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羔羊消化不良的病因分析、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羔羊消化不良的病因分析、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胃肠机能紊乱造成的.临床表现为消化代谢障碍,机体消瘦,不同程度地腹泻。羔羊消化不良通常是小于1月龄时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消化器官还没有发育健全,非常容易引起胃、肠消化机能障碍而发生该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羔羊消化不良的病因 羔羊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1、病因分析

母羊饲养不良。在妊娠后期给母羊饲喂含有较少营养物质的饲料,导致机体的营养代谢过程发生紊乱,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使其出生后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哺乳母羊饲喂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饲料而导致母乳中某种营养含量过少,如母乳中缺乏维生素A时,会导致羔羊消化道黏膜上皮发生角化;缺乏维生素B族时,会影响羔羊胃肠蠕动;缺乏维生素C时,会导致羔羊胃肠分泌机能降低。另外,羔羊吮食以上母乳,会使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无法被满足,从而导致体质变差,抵抗力减弱。此外,在母羊发生乳房炎或者其他慢性疾病时,羔羊吮食其乳汁后,非常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羔羊饲养管理不当。羔羊采取人工哺乳时,没有采取定量、定时的原则,乳温过低或者过高,代乳品配制不合理,以及哺乳期没有进行适当补饲,都能够引起发病。另外,舍内卫生较差,过于潮湿,饲养密度较大,或者气候变化时没有采取有效保护而发生应激,都能够导致羔羊出现发病。此外,羔羊还可发生中毒性消化不良。通常是由于在发生单纯性消化不良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治疗,造成肠内容物腐败、发酵而产生的有毒物质被机体吸收,或者在微生物及其分泌毒素的作用下,都能够导致自体中毒而引起消化不良。

2、临床症状

急性消化不良。发病初期,患病羔羊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并伴有渴欲增强而大量饮水的现象;接着发生腹泻,经常排出粥样稀粪,呈胆绿色或者暗黄色,并散发酸臭味,排尿量减少,尿液呈黄色,机体明显消瘦,个别会出现低热症状。

慢性消化不良。发病初期,患病羔羊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者时好时坏,出现舌苔,散发口臭,低头拱背,并发生异嗜;接着交替发生便秘与腹泻,排出干稀不定的粪便,如果发生严重腹泻往往会伴有腹痛以及轻度发热的症状;机体逐渐消瘦,被毛蓬乱杂乱,且失去光泽,可视黏膜呈苍白色或者稍显黄色。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症状加重,从而继发引起胃肠炎病,排出似面糊样的稀粪便,并散发恶臭味,还会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 5- 41℃,严重脱水,呼吸加速,四肢瘫软,只能够卧地不起,并陷入昏迷不醒等,最终会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西医治疗。患病羔羊要立即进行隔离,并加强饲养和护理。如果羔羊发生发酵性下痢,要停止饲喂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类的饲料;如果发生腐败性下痢,要停止饲喂蛋白质饲料,而改成饲喂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类的饲料。为减轻羔羊胃肠黏膜所受的刺激,促使异常内容物排出,要先进行8-12 h的绝食,此时只能够供给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每天3-4次。取0.4 g“胃蛋白酶合剂”(即由等份的淀粉酶、胰酶、胃蛋白酶组成),调制成糊状在病羊舌根处涂抹,每天2次。可使用乳酸菌乳进行治疗,按体重使用5-10 mgjkg,添加在正常乳中饮用,也可用于预防。如果病羊出现胀气,可内服2-4 g活性炭,用于吸收毒物及气体。如果患病羔羊发生严重脱水,可静脉注射由500 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50 mL 5%碳酸氢钠、3 mL 10%樟脑磺酸钠组成的混合溶液,同时使用抗生素或者磺胺类药物,以抑制肠道细菌大量繁殖,避免机体发生中毒。如果患病羔羊体质虚弱,长时间消化不良而形成习惯性腹泻,可取30-50 mL母羊血给其进行输血治疗。如羔羊发生严重消化不良而继发引起胃肠炎时,轻症可使用磺胺脒片,首次按体重使用0.30 -0.40 g/kg,维持剂量按体重使用0.15 -0.20 g/kg,添加等量的小苏打,混合均匀后再添加适量的水,完全溶解后一次性灌服,每天2次,连续使用3-4天;重症可按体重使用2~3 mg/kg硫酸庆大霉素,还要取0.5 mL 0.5%地塞米松、1-2 mL 0.025%维生素B1、1-2 mL 5%维生素C,分别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使用3-4天。

