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中华鳖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中华鳖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鳖(俗称甲鱼)是淡水名贵水产品之一,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中华鳖天然资源剧减,人工养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几年来,由于高密度养殖、配合饵料的大量投喂、养殖病害的频发,导致中华鳖产品的品质、口感急剧退步,市场价格直线下滑,养殖效益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中华鳖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太仓市西川水产生产合作社这几年从质量和效益出发,通过多项技术的集成应用,在10hm²池塘中开展中华鳖生态养殖,实现了产品绿色化,取得了每667m²效益超1.5万元的良好效果。现将其中华鳖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养殖池塘条件:

养殖地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面积0.47~0.53 hm²,平均水深1.5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超过0.25 m。池塘的四周离岸1.5m处,用0.5m高的水泥板设置防逃墙。池塘岸边用玻璃钢瓦铺设面积为3m2的饵料台,每个池塘8~10个。饵料台一半淹于水下,一半露出水面,并根据养殖期间水位的高低作调整。塘中用竹帘搭建园弧形的浮式晒背栖息台,1/3在水面下,2/3在水面上,晒背栖息台面积为5m2左右,每个池塘设置4个。并配备3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2 放苗前的准备

2.1 清塘消毒 结合冬季的晒塘(一般在1月上旬开始),采取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清除池塘中多余的淤泥,保留0.2m左右厚度。同时采取多次“进排水”法,即对养殖池塘经充分曝晒15d左右后,进水0.2m,3d后排出,经曝晒后再次进水,如此反复三次,以彻底改善池塘的底质。3月10日前后,每667m²用100kg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以杀灭池塘中各类病原体和有害生物。

2.2 生态修复

2.2.1 肥水 池塘消毒7d后,进水至0.8m,每667m²施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150kg,开始培养水质,为青虾等套养品种提供充足的浮游生物饵料。

2.2.2 移植水生植物 施肥3d后,在池塘沿岸四周移栽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水体中央用草绳或聚乙烯网绳圈一个水花生带,水生植物移栽的总面积不超过池塘养殖水面积的1/3。

2.2.3 投放鲜活螺蛳 清明前每667m²投放150kg活螺蛳等贝类,不仅能为中华鳖生长提供部分饵料,还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3 养殖模式的遴选和苗种的放养

3.1 养殖模式 中华鳖属水陆两栖动物,绝大部分时间潜伏在池底,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和养殖经验,采取以中华鳖为主,套养青虾、花白鲢、黄颡鱼的养殖模式,能有效利用养殖水体空间,增加单位水体的产出量。青虾、黄颡鱼能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和饵料残渣,起到净化水质和提高饵料利用率的作用。同时,抱籽虾孵化出的幼苗及其他套养品种的弱小个体能被中华鳖作为饵料吞食,而花白鲢既可有效改善水质,又可作为中华鳖的主要动物性饵料来源。

3.2 苗种来源 中华鳖苗种来源于合作社自有的中华鳖良种繁育场提供的太湖水系二龄大规格优质鳖种;青虾投放抱籽虾,来源于当地没有受污染的养殖水体;黄颡鱼苗种来自于湖北苗种繁育场培育的一龄鱼苗;作为饵料鱼的花白鲢苗种来源于本地的四大家鱼苗种培育场培育的一龄鱼苗。

3.3 苗种质量 放养的各类苗种规格整齐、个体健康、活力强、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

3.4 苗种消毒 各类苗种放养前均用3%的食盐水浸泡5min,然后下池。

3.5 放养 鳖种放养时,直接放在池塘的岸边,让其自动爬入水中。其他套养的苗种放养时,选择在池塘上风处慢慢倒入池水中。各类苗种的放养时间、规格、密度:

4 养殖管理

4.1饵料投喂 饵料种类主要有鲜活螺蛳、花白鲢、玉米、小麦等饵料。早期(4~5月)水温较低,加上养殖苗种刚投放,投喂饵料种类需精细,量偏少。以投放的鲜活螺蛳等贝类为主,配合投喂部分套养的花白鲢,日投喂量为在塘中华鳖体重的5%左右;中期(6~8月)水温适宜,中华鳖生长旺盛,饵料投喂量大,主要投喂玉米、小麦等植物饵料经浸泡煮熟后与鲜活花白鲢打成的鱼浆混合制成的配合饵料,其配比为植物性饵料:花白鲢=1:2,日投喂量为在塘中华鳖体重的15%~20%;后期(9月份以后)是中华鳖增肥增重期,投喂饵料种类需蛋白质含量高的饵料,量比中期略少,主要投喂花白鲢,日投喂量为在塘中华鳖体重的10%~15%。至水温15℃以下不再投喂任何饵料。投喂方法:套养的花白鲢通过拉网捕捞后剁成小块;配合饵料捏成长团状,投放到食台没入水面的部分。每天投喂2次,上午投日投喂量的30%,傍晚投日投喂量的70%。饵料投喂2h后及时检查食台,根据食台上剩饵多少及时作适当的调整。

