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鳇鱼可以养殖吗(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1|点击次数: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文案|浩

编辑|青袍御史

前言

达氏鳇是一种鲟鱼,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约一亿三千万年前。作为凶猛的肉食性大型鱼类,达氏鳇以其巨大的体型、长寿的特点而闻名,其寿命可超过50年。

由于其庞大的食量和强大的力量,达氏鳇被誉为"淡水鱼王"。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然而,随着市场对鳇鱼的需求不断增加,不法分子进行野生鳇鱼的非法捕捞行为也日益猖獗。这种情况导致鳇鱼资源面临着日益衰竭的局面,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人工养殖达氏鳇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成功。这一成功对于保护鳇鱼物种资源、补充自然界鳇鱼种群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养殖设施搭建

养殖车间采用钢架结构,屋面和外墙使用隔热保温材料进行建造,以确保常年可控室温在15~28℃之间。养殖池采用砖砌水泥池,呈四棱八角形,池深为2米,单个池的面积为120平方米,养殖水体容量为220立方米。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每两个养殖池共用一个面积为250平方米的水处理系统。池中的污水、残饵和粪便通过水流作用流入池底的排水口,进入过滤池。在过滤池中,污水经过充分沉淀和曝气处理,完成氨氮和亚硝酸氮向硝态氮的转化。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过滤池和净化池的表面栽培水生花卉、蔬菜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有效吸收硝态氮、磷酸盐等有害物质。处理后的水经过曝气装置提升到养殖池中,实现循环使用。

水源选择

养殖系统的水源是一口地下井,深度为35米,水质指标如下:水温为16~18℃,pH值为7.8,氨氮含量为0.025 mg/L,亚硝酸盐含量为0.083 mg/L。井水经过沉淀、曝气和水处理后,被循环使用于养殖池中。水中的溶氧含量保持在6.0 mg/L以上。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为了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环境条件,养殖系统配备了自动供氧和控温设备。此外,还提供适当的水流刺激和光照条件,以满足鳇鱼的性腺发育需求。

饲养管理

达氏鳇经过在外界大水面网箱养殖3年后,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性别鉴别,并将雌鱼和雄鱼分别转移到工厂化车间进行强化培育。养殖的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26.5千克,水温在常年控制在15~23℃之间。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在培育期间,研究员在饲料中添加了鱼油、卵磷脂、鲜活饵料鱼以及高蛋白矿物质原料,以确保饲料的蛋白含量在42%~45%之间,以满足达氏鳇的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需求。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饵料鱼

投喂的日投饵率根据鱼体重为0.3%~1.0%,并遵循“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原则进行投喂管理。在距离人工繁殖前约1个月的时间内,应逐渐减少投饵量或者暂停喂食,并每日进行4~6次的冲注新水,以促进性腺进一步发育。努力创造与野外自然环境类似的养殖条件,使达氏鳇的性腺发育正常过渡到成熟期。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

成熟的达氏鳇鱼可以通过外部形态来鉴别雌雄。雌鱼的腹部会呈现饱满膨胀的状态,触摸时柔软有弹性,肚皮相对较薄。此外,雌性鱼的生殖孔通常呈现红润并外突的特征。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而雄鱼的腹部相对较瘦小,可能呈现轻微的凹槽状。为了进一步确认雄性鱼,可以使用取卵器取出少量精巢组织,并将其洒入水中观察。发育良好的雄鱼的精子会立即散开,并在挤压腹部时流出精液,这也是雄性鱼的一种特征。

2.选择标准

用于繁殖的达氏鳇亲鱼应具备以下要求:体质健壮,没有疾病或伤口,性腺发育处于Ⅳ期及以上。通过取卵观察,可以看到卵呈椭圆形,颜色为深褐色,直径约为2.9毫米,卵粒大小均匀,且有明显的色素圈,动物极中央形成明亮的极性斑,被暗色色素环所包围。切片观察显示卵核紧靠动物极边缘,极化指标在1/25至1/40之间。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对于成熟的雄鱼,一般选择精巢发育到Ⅳ期末或Ⅴ期的雄鱼。此时,成熟的精子已充满精巢的腹腔内,通过挤压鱼腹部可以将精液挤出。

3.温度对催产的影响

达氏鳇鱼催产时,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1~18℃。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获得良好的催产效果。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的水温将影响催产效果。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水温应保持相对稳定,突然发生较大幅度的水温变化会对产卵和排精产生不利影响。在进行催产操作之前,应密切留意天气预报,尽量避免在天气突变时进行催产操作,以确保催产的顺利进行。

4.产卵池

达氏鳇鱼的繁殖通常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因此产卵池实际上被用作催产池。在建设产卵池时,主要考虑亲鱼的捕捉便利性、亲鱼的保护和经济实用性等因素,而无需考虑鱼卵收集的问题。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一般情况下,产卵池采用椭圆形或圆形的形状,水流是从池壁方向冲入,以确保池内的水面面积大约为80平方米左右。池深度通常为1.0米,池底铺设白色瓷砖,以方便观察亲鱼的产卵情况。

在进行产卵前,将雌性和雄性达氏鳇亲鱼分开临时养殖,这样可以更好地给予催产药物注射。当准备进行产卵时,将亲鱼从产卵池中捞出,进行人工授精的操作。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5.流水

