕牛的史实,抗日战争前当地牛群比比皆是,小户几头,大户多达百头以上。

德宏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为水牛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地群众主要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生产耕作时习惯于单牛犁田,对水牛的种质比较重视,选育的主要标准:首先是要体大力壮,公牛要有雄相,脖子粗短、前肢要高;其次嘴要大,蹄大而圆,四肢姿势端正,肢间开阔,胸宽深,臀圆、肌肉丰满,肋骨开张、拱圆,旋毛着生于肩胛两旁者为佳,等等;母牛中后躯要大,表示生犊旺盛。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过当地群众长期的人为选择培育,形成了体躯发达、前胸开阔、四肢粗壮、强健有力、繁殖力强、性情温驯的德宏水牛这一特有品种。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1981年全州存栏德宏水牛11.3万头,之后农业机械不断普及,水牛传统的役用功能逐渐淡化,存栏量呈下降趋势。1997年实施“中国一欧盟水牛开发项目”,对德宏水牛进行杂交改良。2001年存栏数10.06万头,其中能繁母牛3.44万头。2005年德宏水牛存栏量为9.74万头(公牛4.74万头、母牛5万头),其中配种公牛1.58万头、繁殖母牛3.6万头。年出栏肉用水牛3万多头。

目前,水牛饲养从役用向肉、乳、役综合利用转变,饲养方式有所改变,管理水平提高,水牛运动量大幅下降,出栏的牛肉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善,生产的水牛肉制品畅销省内外市场。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德宏水牛体躯高大、结实,骨骼粗壮,结构匀称,属大型沼泽型水牛。

全身被毛稀疏,毛短,有位置不定的旋毛,多见于头、肩胛和肋部。毛色有黑色、瓦灰色(灰褐色、褐灰色)及白色三种,黑色、瓦灰色占94%,白色占6%。黑色和瓦灰色牛的四肢下部毛为白色或淡黄色,腹部及四腿内侧毛色较浅,在喉部正下方和胸前方有白色或灰色的V形颈纹和胸纹,有的牛不明显或消失。尾梢颜色为黑色和褐色。黑色牛的皮肤呈黑色、发亮,瓦灰色牛的皮肤多为浅灰色(石板青);白毛牛皮肤为粉红色,但有数量不等、大小形状不同的黑斑。

头大小适中,分直头、兔头两种;公牛头较粗重,母牛头略狭长。额宽,嘴宽大;眼大有神,眼睑为黑色;鼻孔大,鼻镜呈黑色;耳生于角基后方,大小中等、平伸,耳内着生白色长毛,耳薄而尖;角基为方菱形,到角尖逐渐变成圆形,角向两侧向后向内弯曲成半弧形(新月形),按角长短、角幅大小不同分为簸箕角、箩筛角、排角,角色多为深灰色,母牛角较细。

公牛颈粗短,母牛颈较细长,颈肩、肩背结合良好。胸宽且深,髫甲高于荐高,背腰平直、长短适中,肋骨拱圆,腹大而圆。尻长中等、斜尻(少数平尻)。尾根粗大,着生处高,尾尖达飞节。母牛乳房呈碗形,乳头短小、多为黑色,乳静脉不够曲张显露,乳房皮薄;公牛睾丸不大、紧实,阴囊无颈,阴鞘紧贴脐部。

四肢端正,粗壮稍短,筋腱明显;前肢开阔直立,后肢稍弯曲,系短而有力,蹄质坚实,蹄大而圆、多为黑色。

1

2.体重和体尺德宏水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

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德宏水牛屠宰性能见表2,其肌肉主要化学成分见表3。

2.产乳性能德宏水牛母牛泌乳期280天左右,产奶量随饲养管理以及胎次、泌乳期长短变化较大,主要用于哺乳犊牛,不作他用,平均日产乳1.5~4.0kg,泌乳期产奶量400~1000kg,优秀个体泌乳期产奶量达1500kg。水牛乳营养丰富,乳的pH为6.93,乳中总固形物18.9%、乳蛋白率3.8%,乳脂率为8.8%,乳糖率5.4%。

1997年德宏州利用摩拉水牛、尼里一拉菲水牛冷冻精液[/],在坝区有计划地实施水牛人工杂交改良,杂交水牛年平均产奶量1600kg。

3.役用性能德宏水牛公(阉)牛7~10岁役力最强,11岁后逐渐减弱;役用年限18岁左右,20岁后多被淘汰。由于牛多、劳役轻,一般上午使役一头,下午使役另一头,轮流耕作,每头牛每天耕作4~6h,农忙时达8h。

盈江、瑞丽等地对14头德宏水牛役力进行了测定:最大挽力240~400kg,正常挽力140~187kg,行速0.31~0.95m/s。

4.繁殖性能德宏水牛公牛18月龄性成熟,5~8岁配种能力最强。母牛30月龄性成熟,36月龄可初配;终生产犊8头左右,最多12头以上,多数15岁停止产犊,个别可达20岁;母牛发情多集中于9月份至翌年3月份,发情周期21天(18~23天),持续期3天(2~6天),妊娠期310天(290~320天),一般一胎产1头、偶见2头,多为三年两胎,产后发情时间约36天。初生重公犊28kg,母犊23kg;断奶重公犊150kg,母犊126kg;哺乳期日增重公犊0.78kg,母犊0.61kg。犊牛成活率95%以上,母牛难产率2%左右。

四、饲养管理

德宏是以傣族、景颇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共23个民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饲养水牛的方法大同小异。德宏水牛较温驯,容易管理,坝区的水牛一般分户关养、混群放牧,多由小孩或老人放牧,一般中午(12点后)放牧,放牧时间平均6h左右,部分牛常年生活在山上,甚至母牛分娩也在野外。

近年来,通过实施“中国一欧盟水牛开发项目”,推广肉牛短期育肥、人工牧草种植、青贮饲料等技术,推行舍饲育肥,目前坝区大部分养牛农户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山区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农户,也基本实行半舍饲、半放牧的饲养方式,饲养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德宏水牛保护区和保种场,未进行过生化或分子遗传测定,未建立品种登记制度。德宏水牛1988年收录于《中国牛品种志》。2006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六、品种评价

德宏水牛体型高大,骨骼粗壮,体质强健,结实有力,繁殖力强,性情温驯,耐粗饲,抗病力强,役用能力较强,产肉性能良好,具有优良的地方品种特征。但其后躯肌肉不够丰满、尻斜,部分水牛后肢有前踏现象。今后应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以品种选育为主,开展纯繁保种的繁育工作,不断提高德宏水牛的役用和产肉性能。有条件的地区,可有计划地引进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等河流型水牛对其进行杂交改良,逐步向乳肉兼用型发展。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