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大拱棚春黄瓜-秋豇豆栽培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大拱棚春黄瓜/秋豇豆栽培技术

随着保护地设施的发展,蔬菜生产效益日渐提高,但如何安排好一年的茬口,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经济收益也成为生产者关心的问题。青岛地区利用大拱棚进行春黄瓜生产,在黄瓜采收后种植一茬豇豆,不但收益较高,而且管理相对简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春黄瓜栽培技术

1.1、选用良种,培育壮苗

由于受到连作的影响,棚室瓜类生产中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的发生日益严重,因此黄瓜多采用嫁接育苗。该茬黄瓜主要栽培“青研”和“津研”系列中耐低温弱光、早熟丰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如翠绿等;使用的砧木品种多为青研砧木1号。

于1月中旬在日光温室内建酿热温床或采用电热温床育苗。浸种催芽后播种,使用营养钵育苗,砧木种子比黄瓜种子晚播7~10 d,播种后在苗床上覆盖地膜,然后加扣小拱棚,并覆上草苫。出苗后撤去地膜,注意保温。待黄瓜幼苗长到7~10 cm高,砧木子叶展开、真叶长至0.5 cm大小时,采用靠接法嫁接。嫁接后立即将苗床温度提高到25~28 ℃,2~3 d内完全遮光,不通风,以后渐见弱光。1周后逐渐将温度降至白天中午23~24 ℃,夜间18~20 ℃。定植前1周可将温度降至15 ℃左右,在与定植地相似的条件下炼苗。

1.2、定植及田间管理

定植前棚内每667 m2施入腐熟鸡粪3 000~4 000 kg、复合肥75 kg,做高15 cm、宽40~60 cm的小高畦,于2月下旬定植,株距25~30 cm。定植后加扣小拱棚,并在大棚内加挂二层幕保温。

定植后5~7 d内不通风,以提高温度。待缓苗后浇水,水量不宜过大。当根瓜坐住后,结合灌水进行追肥,多以冲施肥为主,每667 m2施入海藻冲施肥15~20 kg,以后每10~15 d施用1次,整个生长季内共施用5~6次。随着植株的生长要及时吊蔓,以提高田间通风透光能力。生产中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和霜霉病,猝倒病可于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可在发病初期用烯酰吗啉1 500~2 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虫害主要有斑潜蝇和白粉虱,斑潜蝇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

1.3、采收

根瓜要及早采收,以防化瓜;结瓜盛期要早收勤收,以提高产量。该茬黄瓜可采收至7月中旬,每667 m2产量约为1.5万kg。

2、秋豇豆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

黄瓜收获后,于8月上旬播种豇豆。播前将土壤深翻20 cm,一般不须施用基肥。采用平畦种植,畦宽1.2 m,每畦播种2行,株距20~25 cm,每穴播种3~4粒。

2.2、田间管理

豇豆出苗后轻浇1次水,并浅划锄。待苗长到10~15 cm高时,在浇水后进行中耕,以后每7~10 d中耕1次,共进行2~3次,每次中耕后于植株根部培土,以利根系生长。当豆荚开始伸长时进行追肥,每667 m2施入海藻冲施肥10~15 kg,以后每7~10 d浇1次水,每浇2次水追1次肥,整个生育期共追肥2~3次。该茬豇豆的病害主要有枯萎病和炭疽病,可在发病初期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和豆荚螟,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豆荚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

2.3、采收

于9月中下旬开始采收,进入盛收期后要及时采摘,以防嫩荚变老。该茬豇豆可持续采收至11月中旬,每667 m2产量约为3 000 kg。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