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淡水鱼养殖 产量(查干湖的“财富密码”:年产鲜鱼6000吨,为何没有“资源之困”?)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查干湖是吉林省松辽平原的第一大淡水湖,也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北方鱼库”,从这里出产的各种鱼类达几十种,既有人工放养的经济鱼类,如鲤鱼、鲢鱼、鳙鱼,也有珍稀的野生鱼类,如鲶鱼、攀鲈、七鳃鳗等。

查干湖的“财富密码”:年产鲜鱼6000吨,为何没有“资源之困”?

然而查干湖最大水面超过400平方公里,结冰期长达130天,各类鱼群封于冰下,想把湖里的名优水产一网打尽还需要特殊的渔猎技巧——蕴含智慧的查干湖冬捕应运而生。

年产6000吨鱼,查干湖成“北方鱼库”

查干湖每年的鱼类捕捞量高达6000吨,这一产量还只是查干湖的天然渔业产量。早在1998年,专家们就对查干湖的水质及生产力进行了科学测定,根据湖中浮游生物、底气动物、维管束植物的丰富度推测出:平均每公顷水面每年可产出111.39公斤的鱼产量,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浮游植物和沉水饲料性植物,分别为44.4公斤/公顷和31.88公斤/公顷。而在130m的正常蓄水水位下,查干湖的水域面积能达到3.72万公顷,对应的总产量就是4143吨。

查干湖的“财富密码”:年产鲜鱼6000吨,为何没有“资源之困”?

这不是还没到6000吨吗?诸位可别忘了,4000多吨是完全不投放鱼苗的情况下获得的产量,而查干湖每年放流的鱼种多达数百吨,2022年的鱼苗放流量高达110万斤(550吨)。根据以往的放流经验,每放流1公斤15cm长的鲢鳙鱼种,最终回捕的成鱼量可达10~15公斤,回报率超过十倍,仅此一项就足以保证资源量。

另一个有利趋势是,自从吉林省2018年在查干湖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后,源源不断的松花江水涌入查干湖,既改善了查干湖的水质,又增加了水域面积。湖水每3年就能置换一次,彻底告别了盐碱物质的威胁,生态修复成效显著,进一步增加了鱼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数量。

查干湖的“财富密码”:年产鲜鱼6000吨,为何没有“资源之困”?

因此,查干湖年产6000吨属于正常产量,不仅不会引发“资源之困”,还能保证年年有鱼可捕。

至于网友所吐槽的“查干湖水太浅,蓄水量低,不适合鱼类生长”其实也是不当解读。据资料记载,查干湖平均水深约为2.5m左右,蓄水容积仅有6亿多立方米,还不到太湖的1/5,不到三峡满蓄水量的1/50。但对于生产型湖泊而言,水浅未尝不是一个优势,因为“宽水”更有利于“养大鱼”:

宽阔的水面提高了单位水体的受光面积,有利于浮游植物快速繁殖,从而提高了渔业生产力。反倒是深水型湖泊,普遍存在水体交换率低,水质清瘦,透明度高,浮游生物密度小等缺陷,鱼儿缺少食物,生长速度也慢。

查干湖的鱼是不是“洗澡鱼”?听听当地渔民怎么说

查干湖不缺生物饵料,水质条件适合鱼类生长,资源储量丰富,足以保证每年冬捕大获丰收。但仍有不少网友表示查干湖的鱼是“洗澡鱼”,是当地渔场提前将从外地采购并集中投放到查干湖中,经过短期暂养,提高了鱼群密度,最后才有了冬捕现场单网常规产量10万斤、最高50万斤的喜庆场面。

查干湖的“财富密码”:年产鲜鱼6000吨,为何没有“资源之困”?

