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养殖海水鱼(养鱼新模式了解一下 看沙漠边缘养“海鲜”是如何做到的)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5|点击次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最近,水产养殖频频登上热搜,今天一同去探访数字养鱼新模式、“海虾淡养”新招式,还有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新平台,一起来看新闻背后的科学和技术,会让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改变。

手机App在手 点点屏幕完成喂食增氧

物联网就是互联网和传感器织成的一张超级“信息网”,实时连接万事万物。大家看到鱼塘中那块不起眼的漂浮物了吗,那就是溶解氧传感器,传感器的探头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并将水体温度、含氧量等关键数据实时反馈到后台。

养鱼新模式了解一下 看沙漠边缘养“海鲜”是如何做到的

一旦传感器探测到水体含氧量降到2.5mg/L以下鱼群极有可能发生缺氧死亡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触发水中的增氧装置,提高水体含氧量。可以说,这个传感器帮渔民拥有了一双“千里眼”,随时随地可以在手机上了解鱼池的情况。这样一来,渔民就不需要全天候守塘、巡塘,也不会盲目长时间大规模开启增氧机,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此外,如果鱼塘安装了智能化投料机,在设置好喂食量和喂食时间以后,饲料就会定时定量通过装置喷洒到水面,不到现场也能轻松喂好鱼。

养鱼新模式了解一下 看沙漠边缘养“海鲜”是如何做到的

据统计,采用新技术以后,鱼类浮头死亡率已经从过去的5%降低到了现在的0.1%。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更多的农户愿意尝试高密度养殖,现在,平均亩产量也实现了10%~20%的增产。

养鱼新模式了解一下 看沙漠边缘养“海鲜”是如何做到的

外围的沉积池分三级过滤程序,通过水生植物、微生物和过滤砖等净化手段,实现养殖污水自清洁。净化后的水还能再次成为养殖用水,沉积的淤泥还可以变成优质肥料,实现低排放的自循环绿色养殖。

养鱼新模式了解一下 看沙漠边缘养“海鲜”是如何做到的

养殖技术员 陈云祥:我们脚下踩的就是一个滤材堤坝,把这个里面的污物过滤一遍,然后污水流到第二级沉淀坝,二级沉淀之后再到三级。三级的过滤坝滤材就又不一样了,过滤直径先粗后细,慢慢地过滤得越来越干净,对外面大环境的影响就会更低一点。

养鱼新模式了解一下 看沙漠边缘养“海鲜”是如何做到的

总台记者 朱睿祺:养鱼从以前只能凭经验,到现在用一部手机就能实现科学管理。物联网等科技成果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渔业养殖的瓶颈,让农户好养鱼的同时,也养好了鱼。在湖州的“未来农场”,工作人员还在积极探索新型养殖方式的更多可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岸上渔仓、无人渔场等数字渔业应用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科技赋能 助力渔业丰收

这湾天山深处的碧蓝水面就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的三文鱼养殖基地,水面上这一个个巨大的圆圈就是当地的大型生态环保网箱。而工人们正忙着用自主研发并取得专利的远距离智能投饵系统给鱼喂食。这个系统可以通过对水温、水溶氧、鱼体总量的统计,科学合理地计算出投喂量,实现精准投撒,大大节约了人力。

养鱼新模式了解一下 看沙漠边缘养“海鲜”是如何做到的

尼勒克县三文鱼养殖基地成鱼组负责人比·沙阿卡斯:调整好它的公斤数、风速、下料速度,然后调整后调成自动。然后一键启动,这个鱼吃食就均匀了,不像人工撒一会撒多了,一会撒少了,没有那种情况。

三文鱼分为鲑科鲑属与鲑科鳟属,它不是特指某一种鱼,而是鲑鱼和鳟鱼的统称,三文鱼只能在低温水域中繁衍生长,属于冷水鱼。养殖三文鱼主要有大西洋鲑、王鲑、虹鳟、银鳟等品种,而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养殖的三文鱼分类是三倍体虹鳟,在国际上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这些鱼类对生存水质有非常高的要求,略有污染就无法生存,因此,这些水下清污机器人就派上用场了。它搭载的声呐成像系统、光学摄像机,能够在水下识别地形,保障通行并准确识别,清理污物。

养鱼新模式了解一下 看沙漠边缘养“海鲜”是如何做到的

尼勒克县三文鱼养殖基地养殖部主管 冯斌:它能潜到水下60米深左右的位置,然后通过水泵管道,然后把水下的淤泥和垃圾抽到积污平台里面。在这个平台上面,操控人员可以通过这个屏幕,观测到这个机器人在水下工作的场景。

在养殖基地的繁育中心,鱼卵孵化养殖到一定程度,就要按大小把不同规格的鱼分配到不同的网箱里养殖,便于更科学精准地进行管理,这种分级计数平台的应用,改变了原来人工挑选的方式,让生产更加高效科学。

养鱼新模式了解一下 看沙漠边缘养“海鲜”是如何做到的

尼勒克县三文鱼养殖基地养殖技术负责人 余洋:这个是分鱼机的一个平台,下面有三个通道。这三个通道口,我们会把鱼分成大鱼、中鱼和小鱼,这样的话我们这个保证进入圆网箱,就是成鱼鱼网箱的鱼规格基本接近。这样鱼出来的整体的规格比较整齐,而且便于我们后期的一个管理。

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养殖基地通过数字渔业发展,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取得58项技术专利,实现智能化养殖、数字化生产加工。

养鱼新模式了解一下 看沙漠边缘养“海鲜”是如何做到的

尼勒克县三文鱼养殖基地加工厂负责人詹滔荣:大家可以看到是这是我们的一个在线皮带秤,可以确保每一箱鱼的误差值在50克左右,单尾的克重可以保证在5到10克之间,我们要把最准确的数据,呈现给消费者。这个秤的功能,除了正常对产品进行分级称重的功能,它还可以实现对产品的规格比例进行快速地分析判断。相关的数据与养殖端和销售形成了一个数据共享,确保他们在第一时间就能拿到在线的实时数据,为捕捞的数量调整以及销售订单的调整做好充分准备。

随着新疆交通、物流的快速发展,三文鱼从生产基地到老百姓的餐桌,实现了全程冷链,快速到达。到今年年底,新疆尼勒克县三文鱼养殖基地将实现6000吨的量产目标。

沙漠边缘养“海鲜” 怎么做到的?

最近,新疆“海鲜”丰收的话题频频登上了网络热点,网友都说,新疆产的“海鲜”,应该叫真正的“新鲜”,大家都好奇,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域,怎么养出印象中沿海、沿湖地带才有的“虾兵蟹将”?

总台记者 伊力都斯:这里是地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阿克苏市的一个“海鲜”养殖基地。你知道吗?全世界离海洋最远新疆迎来了“海鲜”大丰收。眼下正是鲜虾上市的时节,新疆的海鲜怎么养殖的呢?今天我就带你探访新疆阿克苏市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

养鱼新模式了解一下 看沙漠边缘养“海鲜”是如何做到的

总台记者 伊力都斯:包括阿克苏在内,新疆还有很多这样的养殖基地,都是利用和改造了盐碱地来养殖适合的水产。网友都说新疆产的海鲜,是真正的“新鲜”,中秋节快要到了,大家一起来品尝吧。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