中医治疗。患病羔羊可使用消导方剂治疗,即取50 g厚朴、100 g山楂、50 g枳壳、50 g青皮、50 g陈皮、100 g神曲、50 g苍术、100 g麦芽、30 g甘草,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再添加100 mL麻油和100 mL白萝卜汁,混合均匀后分成10 - 15等份,每只每天灌服1份,连续使用3-5天。

母羊加强管理。羊群重视进行补饲,尤其是妊娠和哺乳母羊更要加强补饲,确保膘情良好,使其产出体格健壮的羔羊.具有较强的抗病力。羊舍及周围环境要定期喷洒5%~10%漂白粉溶液或者10%-20%石灰乳进行消毒。羊舍要保持干燥、温度适宜。母羊临产前1周要转入产房,但产房要提前1周经过全面清扫消毒,并铺垫适当厚度的垫草,温度要求控制在8℃以上。

5 (1).jpg

防治羔羊消化不良的方法

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羔羊胃肠机能紊乱造成的,临床表现为消化代谢障碍、机体消瘦和不同程度地腹泻。根据疾病经过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两种,前者的病因如不能及时消除,往往可转为后者,而引起羔羊发生死亡。

发病原因

(1)母羊妊娠期饲养管理粗放,特别是在妊娠后期,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足,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乳质量,造成仔畜先天性消化功能低下。

(2)母羊乳汁营养品质不良或乳汁过浓。

(3)羔羊吃初乳太迟或不足。

(4)羔羊人工哺乳不能定时、定量、定温,饥饱不均,乳温过冷或过热、乳汁变质等。

(5)圈舍潮湿、卫生不良等引起羔羊受寒感冒。

(6)中毒性消化不良,大部分是因为单纯性消化不良治疗不及时,胃肠内容物发酵、腐败分解的产物被吸收,而使羔羊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发病症状

单纯性消化不良羔羊病初食欲减少或废绝,被毛蓬乱,喜卧。可视黏膜稍见发紫,病羊精神萎顿。继而频频排出粥状或水样稀便,每日达十余次。有时由于胆红质在酸性粪便中变为胆绿质,可以见到粪呈绿色。在腐败过程占优势时,粪的碱性增强,颜色变暗,内混黏液及泡沫,带有不良臭气。由于排粪频繁,大量失水,同时营养物未经吸收即排出,故使患羔显著瘦弱,甚至有脱水现象。本病常可转为胃肠炎,而使症状恶化,体温可升高至40~4l℃。中毒性消化不良病羔羊精神极度沉郁,眼光无神,食欲减退或废绝,被毛粗乱,皮肤缺乏弹力,可视黏膜苍白而带有淡黄色。羔羊喜卧,鼻镜及四肢发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缺少反应,有时发生痉挛。病的后期可发生轻瘫或瘫痪。初期体温正常或稍高,发生肠胃炎时可升高到40.5~41.0℃,心音无力,脉搏微弱;呼吸急促,,次数增加。下痢剧烈,粪便呈水样灰色,有时呈绿色,并带有黏液和血液,具有恶臭。如发现体温降低及脉搏加快,则为将死之兆。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保证母羊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的营养。让羔羊尽早吃上初乳、吃足初乳。人工哺乳时,应定时定量,合理饲养;搞好圈舍卫生,注意保暖,避免羔羊受寒;也可用药物维护心脏血管机能,抑菌消炎,防止酸中毒;抑制胃肠发酵和腐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饲喂青干草和胡萝卜。

治疗方法

(1)将病羔羊置于温暖、干燥、清洁处,禁食8~10小时,畜禽饮服电解质溶液;用油类或盐类缓泻剂以排除羔羊胃肠容积物,如灌服石蜡油30~50毫升。

(2)为了促进羔羊消化,可一次灌服人工胃液(胃蛋白酶10克、稀盐酸5毫升,加水1000毫升混匀)10~30毫升,或用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各0.5克,加水1次灌服,每日1次,连用数日。

(3)为防止羔羊肠道继发性感染,制止肠内腐败发酵,对中毒性消化不良的羔羊,可选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以每公斤体重计算,链霉素20万单位,氯霉素25~50万单位,新霉素25万单位,卡那霉素50毫克,任选其中一种灌服。每日2次,连用3天。

(4)为防止羔羊脱水,羔羊病初时可饮用复方盐水或糖盐水;脱水严重的羔羊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毫升、5%碳酸氢钠50毫升、10%樟脑磺酸钠3毫升,混合静脉注射。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