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紫甘蓝越冬栽培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紫甘蓝越冬栽培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特色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紫甘蓝是人们近几年日益青睐的特色蔬菜之一,尤其是宾馆、酒店需求量大,其销售价格一般是普通结球甘蓝的两倍以上,且市场前景越来越好。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引进红亩紫甘蓝品种,经过试种发现,该品种产量高、效益好。在此将该品种在长江流域进行越冬栽培的高产技术进行介绍,供相似气候区读者参考。

一、品种特征特性

红亩系从美国引进的中熟紫甘蓝品种,该品种生长势较强,植株较大,开展度60~70厘米,叶色深紫红色,包球紧实,叶球近圆球形,单球重1.5~2千克,一般亩产3000~3500千克,高产田可达4500千克,耐储藏性好,抗病性强。长江流域如作夏秋栽培,从播种至收获需要120天左右;如作越冬栽培,从播种至收获需要180~210天。

二、越冬高产栽培技术

1. 播种育苗

①准备苗床。播种时间一般安排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且前3年没有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砂壤土或壤土菜地作为育苗床,提前清洁田园,清除苗床及周边杂草,每亩栽培地按15~17米2的畦面面积准备育苗床。

②苗床整理和消毒。每平方米畦面在整地前施入腐熟猪粪12千克(或腐熟菜饼0.6千克或腐熟豆饼0.3千克)加进口复合肥0.3千克,再将苗床精耕细耙,按2米的宽度包沟开畦,整平畦面。为消灭苗床土壤中残存的有害病菌和地下害虫,播种前给苗床浇水时,在水中加入适量7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杀菌,配成500~1000倍液;在水中还要加入适量50%辛硫磷、2.5%敌杀死或80%敌敌畏乳油,配成1000倍液,以杀灭和预防蝼蛄、蛴螬、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③浸种消毒。每亩栽培地需准备种子40~50克(不含种衣剂重量);有种衣剂的种子则可直接播种,无种衣剂的种子播种前先放在阳光下晒1~2天,以消灭种子表面部分有害病原菌,晒种时不可将种子直接晒于水泥地或石板上,以免烫伤种子;晒种后将种子放在55~60℃温水中消毒10~15分钟,再洗净种皮上的黏液、沥干水分以备播种。

④播种。长江流域越冬栽培播种时间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安排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不可早于10月20日,否则越冬后易抽薹开花,而不会结球;但也不可晚于11月10日,否则越冬秧苗过于弱小,易受寒潮影响。播种时要选择晴好天气,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已浇透水的苗床上,然后给苗床均匀覆盖1层0.5~1厘米厚的干细土。播种后4~5天即可长出幼苗。

⑤苗期管理。出苗前无需洒水,出苗后每2~3天用细孔喷水壶给幼苗洒水1次,以满足其生长需要。苗床长出的杂草要及时人工拔除。如苗床出现板结,应结合除草用竹签适当刨松。幼苗过于密集的要适当间苗。

2. 整地施基肥 选择排灌方便、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势较高、前3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耕地栽培。定植前每亩施入腐熟猪粪2000千克或腐熟豆饼50千克或腐熟菜饼100千克作基肥,但不要施速效肥,以免越冬前植株生长过旺,导致开春后抽薹开花。然后深耕细耙,整碎土块。11月下旬按2米的宽度包沟开畦,一般畦面宽1.5~1.6米,畦沟上部宽0.4~0.5米,畦沟深15~16厘米,最后再整平畦面以备定植。

3. 定植 定植时间通常在12月上中旬,定植苗龄40天左右。定植前一天给苗床浇1次透水,以利于取苗和减少根系损伤。定植时用小挖锄配合,每畦栽3行,株距35~40厘米、行距50厘米,每亩定植2600~2700株。定植完毕后尽早用清粪水或0.05%~0.1%尿素溶液浇施1次提苗肥和定根水。

4. 田间管理

①补苗。红亩紫甘蓝苗定植后15天内,应经常检查其成活情况,没有成活的要尽快补栽;如幼苗遭受地下害虫和根部病害为害而死亡,要及时清除死亡幼苗,进行土壤杀虫和消毒,并重新补栽。

②中耕、除草、培土。红亩紫甘蓝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越冬前进行1次,开春后进行2次,但每次雨后都要及时中耕,以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板结。每次中耕都要注意给高脚苗适当培土,以利于植株正常生长。开春后3月中下旬的中耕除草还要与追肥相结合进行。

③排灌。保持土壤适当干燥,以控制植株生长过旺;如久旱不雨,栽培地过于干燥,则可少量浇水。开春后保持栽培地适当湿润,遇干旱适时浇水,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雨季来临时,(www.613935.com)要提前清沟,下雨时要及时排水。

④追肥。开春后的3月中下旬,结合中耕除草进行1次根部追肥,每亩追施尿素50千克、氯化钾30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4月上中旬用0.4%~0.5%尿素加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施肥2次,两次间隔10~15天。

5. 病害防治

①猝倒病、立枯病和黑根病。这3种病害主要发生在苗期,如果在播种前结合苗床浇水进行灭菌处理,前期和中期就可以完全控制病害发生。苗床后期,如发现猝倒病和立枯病幼苗,应及时清除病苗,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液等对苗床进行喷雾防治。苗床后期或栽培地,发现黑根病幼苗应及时拔除,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45%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1200倍液,或铜氨混剂400倍液等对植株进行喷雾防治。

②黑腐病。一是避免大水漫灌,及时防治害虫。二是发病初期用200毫克/千克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或100毫克/千克氯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药1次,共进行3~4次。

③霜霉病。一是幼苗期如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二是避免大水漫灌。三是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时应立即喷药防治,药液要喷到老叶背面,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5~7天喷雾1次,共喷2~3次。

④软腐病。一是要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损伤。二是干旱时要小水勤浇,不可大水漫灌。三是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并将生石灰撒在病株穴内及周围土壤上进行消毒,同时进行药剂灌根加喷雾防治,常用药剂有200 毫克/千克的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50%代森锌水剂800~1000倍液,9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每隔5~7天灌根加喷雾1次,共进行2~3次,喷雾时务必将药液喷洒到植株根颈部、基部、叶柄及叶片上。

⑤菌核病。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l∶1∶240波尔多液等防治,药液应着重喷洒在植株的基部、老叶的背面,每隔5~7天喷雾1次,共喷2~3次。

⑥黑斑病。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防治,每隔5~7天喷雾1次,共喷2~3次。

6.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菜粉蝶)、小菜蛾(小青虫)、潜叶蝇、斜纹夜蛾、甘蓝夜蛾、菜螟、黄曲条跳甲,可用90%敌百虫晶体,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12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90%灭多威(万灵)粉剂500~800倍液,或25%吡虫啉乳油30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如果种植面积较大,可用太阳能杀虫灯配合黄板诱杀成虫。

7. 采收 4月底至5月下旬,当紫甘蓝叶球紧实时可分批采收。采收完毕后要彻底清洁田园,以控制田间病原物数量。

*基金项目: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35-syz21]

(作者联系地址:梅再胜 湖北省黄石市农业局 邮编:435002;杨和平 薛 昉 湖北省黄石市蔬菜科研所 邮编:435002;杨晓芬 冯 昭 黄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邮编:435002;胡 兴 黄石市植保站 邮编:435000)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