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湖北特种鱼养殖基地(跑道上游出“健身鱼”)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7|点击次数:
跑道上游出“健身鱼”

鱼儿在流道内畅游

湖北是千湖之省、水产大省,淡水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河湖围网养殖曾是水产增产、渔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为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我省全面拆除120余万亩养殖围网。“拆围”之后,吃鱼怎么办?如何保证群众有鱼吃,吃上优质鱼?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武汉市蔡甸区,探访该区推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方池塘,架起8条长长的“跑道”,水流缓缓不断,一条条鲜活的鲈鱼逆流而行,好似在跑步机上快乐健身。

9月初,记者来到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华英村,鱼池的主人、武汉得明特种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德忠告诉我们,这种新型水产养殖方式叫“流道养鱼”,是他专程从江苏盐城学来的。

徐德忠从事水产养殖10多年,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由于附加值不高、市场行情较为低迷,导致效益不高。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德忠发现江苏开始盛行“流道养鱼”,虽然投资较大,但效益可观。

回到蔡甸,徐德忠开始行动起来,请专家实地勘察,花了将近半年时间,将鱼池改造完成。这个特殊的鱼池设计很巧妙,8条流道一字并排,每条25米长、5米宽、2米深,流道两端分别是两个池塘,中间用鱼网隔开,池水从其中一个池塘顺着跑道流向另一个池塘,鱼儿则饲养在流道中。

这样设计有什么妙处?原来,传统鱼池养殖,鱼在塘中吃喝拉撒,排泄物全部淤积在池内,久而久之水质会变差,鱼容易出现病害,且影响周边环境,而流道养鱼的设计正是为了破解这一弊病。仔细观察,两个池塘均种植有水草,套养了花白鲢,水草对鱼类产生的排泄物可进行生物循环净化。更为巧妙的是,流道的一端设置了一个自动刮板机,将沉在池底的残渣粪便推进收集槽内,由传输带运往池外,成为沼肥或用来培育水生蔬菜,实现养殖废弃物“零排放”。按照生态系统循环规律,8条流道需配备60亩鱼池。

别轻看这小小的流道,收益可不小。徐德忠介绍,一条流道一年可养殖3万斤鱼,多以鲈鱼、鳜鱼、黄颡鱼等优质鱼为主,纯利润可达9万元。相比同等面积的传统鱼池,效益至少翻了5倍。

狭窄的流道,养殖如此高密度的鱼,品质能保障吗?徐德忠笑着说,首先,两个池塘的净化功能加上流动性,足以保障水质安全,可将病害发生率降低70%左右。其次,鱼逆水奔跑,相当于每天都在进行“有氧锻炼”,类似长江中的鱼,体格自然不错。徐德忠从流道中抓起一条鱼说:“看,身体细长,尾巴有力,闻起来没有土腥味。”

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徐德忠拿出一撂证书,公司已成功申报10个无公害产品认证,产品销往上海、南京等地。

流道养鱼基本靠自动化,仅需2个工人轮流值班,比起传统鱼池养殖要大大节省人工。流水槽上方设置有自动投喂食机,按动开关,投喂食机向水槽中投放食料,鱼儿在水流中争先恐后抢食,场面壮观。

当然,流道养鱼并非说起来那么简单,徐德忠也曾吃过亏。有一年冬天的深夜,厂区的电闸突然跳闸,池塘中的增氧设备停了,不到15分钟,流道中的8万斤鲈鱼全部缺氧而亡,直接损失达200多万元。惨痛的教训让徐德忠不敢掉以轻心。从那以后,徐德忠在设备的各个环节安装了报警器,一旦出现异常,工人们能够及时处理。

流道养鱼是个新鲜事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目前,蔡甸区正推广这种养鱼技术,全区已建成3个流道养殖基地。(本文转自【湖北日报】。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鱼粉豆粕玉米饲料原料行情水产养殖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