鲢鳙暂养期间体重和肥满度的变化趋势

研究表明,节食或停食暂养30-40天后,鲢鳙的体重和肥满度就能显著降低,同时土腥味减轻,品质提升,等同于“瘦身鱼”。在我国贵州、湖南、四川等地,养殖户常利用清水暂养的方式提升鱼的肉质、口感,这听起来有利可图,但查干湖渔民没有必要这么做。根据当地老渔民的说法,查干湖推广的是“以水养鱼”、“以鱼养水”的生态模式,渔场会尽可能保留数量足够的鲢鳙,通过滤食作用改善查干湖的水质。为达到最佳的净水效果,渔场放养的鲢鳙都是纯天然生长的鱼苗,并不是所谓的“洗澡鱼”。

查干湖的“财富密码”:年产鲜鱼6000吨,为何没有“资源之困”?

从查干湖的经营模式来看,“洗澡鱼”的说法实则是空口无凭,一是因为查干湖渔场本身就修建有鱼苗培育场,每年培育并放流上千万尾鱼种,没有必要从外地购买养殖的成鱼;二是查干湖每年的冬捕渔猎区域是一个长1000m,宽1000m,总面积1平方公里的方形区域,还不到全湖总面积的1%,每次捕捞都采取捕大放小、留有余地的策略,湖中根本不缺少适龄大鱼,符合起捕规格的鲢鳙储量也远非冬捕产量所能比及。

查干湖的“财富密码”:年产鲜鱼6000吨,为何没有“资源之困”?

第三点是查干湖冬捕的传统已经传承了近千年,湖中的经济鱼类并未出现储量不够的现象(70年代霍林河断流事件除外),这足以表明查干湖的资源恢复能力。在新中国成立后,查干湖的渔业生产进入黄金时期,每年冬捕最多出网48趟,1960年的总产量就已经达到6142吨,比当前的产量还高,况且当时的主产鱼类还以鲤鱼、鲫鱼、红旗鲌、鲶鱼等野生经济鱼类。

查干湖的“财富密码”:年产鲜鱼6000吨,为何没有“资源之困”?

如今鲢鳙放养成为主流,野生鱼类锦上添花,查干湖渔场采取了更加科学的限额捕捞,坚持保水渔业和生态捕捞,没有必要通过暂养来维持产量。

查干湖的头鱼:一年只有一条,一条相当于上万条

查干湖头鱼的拍卖是每年冬捕的压轴大戏,比单网产量更加夸张的是头鱼的拍卖价格。根据历年拍卖信息,查干湖头鱼大多是由胖头鱼担当,体重20~50斤不等,成交价一路从2008年的1.1万元升高到2021年的近300万元,堪称是中国身价最高的淡水鱼。

查干湖的“财富密码”:年产鲜鱼6000吨,为何没有“资源之困”?

头鱼的拍卖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每年的成交价只增不减,最差的情况也是持平。例如:在2020年12月28日,查干湖头鱼的拍卖价为2999999元,2021年12月28日头鱼的拍卖价格同样也是2999999元。根据这一趋势来看,今年的拍卖价同样不会低,至于拍卖所得,渔民表示会遵循传统,“取之于湖,用之于湖”。

查干湖的“财富密码”:年产鲜鱼6000吨,为何没有“资源之困”?

查干湖冬捕的产量可达1000多吨,大部分都是10斤以上的大鱼,为何偏偏头鱼这么受欢迎呢?这是因为每年的头鱼只有一条,物以稀为贵,头鱼还象征着希望、吉祥的好彩头,拍下头鱼寓意万事顺利。不过,参与竞拍头鱼的都是有实力的企业、商家或者商会,现场有众多国际媒体聚焦,这使得头鱼的拍卖又多了两层宣传意味,一方面弘扬了我国传统的渔猎文化,促进了吉林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竞拍商家也获得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查干湖的“财富密码”:年产鲜鱼6000吨,为何没有“资源之困”?

花费数百万元买一条头鱼,到底值不值?大家尽可见仁见智。根据市场价格,一条头鱼的价格相当于上万条鳙鱼的市场总价,但换一种角度,如果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查干湖冬捕的独特魅力,并把查干湖“以鱼养水”的生态理念推广到全国各地,成就更多的“金山银山”,那么头鱼拍出天价又何尝不可呢?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