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野鸭的人工孵化及饲养管理【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2-04-25|点击次数:

野鸭的人工孵化及饲养管理

姜同让1 唐式校2

(1.江苏省东海县张湾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222300,2.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222300)

1 人工孵化

控制好温、湿度。整批入孵的种蛋,以变温孵化为主,温度变化范围控制在35~37℃;前高后低逐步降温,分批入孵的种蛋则采用38.0~38.5℃的恒温孵化。湿度的控制原则为两头高,中间低。1~3天保持65%~70%,4~28天控制在60%~65%,29~31天提高到70%~75%。此外,在保证正常温、湿度情况下,尽量通风顺畅。

适时翻蛋、照蛋与凉蛋。自动翻蛋的孵化机每2小时翻蛋一次,手动或采用土法孵化时每3~4小时翻一次,翻蛋角度为45~90度。大雁种蛋在整个孵化期内需进行三次照蛋。第一次在孵化后第七天进行,拣出无精蛋和死蛋。第二次在第14天进行,拣出死胚蛋,并及时查明原因,调整孵化条件。第三次在第21天进行,主要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决定落盘时间。机器孵化每天定时打开机门两次,孵后16天还要将种蛋从蛋盘架上抽出2/3左右进行凉蛋,凉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土法孵化可通过减少覆盖物,增加通风量等方法凉蛋。

掌握好孵化时间。在孵化箱孵化21天后及时转入出壳箱,再经过6~7天幼苗就可以慢慢自然出壳。

2 日粮的配制

日粮营养均衡、全面商品鸭饲养日粮配方为玉米19%,小麦30%,次粉4%,麸皮9%,豆粕8%,棉粕3%,玉米蛋白饲料7%,玉米粕12%,米皮4%,花生粕2%,国产鱼粉1%,预混料1%。

产品分析保证值粗蛋白≥18%,粗灰分≤6%,钙0.8%,总磷≥0.75%,蛋氨酸≥0.3%~0.8%。

3 抓好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在育雏前应根据育雏的数量准备好干净的房舍、饲料、供暖设备、料槽、水槽等等。雏鸭入室前12~24小时把育雏室调到合适的温度。

温度。一般1日龄的温度控制在34~36℃,降温要逐步进行,前期可每天降1℃,后期每天降1℃或隔天降2℃。总之在21日龄前尽量能适应自然温度,以达到脱温目的。一般室内外温度在18~21℃最好。每天检查调节温度,使温度保持适当稳定。除了温度计外还可以从雏鸭的动态表现出来,当育雏温度适宜时,雏鸭活泼好动,采食积极,饮水适量,过夜时均匀散开。温度过底,雏鸭则密集聚集,靠近热源,并发出尖历叫声。温度过高则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食欲降低,减少活动。若有贼风从门窗吹进,则雏鸭密集在热源一侧边。饲养人员应根据雏鸭对温度反映的动态,及时调整育雏室温度。做到适温休息、低温喂食、逐步降温,提高雏鸭成活率,做到生态养殖。

湿度。雏鸭体内含水量大约75%。若室内高温、底湿会造成干燥的环境(www.613935.com),雏鸭容易引起脱水死亡、羽毛发干。高温高湿易诱发多种疾病,是特禽养殖业最忌讳的环境,也是球虫暴发的最佳条件。地面垫料平养时特别要防止高湿。育雏第一星期应该保持稍高的湿度,一般相对湿度65%,以后随日龄增加,要注意保持干燥,要避免漏水,防止水和粪便使垫料潮湿,发现应及时更换。第二星期湿度应控制在60%,第三星期湿度应控制在55%。做到安全养殖。

密度是指每平方米地面或底面积上养的雏鸭数量。密度要适当。密度过大,雏鸭活动不开,采食、饮水困难,空气污浊,不利于雏鸭成长。过稀则房舍利用率底,消耗能源,不经济。适当的密度即可以提高成活率,又充分利用育雏面积和设备,从而达到减少雏鸭的活动量,节约能源的目的。育雏密度依照品种,饲养管理方式,季节的不同而调节。一般最大收容量为每平方米25千克活重。做到科学养殖,雏鸭的饲养密度见表1。

光照可以促进雏鸭的采食和运动,有利于雏鸭的健康生长。出壳后的三天内采用23~24小时光照,以便于雏鸭熟悉环境,寻食和饮水,关灯1小时保持黑暗,目的在于使雏鸭能适应突然停电的环境变化,防止一旦停电造成的挤堆死亡。光照的强度要适当,过强的照明不利于雏鸭的生长,容易引起光过敏,过弱的照明也不利于生长,采食、饮水受到影响。通常光照强度在10勒克斯左右。一般开始灯每平方米5瓦强度,以后逐渐降低。

通风。雏鸭的饲养密度大,排泄物多,育雏室容易潮湿,聚集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因此,保温的同时要注意通风,以排出潮气最为重要。做到环保养殖。

4 雏鸭的饲养管理

开水。教初生的雏鸭第一次喝水称为开水。开水一般在雏鸭出壳24~26小时。适时开水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促使胎粪的排泄,有利于开食和生长发育。开水后,必须保证不间断供水。做到科学养殖。

开食。雏鸭的第一次喂食称为开食。可用营养均衡、全面的全价饲料直接开食,最好用破碎料,有利于雏鸭的采食。雏鸭开食不可过早,也不可过迟。一般在开水后2~3小时开食最合适。

分群。雏鸭群过大不利于管理,水槽、食槽、温度等因为不容易控制,易出现惊群或易挤压而死。为了提高育雏率,应分群管理,一般每群300~500只。

做好防疫工作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根据养殖地区养殖厂的病例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疫程序,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养殖全过程不发生大的疫情。

5 培育期的饲养管理

肉鸭的4周龄以后称为培育期也称为生长期。这段时期,肉鸭的生理特点及身体状况,已不同于育雏期。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也应适当调整。

生理特点。肉野鸭的生长发育期,体温的调节机制已完善,骨骼和肌肉生长旺盛,绝对增重处于最高峰时期,采食量大大增加,消化机能已经健全,体重增加很快。所以在此期间要让其尽量多吃,精心的饲养管理使其快速生长,达到上市体重要求。

营养需要。从4周龄开始,换用育肥期饲料,蛋白质水平低于育雏期,而能量和育雏期的相同或略少提高。育肥期的颗粒饲料直径可变为3~4毫米慢慢改到6~8毫米。地面养殖和半舍饲养时可用粉料,但必须拌湿喂,减少浪费。

饲养管理技术。不管采用那种饲养方式温度室内在15~18℃最宜,冬季应加温使温度达到10℃以上。湿度控制在50%~55%。应保持地面垫料或粪便干燥,光照强度以能看见食物为准,每平方米用5瓦,白天用自然光,早晚加料时开灯。密度应视周龄不断增大应不断减少直至适宜,适宜度应根据个体、季节而定,冬季密度可大点,夏季可小点。饲喂次数,以四次为佳,白天三次,晚上一次,饲料量以刚好吃完为宜,以免浪费。饮水采用自由饮水,不可缺水,应备有蓄水池,防止意外停水。地面垫料要充足,随时撒上新垫料,且经常翻晒,保持干燥。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