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中华鳖日本品系养殖技术[农广天地]【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中华鳖日本品系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中华鳖日本品系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中华鳖日本品系养殖技术(20131223):

中华鳖是鳖的一个品种,野生中华鳖主要分布在我国除宁夏、新疆、青海和西藏外的大部分地区。而本期节目当中的中华鳖日本品系后面为什么要带上日本品系这几个字呢?这是因为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从我国引入中华鳖的种,到90年代,我国水产部门又把这个品系从日本引回来,经过提纯复壮后形成的一个新品种,所以叫中华鳖日本品系。培育出来的中华鳖日本品系所含脂肪量很少,而蛋白质含量却能达到18.8%以上,并且口感鲜美。在生长速度方面,中华鳖日本品系表现为食量大、生长速度快,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达到商品规格, 中华鳖日本品系的生长速度要比台湾鳖、泰国鳖和本地中华鳖分别快20%、18%和15%。在其它方面,中华鳖日本品系表现出良好的抗病能力,并且遗传性状稳定,可自繁自育,很适应于外塘养殖。2007年,中华鳖日本品系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适合在全国能够养鳖的地区进行广泛地推广。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中华鳖日本品系的养殖技术。

相关知识:

由于中华鳖具有较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人工养殖。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殖,养殖方式主要有鱼鳖混养、池塘单养、工厂化温室养殖等。在人工饲养环境中,中华鳖喜食屠宰场的废弃物、蚕蛹、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也能食瓜果、菜叶以及人工合成的硬质颗粒饵料。通过提供丰富的饵料,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使中华鳖不进入冬眠,以及科学和工厂化的饲养,中华鳖的繁殖率、孵化率都大大提高,幼体经过一年多的生长即可重达500克左右,使中华鳖这一自然资源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中华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速中华鳖的人工繁殖和养殖已成了必然的趋热。

养鳖场地一般选择在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水源一般为河流、湖泊或水库、池塘的地面水,最理想的水源是既有地面水,又有水质良好的工厂余热水或温泉水,这样能自由调节水温。底土以保水性良好、渗透性较差的壤土或粘土为佳,底土上层铺15―30厘米厚的淤泥和细沙的混合土,以利于中华鳖栖息和冬眠。但沙粒宜细不宜粗,否则易使中华鳖的皮肤受伤而染病。酸性土壤或盐碱土不宜建养鳖池。鳖池应建造在光照良好、环境安静、背风向阳的地方。此外,还要看交通是否方便,电源、能源和饲源供应是否充足等。

中华鳖的生长发育一般可分为稚鳖、幼鳖和成鳖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也不相同。按其体重划分,刚孵化出来的为稚鳖;11―50克的为幼鳖;51―200克的为种鳖;200克以上的为成鳖;750―1000克以上的为亲鳖。由于中华鳖的生长速度不同,又有同类相残的习性,因此宜将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规格的中华鳖分池饲养,需分别建造亲鳖地、稚鳖池、幼鳖池、种鳖池、成鳖池。一个完整的养鳖场,除要有上述5种鳖池外,还要有产蛋房、蓄水池、病鳖隔离池;仓库、加工间、泵房、配电房等。露天池鳖养殖场的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种鳖池、成鳖池的面积配套规格比例应为4:1:2:4:5。

稚鳖对饲料的要求较高,要求饲料精、细、软、鲜、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通常在稚鳖出壳一个月内以投喂红虫、小糠虾、丝蚯蚓、摇蚊幼虫等,也可投喂鸡、鸭蛋黄、动物肝脏等,以后逐步改投蝇蛆、蚯蚓、小虾,以及切碎的鱼糜、动物内脏、大鱼虾、河蚌、螺等。幼鳖的饲料投喂要求虽不如稚整严格,但因摄食能力较强,需要量比较大,除了投喂高蛋白质的动物性饲料外,还应在饲科中混以等量的新鲜鱼或猪脾、脏糜,并适当加些菜叶浆汁;将饲料搅拌成具有粘性、弹性和伸展性的团块饲料。对幼鳖一天投喂2―3次,通常上午8―9时投喂1次,下午2―3时投最1次,日投喂量约占鳖体重的5%―10%,饲料投在固定的饲料台上。同时要控制水温、水质、水位,防止病害及防逃设施的检修,并做好饲养情况的记录。

