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现在大棚怎么养殖泥鳅?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6-04|点击次数:
现在大棚怎么养殖泥鳅?

泥鳅是一种我们熟悉的鱼类,它也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食材,泥鳅的养殖方式也比较多,其中大棚养殖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需要重视日常的养殖管理技术,那么,大棚怎么养殖泥鳅?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大棚养殖泥鳅技术。

现在大棚怎么养殖泥鳅?

一、鱼池建造

在大棚内开挖鱼池,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池边四周铺塑料薄膜,在池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在排水口处池底挖2米长、0.5米宽,0.3米深的鱼沟,以便泥鳅捕捞和避暑时用。鱼池建成后进水10厘米,每亩鱼池用生石灰80~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底。10天后,进水至50厘米,然后施尿素2公斤/亩培肥水质,3天后再追施一次,待池边可见大量褐色硅藻,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可以放苗。

二、鱼苗放养

泥鳅鱼苗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采用的方法其中之一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三、投喂饵料

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6月份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8月份为10%,9月份为5%,日投喂分早、中、晚三次。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饵时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附近。

四、水质调节

泥鳅养殖池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溶氧在2毫克/升以上。7~8月份水深保持在80厘米以上,发现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两厘米,高温季节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还要在池上搭盖荫棚遮凉。

五、大棚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及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

六、防病捕捞

泥鳅养殖要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通过以上关于大棚养殖泥鳅技术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大棚怎么养殖泥鳅,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泥鳅现已成为养殖前景较好的淡水名优品种,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养殖方式来进行不同的养殖管理。

泥鳅温室大棚养殖技术的几个要点?

近几年,泥鳅市场的需求量很大,许多养殖户都开始用大棚养殖泥鳅,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温室大棚养殖泥鳅的五个技术要点以及图片,希望对养殖泥鳅的朋友有所帮助:

一、水泥地条件:水泥地面积以10—30平方米为宜,池深1-1.2米,池水深0.5-0.7米。养鳅池可建成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并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距池底0.3米处设排水口,并安装好防逃设施.泥鳅放养前,进行水池清整、加水、加肥。

二、塑料大棚安装:按蔬菜大棚搭设方法搭建,有单层结构和双层结构这两种,材料可选用竹竿,有条件的可用钢筋结构。冬季将适量的稻草搭盖在塑料棚上,以保温。

三、投放泥鳅:泥鳅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采用的方法其中之一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四、饲养管理:在饲养泥鳅过程中,应注意施肥,一般每隔4-5天向池水泼洒粪肥1次,约50-100克/平方米,保持水体透明度为0.15-0.25米,并且还应注意及时换注水。鳅池一般为1周换水2次,每次换水0.2-0.3米。

五、大棚管理:冬季及早春,在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