投饵3h后清除食台上的残饵,每隔3d将食台拉出水面,用100mg/L高锰酸钾溶液泼洒食台清洗消毒一次。青虾等混养品种不另外投饵,其可以水体中的有机碎屑、残饵和浮游生物为食。

4.2 水质调节 苗种放养结束后,先保持池塘水位一周再开始加水。每周加水一次,每次0.2m,直至水深达1.5m。采取先排后灌的方式进行换水,前期(6月份之前)每15d换水0.2m;中期(6~9月)每隔7d换水0.3m;后期(9月份之后)每15d换水0.2m。养殖期间,每天下午2点和晚上9点各开起增氧机1h;每隔10d每667m²用生石灰10kg化浆后全池泼洒一次;每隔15d按产品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交替泼洒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一次。

4.3 水草管理 在中华鳖养殖期间www.613935.com/,随时观察池塘中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生长旺盛时及时捞出,不足时及时补充,使得池塘中水生植物的面积始终保持在养殖水面的1/3左右。这样既保证水体有足够的光照,又为中华鳖提供炎夏降温的栖息场所。

4.4 病害防治 坚持综合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采取以下措施:(1)保证投喂饵料的清洁、新鲜,投喂时做到“四定”,及时清除剩余饵料,防止残饵污染水质和池底。投喂的动物性饵料花白鲢全部为中华鳖养殖池塘中套养的,全程不采购外来饵料和冰海鱼。(2)加强养殖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定期用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定时开启增氧机,保证养殖水质的“活、嫩”。(3)定期用100mg/L高锰酸钾溶液对食台、养殖工具进行消毒。

5 捕捞上市

青虾采用捕大留小的方式陆续捕捞上市;中华鳖和其他品种采用网捕方式,于10月中旬开始陆续捕捞上市,12月下旬池塘排干池水,彻底捕捞上市。

6 养殖结果与效益分析

经过近9个月的养殖,到12月底干塘捕捞结束,10hm²养殖池塘共起捕商品中华鳖34830kg,平均每667m²产量232.2kg,中华鳖平均规格587.8g/只,平均成活率98.75%;起捕青虾1892.5kg、黄颡鱼1620kg、花白鲢15472.8kg;按塘口收购价中华鳖220元/ kg、青虾50元/ kg、黄颡鱼25元/kg、花白鲢5元/kg,总产值787.5089万元,扣除养殖成本551.0129万元(包括苗种费185.1万元、饵料费107.075、水电费45.796万元、管理费139.3579万元、产品包装费73.684万元),获利236.496万元,每667m²利润达15766.4元。

7 小结与讨论

7.1 养殖中放养的苗种全部是由合作社内中华鳖良种繁育场提供的二龄优质鳖种。这些苗种是以太湖水系的优质中华鳖为亲本,通过强化培育后,诱导其交配与产卵,鳖卵孵化出稚鳖后直接放入露天池塘中培养的大规格鳖种,其具有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和耐抗病等特点。10hm²亩池塘中华鳖养殖平均成活率达到了98.75%,比放养相同规格的其他鳖种成活率高出30%以上。

7.2 通过采用物理(清淤、机械增氧)、化学(生石灰)、生物(操纵性鱼类、微生物制剂)等多种手段综合调控养殖水质,使得养殖水体始终保持在“活、嫩”的状态,尤其是配备和使用增氧机,改变了传统的中华鳖耐低氧、忽视溶氧量的做法,通过人为的机械增氧,在提高水体溶氧量的同时也带走了部分游离的氨氮,促进了中华鳖等养殖对象的生长和免疫能力的提高。由于调控水质手段有效,养殖过程中未发生中华鳖生病现象,提高了中华鳖养殖成活率和产品的质量。

7.3 多品种混养不仅有效的发挥了各生物之间的互补作用,而且提高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主要饵料鱼采用套养方式自给自足,不仅避免了因收购外来鲜活饵料带来致病因子的潜在危险,而且保证了中华鳖生长过程中鲜活饵料的足够供应,减少了养殖中因饵料供应不足或不及时造成的个体差异悬殊现象。

7.4 目前,温室集约化养殖或在露天池塘中过渡性养殖的中华鳖,其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价格也越来越低,而野生中华鳖因资源枯竭而造成有价无市。在仿野生环境下通过生态养殖的中华鳖,其口感和质量以及价格远远超过温室或池塘养殖的中华鳖。从本养殖结果来看,产品质量全部达到了绿色食品的水平,再通过品牌化经营,其市场价格达到了220元/kg以上,高出常规产品市场价格(常规产品的市场价格在70~80元/kg之间)140元//kg以上,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