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养殖事迹材料(创新经营兴产业 勇当助农领头雁——记海门春野家庭农场主姜丽春)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作者:陈春英

创新经营兴产业 勇当助农领头雁——记海门春野家庭农场主姜丽春

海门春野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余东镇富民村,采取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经营方式,共流转土地121亩,主要种植锦绣黄桃、中国樱桃、草莓、大五星枇杷、翠冠梨、海蜜甜瓜等高品质、原生态瓜果,果园散养青脚土鸡、鸭子,池塘养殖鱼、虾、蟹等水产品,还推出自由采摘、同城配送及网购快递的新型销售模式。2016年,海门春野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21年,农场实现产值200多万元,纯利润50多万元。

一、从事农业创业,创建家庭农场

农场主姜丽春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家庭,为改善自家和周围农民的困窘生活环境,很早就有了创业的想法。在新疆农业大学学习期间,他主修生物技术专业,并自学了农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动物科学等专业知识。毕业后先是选择进入一家农业公司,成为一名普通技术员,夯实了业务基础。之后,又进入上海一家高科技农业公司,很快被提拔为部门主管。经过多年的实践磨炼,2013年,他带着满腔热血,回到家乡创业,在余东镇搭建温室大棚进行反季节瓜果种植。在销售农产品时,姜丽春为因不是经营主体缺少营业执照,无法直接从事市场经营而烦恼。2013年,他从网上看到国家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消息,当即决定成立家庭农场,成功注册了海门春野家庭农场。他与村委会签订13年的土地长期承包合同,面积达90多亩,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新品种,使用新技术,抱团闯市场,希望和乡亲们共同致富。姜丽春先后获得“海门市乡村好青年”“海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人物”“南通市新型职业农民优秀标兵”“南通市海门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入选“海门市优秀乡土人才”、海门区首批“521”东洲青年英才培养工程,光荣当选海门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和南通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二、探索优质品种,发展绿色种植

农场成立之初,主要从事设施蔬菜种植,经过一年的运营,姜丽春发现常规品种、传统种植的销售价格只能随行就市,利润空间窄。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他发现人们对健康生活、食品安全十分重视,高品质瓜果市场潜力更大,于是开始尝试新品种、新技术。经过考察学习以及对本地瓜果市场的调研,农场先后引进樱桃“红樱一号”、“锦”字系列黄桃、翠冠梨、大五星枇杷、长果桑等多种优质新品种,进行本地绿色生态栽培。同时,农场果树蔬菜病虫害防治以生物加物理防治为主,采用瓢虫防治蚜虫、捕食螨防治红蜘蛛等生物防治技术,用蜜蜂给西瓜、甜瓜和草莓授粉,常规品种改为优质抗病品种,采取种养结合,让鸡、鸭、鹅为果园除草。农场将普通的化学农药改为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大大提高了瓜果品质,真正做到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赢得了众多顾客的信任,春野农场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的招牌由此打响,农场100多亩土地取得了亩均年产值2万元的好效益。这也是姜丽春感到在自我能力提升上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

三、学习电商经营,探索融合发展

农场在起步阶段销售主要以批发为主,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为解决农场缺少资金和销路问题,姜立春及时转变思路,调整农场种植结构、销售模式,改批发为网销,同时推出现场采摘。如今,农场建有标准化大棚40余亩、名特优果园60余亩,还配备了果蔬保鲜库、货车、多种现代化农机具及精致敞亮的游客休息室,每到节假日,来农场采摘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场成为海门区乃至南通市小有名气的农旅景点。

姜丽春利用微信朋友圈宣传农场种植、培育、收获等各阶段的照片和视频,大力宣传农场生态优质的产品、采摘游玩的农事体验,目前他拥有微信好友超过5000人,大部分都是活跃的购买客户,在圈内树立了良好口碑。如今,农场现场采摘加上同城配送和物流快递的销量已经完全能够消化农场全年的各种产品,拥有了一定的定价权,极大地降低了市场风险。稳定的经济收益保证了农场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四、全力回馈社会,加强人才培养

作为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干在农村的青年高素质农民,姜丽春在自己农场成功的同时,始终不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他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为周边农户销售农产品,解决农户产品卖不出好价格的难题。他积极开拓市场、更新种植品种,指导周边农户改变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技术,使得周边农户收益由原来的亩均5000元提高到1万元。同时,他还兼任海门区农业干部学校和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农民培训讲师,为更多农民讲授最新农业生产知识和农场经营管理理念,累计授课200多场次,培训学员4万多人次,深受广大学员和承办单位的好评。姜丽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谈起家庭农场主成长和接班人培养,姜丽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培养家庭农场主,不仅需要政府积极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做好产前的农资供应、市场信息服务,产中的农业技术指导、农机协作服务,产后的储藏、加工销售服务等,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服务保障,更需要农场主本身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创新开拓的精神。因此,要把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作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培育高素质农民,培养更多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家庭农场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农业农村局)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22年10期

创新经营兴产业 勇当助农领头雁——记海门春野家庭农场主姜丽春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