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沈阳水蛭养殖基地(稻田河蟹+百亩鲜花+直播带货:裴家乡村这样富起来)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7月8日正午,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农户们都回家午休了。在辽中区六间房镇裴家乡村的一处蟹田里,一个戴着黑色边框眼镜的小伙儿正在“看守蟹苗”,他就是驻村第一书记李金田。

稻田河蟹+百亩鲜花+直播带货:裴家乡村这样富起来

李金田(中)和村班子对试验蟹田新米种与老品种做现场对比。王雁 通讯员张同波摄

稻田河蟹:富了村民腰包

“我是带着火焰山下来的,浑身都是激情,可是至于怎么走,当时头脑中一片空白。”如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是李金田初到裴家乡村面临的严峻考题。

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李金田迅速转换角色,寻思着致富门路。“就在我逐户调研时,发现了一对稻田养蟹的小夫妻。”这给李金田带来了灵感, 夹河而居的村落,依托水稻种植发展河蟹养殖似乎是一条通路。李金田便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前往盘锦市河蟹产业基地实地考察,听取有关专家指导意见,最终选定投放成本低、种群数量大、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大眼肉体”蟹苗。

如今,蟹农销售河蟹、蟹田米收入可达十万余元,亩产增收500元以上。裴家乡村一举成为辽中区首批运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强筋健骨”村集体经济的“标杆”。

120亩鲜花基地搭上“网络快车”

六间房镇的玫瑰发展历史久远,裴家乡村民们也以此捞到了“第一桶金”。

“花农的销售渠道主要是批发给花市和卖给花贩子。”李金田认为,是时候转变农民的销售理念了。“我那个天天刷直播的媳妇儿给了我灵感。”李金田寻思,如果让鲜花直接走向网络,是不是能够让村里的玫瑰卖得更远呢?于是,李金田找到辽中移动公司,经协商,对方同意免费将光纤拉入120亩的棚区并预留20个入网账户。

然而,新冠疫情打乱了新年的脚步,棚里上百万支滞销的鲜花成了村民的“心病”。

李金田马上联络市、区、镇各级政府,希望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解决滞销问题。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他积极组织和参与了六间房镇“爱的支援”活动。凭借已有的经验,李金田主动承担搭建六间房镇电商平台基础工作。最终,玫瑰鲜花销售成功突围。

“网络带货”模式延伸到蟹田地、林下养殖基地,链接上了村里的优质农产品。如今,村民的钱包鼓了,干劲足了。

【记者手记】

“带对路”才能“带起来”

7月8日,本报报道的严千户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笑逸,由于引进了水蛭养殖的新兴产业项目,让村子有了“蛭富源”。而李金田与李笑逸的做法有所不同,他除了引进“稻田河蟹”项目,还立足于村里原有的玫瑰产业“开疆扩土”。

不过,“双李”有一个共同的关键点,他们政策吃得准、情况摸得透,发挥了见识广、视野宽、资源多的优势,帮助村民找准了发展路子。

只有“带对路”才能“带起来”。希望“第一书记”们都能放开手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作为,带富村子,带富村民。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娜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 王沛霆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