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网箱养殖鲶鱼的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网箱养殖鲶鱼的技术

网箱养鱼技术,网箱养鱼又称“笼养鱼”,是以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为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和规格的箱体,设置在适宜养鱼的水体里用来养鱼的方式。网箱养殖鲶鱼,每平方米养成鱼17.5千克,经济效益是草鱼、鲤鱼的5-10倍。主要技术如下:

一、设置网箱,分级饲养

选择溪河、湖泊、水库等水质清新、溶氧高、pH值适宜的宽敞水域设置网箱。根据河鲶不同生长阶段确定网目大小和网箱面积。鱼苗网箱,网目0.8-1厘米,面积8平方米;鱼种网箱,网目1.5-2厘米,面积12-14平方米;成鱼网箱,网目3厘米,长×宽×高为5米×5米×2.5米。一般采用封闭式网箱,入水深2米。

鲶鱼多在仔鱼期便自相残食,因此,及时筛分,换箱饲养,是提高河鲶成活率的关键。当鱼体长达10厘米时转入鱼种网箱饲养,体长达16.5厘米时转入成鱼网箱养殖。

二、科学配料,“四定”投饵

鱼苗刚进箱时,投喂充足的水蚯蚓等鲜活饵料,使其逐步适应网箱环境。当鱼种达到5-7厘米时,开始投喂经精细加工,并添加10-15%鲜鱼浆的饵料,进行诱食驯化。人工配饵除必需的营养成分外,应另添加1-2%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添加剂。前期饵料的粗蛋白含量为50%,中期为45%,后期为40%。可采用鱼粉、豆粕、小麦、玉米、血粉、蚕蛹粉等投喂,每天投喂3-5次。河鲶有夜间摄食习性,特别要注意增加夜间11-12时的投饵。投饵量在鱼体长10-16厘米时为鱼种总重的6-10%,体长16厘米以上为3-5%。投饵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三、加强管理,防治鱼病

尽可能提早放苗入箱。入箱后要定期检查网箱,防逃、防盗。定期清洗网箱,清除污物,保证内、外水体交流畅通。每天观察鱼的吃食、生长情况。定期测定生长速度。要加强鱼病防治,体长16厘米以前坚持每5-10天用10ppm生石灰水泼洒网箱1-2次;体长16厘米以后每月用15ppm生石灰水泼洒1-2次。苗种刚入箱的几天里,必须每天在饵料中拌入0.5-1%的大蒜。以后每隔10-20天用药1次,直至鱼苗体长16厘米后改为每隔1-2月用药1次。

鲶鱼的鱼苗鱼种培育

鲶鱼苗种培育,可选用水泥池培育、上池培育或网箱培育。土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100~500平方米为宜。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尾。同一池放同批苗,以防个体差异互相吞食残杀。

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开口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然后施有机肥(牛、马粪等)培肥水质,使浮游动物大量繁生、保证鱼苗下塘后就有丰富适口的饵料(如轮虫、枝角类等)。后期可投喂鱼粉和面粉调成的糊状饲料或微颗粒饵料。培育15~20天,体长3~5厘米,即可出塘入稻田养殖。

鲶鱼的生活习性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 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

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一般不游动。

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鲶鱼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超强,其寿命可达70余年。

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产卵时成群追逐,和达尔文蛙相似,雄性鲶鱼也是把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 里,以此孵出小鲶鱼。不同的是,雄鲶鱼在这段时期不能进食。幼鱼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为食,其中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虾类是它的美味佳肴。

贪食,500克左右的幼鱼便大量吞食鲫鱼、鲤鱼等。适宜生活在水温20~25℃水域。普遍的体上没有鳞,身体表面多黏液,有扁平的头和大口,上下颌共有四根胡须,上长下短,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

有三大:嘴大、头大、肚子大。

19.jpg

种类

色别有两种:一种是青灰色,一种是牙黄色,牙黄色的鲶鱼身上有花斑。

鲶鱼同类几乎是分布在全世界,多数种类是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中,但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里。普遍的体上没有鳞,有 扁平的头和大口,口的周 围有数条长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这是它的特征。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 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 洞或石洞里。 在水库、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它一般不游动。 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鲶鱼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产卵时成群追逐,雄性鲶鱼也是把 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里,以此孵出小鲶鱼。不同的是,雄鲶鱼在这段时 期不能进食。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其中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虾类是它的美味佳肴。鲶鱼贪食易长,500克左右的幼鱼便大量吞食,最大个体可达40千克以上。

鲶鱼适宜生活在水温20~25℃水域。鲶鱼普遍的体上没有鳞,身体表面多黏液,有扁平的头和大口,上下颌有四根胡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鲶鱼体长形,平扁,尾部。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末端达眼后缘的是大口鲶)。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须可深达末端。鱼多,体无鳞。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很长,后端连于。鲶鱼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鲶鱼的同类几乎是分布在全世界,多数种类是生活在或河川等的淡水中,但部分物种生活在海洋里。普遍的体上没有鳞,有扁平的 头和大口,口的周围有2根长须2根短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这是它的特征。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