成鳖的饲养过程一般从放养100克左右的种鳖起[/],到养到500克以上出售为止。此过程主要在室外完成,有条件的可开展工厂化养鳖。放养密度因鳖的规格不同而不同。要注意的是应根据鳖的大小分档、分级饲养,避免相互撕咬,影响生长;在温室移入露天池塘时,两者的水温差调节到上下不超过3℃,否则易使中华鳖患病。中华鳖的体重为10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3―5只;体重约20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2―3只。成鳖的饲料投喂方法、数量、次数及种类与幼鳖基本相同,在饲养过程中使用配合饲料比使用各种单项饲料效果更好。在生长适温期内.可采用以下配方:鱼粉(或蚕蛹粉、血粉等)30%、豆渣30%、麦芽3%、麦粉30%、土粉3%,另加植物油、骨粉、蚯蚓粉各1%,维生素0.1%。

鳖病防治是中华鳖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每年因中华鳖病害死亡造成的损失近亿元。笔者研究总结出中华鳖疾病主要有如下特点:①鳖病早期发现困难,一旦发现,大部分鳖已感染病原体。②流行病程短,死亡数量大。③并发症多。④复发率高,根治困难。

用药物治疗存在以下缺点:①特效药物少。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水产药物学和水产药理学的研究还相当薄弱,目前大多数所谓的渔用药物都只不过是参照人体医学或兽医学的研究成果而选用的,套用在鳖上效果有时大打折扣。②治疗效果差。由于特效药物少,又没有适宜的给药方法,加上发现早期的疾病比较困难,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是经常的现象。③环境危害大。④用药成本高。

随着国家强力推行无公害农产品这一举措,人们对农产品品质、安全、卫生要求愈来愈高,一些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禁用和限用,过去以药物防治为主的做法,将逐步被生态、生物防治而取代,因此,在今后养殖过程中我们要摸清鳖病发生的原因,对造成鳖病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逐一消除,控制和消灭病原体,营造适宜中华鳖生活的环境,提高鳖自身的抵抗能力做到不发病、少发病。

预防鳖病发生的措施

1、养鳖场的设计和建造要符合鳖的生态习性和防病要求。鳖对环境的要求是:“三喜三怕”即喜清怕脏、喜阳怕风、喜静怕惊。因此,养殖鳖场应向阳避风、环境幽静,水质清洁、充足,周围无工业、生活、医疗、农田污染的地方。

2、水质调控,确保养鳖水质。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手段调控符合鳖的生活条件。池水溶氧应不低于4毫克/升,透明度在25-35厘米,pH7-8,盐度不超过1.1‰,氨氮应不超过5毫克/升,COD10-20毫克/升,水体颜色为绿色或深绿色。总体要求“肥”“活”“嫩”“爽”。

3、实行鱼、鳖、贝、藻、萍等混养,保持水体生物多样性。多品种混养是生物防病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十分有效和有前途的预防方法。它即可克服化学药物或抗生素长期和大量使用而产生耐药性,导致防治失效,又可避免因其造成的副作用和环境污染,可在池中按比例放养高、中、低层鱼类或底栖贝类,栽种水浮莲、浮萍,接种光合细菌,可有效降低水中有害有毒物质,净化水体环境,有效控制原生物微生物在阀值以下,使鳖不易感染。

4、增强鳖自身抗病力。养殖鳖苗应是经筛选选育的优质健壮和种苗,避免近交繁殖的种苗,杜绝境外带病原体的种苗,提高鳖的遗传品质,提高种质的抗病力。加强饲养养殖。逐级培育,合理放养,避免鳖种内因争食,争空间而造成的互相咬伤。鳖饲料选用和投喂要求新鲜、营养均衡、合理,避免浪费水对水体造成污染。

5、控制和消灭病原。鳖苗投施前应对池塘、池水装运工具消毒,鳖苗要严格检疫,病鳖、伤鳖要隔离饲养,定期消毒,饲养过程中,鲜活饲料要消毒,工具及食台要定期消毒,池水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