在人工催产的条件下,流水被视为辅助条件而不是主要条件。流水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可以为产卵池提供充足的溶氧。

另一方面,在预计产卵前的几个小时内,给予适量的流水刺激有助于亲鱼的发情和产卵。特别是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增加流水的刺激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流水在人工催产中扮演了重要的辅助角色。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雌雄亲鱼配对

自然产卵的达氏鳇鱼通常会以成群结队的形式出现,一尾雌鱼在产卵时往往会有数尾雄鱼追逐。这种现象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来确保后代的质量。

在人工催产过程中,并不需要大量的雄鱼参与。一般情况下,雌雄亲鱼的比例为1∶1~2∶1即可。在进行人工授精时,一尾雄鱼的精液可以供给3~4尾大小相仿的雌鱼使用。这样的安排能够满足人工繁殖的需求。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药物注射

达氏鳇的催产激素主要包括地欧酮(DOM)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催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注射,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体腔。

具体剂量如下:第一次注射包括DOM 1 mg/kg和LHRH-A2 2 μg/kg;第二次注射包括DOM 2 mg/kg和LHRH-A2 7 μg/kg。根据鱼卵的发育成熟程度,可以适当调整剂量。两次注射的间隔时间约为10小时。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在雌鱼注射前一天,雄鱼也需要进行一次注射,注射量约为雌鱼注射量的一半。以上是催产激素的具体用量和注射方式。

采卵、采精与授精、脱黏

1.采精

在采卵前,首先需要提取雄鱼的精液,并进行低温保存以备使用。通常,在给予约14小时的药物注射后,可以收集雄鱼的精液。

为了进行精液的收集,可以使用导流管或带有软管的注射器插入雄鱼的生殖孔,并将精液收集到氧气袋中或其他适当的容器中。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优质精液呈乳白色,在镜检下,精子的活力应保持在3分钟以上。采集精液时,初期和最后的一部分精液应舍弃,而选择优质的精液,并充气后放入控制在约4℃的冰箱中进行保存备用。

2.取卵

在雌鱼注射药物后的15小时,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观察是否有卵粒产出。当雌鱼的生殖孔可以挤出一些卵粒,或者雌鱼自行排出少量卵粒时,这表示已经有少量卵子排卵,但大部分卵子还未游离。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此时需要再等待1.0至1.5小时,直到可以挤出大量成群的卵粒为止。这表明鱼卵已经游离,此时应立即采取剖腹取卵的方法,将卵子取出。

3.人工授精

采用半干法受精的方法,按照1升鱼卵配合10毫升精液和2升水的比例进行混合受精。首先将适量的优质精液倒入适量的水中,然后立即将混合液倒入鱼卵中,并用羽毛搅拌均匀。接下来加入清水,进行3至5分钟的搅拌,以去除多余的精液和黏液。最后,多次进行清洗,滤掉多余的物质,进行人工脱黏。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4.脱黏

达氏鳇受精卵具有很强的黏性,通常在5至10分钟内开始显现黏性。受精完成后,需要加水清洗去除黏液和多余的精液。

静置2分钟,并将预先准备好的10%至20%滑石粉溶液倒入容器中,充分混合和搅拌,进行脱黏过程,持续约50分钟。完成脱黏后,将受精卵进行彻底清洗,并置于孵化瓶中进行孵化。以上是关于受精卵脱黏过程的描述。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人工孵化

孵化瓶使用麦氏孵化瓶,每个孵化瓶可容纳2.5万粒鱼卵。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从底部向上的水流冲击,使鱼卵不断翻动,并提供新鲜水和氧气。

鱼卵放入孵化瓶后24小时,可以进行鱼卵的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菌感染。每天可使用10×10^-6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2次消毒,或使用10×10^-6浓度的双氧水进行2次消毒。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在鱼卵破膜前停止使用药物。同时,每天要及时清除死亡卵,以防止水质恶化和发生水霉病。

根据胚胎发育情况,逐渐增加水流量以提高溶氧量,水流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15至30升。

在水温为16至18℃的条件下,鱼卵经过6天的孵化便可破膜孵化。从第一批孵化出的鱼卵破膜开始的4小时是仔鱼孵化的高峰期。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刚孵化出的仔鱼体质较弱,部分会躺卧在缸底。此时,应将孵化出的仔鱼收集起来,清洗去除体表的卵膜和污泥,然后将它们转移到干净的缸中进行短暂的养护,大约3至4小时后它们就可以自行游到水面上。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结语

达氏鳇是一种珍贵的鱼类资源,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和野生捕捞的过度,自然界的鳇鱼数量逐渐减少。为了保护和补充鳇鱼物种资源,人工养殖达氏鳇的繁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人工催产、受精、孵化等一系列措施,成功繁殖出大量的鳇鱼种群,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护自然界中的鳇鱼种群。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人工养殖达氏鳇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保护鳇鱼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呼吁大家关注和支持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措施,共同保护和管理鳇鱼资源,以确保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达氏鳇人工养殖技术,及人工孵化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 谢忠明,孙大江,王京树,等.鲟鱼养殖技术[M].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2002.252

[2] 孙大江,曲秋芝,吴文化,等.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12-23

[3] 刘家寿,胡传林.鲟鱼实用养殖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23-44

[4] 石振广,王云山,李文龙.鲟鱼与鲟鱼养殖[M]. 黑龙江:黑

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7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