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可食用昆虫养殖(天有5亿条黑水虻幼虫“吃”湿垃圾 老港基地还要为它们扩建“新家”)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7|点击次数:
天有5亿条黑水虻幼虫“吃”湿垃圾 老港基地还要为它们扩建“新家”

图说:湿垃圾生物资源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黑水虻养殖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在老港生态环保基地内,一个围绕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新星”——黑水虻养殖示范项目正在开展。当生产线开足马力后,每天有5亿条黑水虻幼虫“打工”,仅一天就能吃掉50吨湿垃圾残渣。

从引进到小规模实验,再到工厂化、规模化运作,如今一块新的空间已经为它们预留出来——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项目正在抓紧施工。“三期建成后,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二期、三期每日湿垃圾处理规模加起来将达到4500吨,资源化产品覆盖新能源、新型饲料、新型肥料三大领域,老港基地也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湿垃圾深度资源化利用基地。”老港开发公司规划发展部(工程技术部)副经理陈凯介绍表示。

“养虫子”吃湿垃圾

“湿垃圾有多种处理方式,以往主要通过厌氧发酵、好氧堆肥等工艺处理。然而在实际中,我们发现这几种处理方式也有缺点,一方面周期太长,一方面分类利用并不高效。”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曰丰说,如今通过老港基地内的“黑水虻”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找到了湿垃圾的“生物转化工艺”。“黑水虻是一种资源化昆虫,它的生长周期很短,资源转化效率却很高。孵化后的黑水虻幼虫将经历7天左右的‘暴食’期,其间它会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200倍的湿垃圾,体重则相应增长数十倍。”

选择黑水虻这个虫体,则是项目团队进行了多次比对实验,尝试用蚯蚓、家蝇等昆虫对湿垃圾进行分解处理,并最终选择了黑水虻。吴曰丰说,黑水虻处理湿垃圾的效率非常高,没有残渣,转化过程也很“给力”,它的虫粪是优质肥料,虫体是优质蛋白。

记者在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二期项目的黑水虻养殖车间看到,整个工厂内部没有工作人员,只有机械臂和传送带在不同的箱体间运转。养殖车间则分为孵化区、养殖区和布料收割区三个区域,在黑水虻成虫长到最肥壮时便会由传送带送到后处理车间的筛分机器上,通过两级振动筛的旋转,实现“虫粪分离”。

上下游产业链的畅通也是黑水虻能迅速打入市场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每天约有5000万条黑水虻成虫从养殖车间筛分出来,大部分用于水产养殖,也有少部分烘干作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黑水虻成虫水产养殖特别香,很多养殖户抢着要。”在吴曰丰看来,利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是一种新的生物处理技术,既可以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目标,又能获得养殖收益,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

如今,老港基地内已经建成运行了国内规模最大、自动化和安全水平最高、生物转化产业链最全的黑水虻养殖示范项目。然而吴曰丰并不满足,他告诉记者,“在建中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项目已经为这个项目预留了新空间。将来看它们的表现,未来可将湿垃圾残渣消纳能力扩大至450吨/日。”

三期项目计划2025年建成

机械轰鸣作响,运输车辆、工作人员穿梭不停……记者昨日在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项目现场看到,建设者正在抓紧施工,进行厌氧罐体组装。

作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补短板、提能力”的重要项目,该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厨余垃圾2000吨/天,主要服务中心城区及浦东新区,计划2025年5月建成。

天有5亿条黑水虻幼虫“吃”湿垃圾 老港基地还要为它们扩建“新家”

图说: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效果图

“目前,已经实现全量运营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二期,总规模为处理湿垃圾2500吨/天,其中餐饮垃圾1300吨/天,厨余垃圾1200吨/天,自投用至2023年8月底,累计处理湿垃圾208.52万吨。”陈凯介绍,项目三期建成后,老港生态环保基地每日湿垃圾总处理规模达到4500吨,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湿垃圾深度资源化利用基地。

截至2023年8月底,三期项目已完成包括场地平整、地基处理、桩基、基础结构施工,目前处于建构筑物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计划9月进行厌氧罐体组装;预计12月主要单体结构封顶、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将具备设备进场安装条件,计划2025年5月建成。

据了解,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项目采用成熟先进的“预处理+高低浓度协同厌氧”的主体工艺,能够将综合残渣率有效降低至15%以内。该项目在投入运营后,通过沼气提纯制备压缩天然气、有机残渣养殖黑水虻等手段,将年产毛油3600余吨、炭基有机肥20000余吨、压缩天然气8万余吨,年处理湿垃圾将达到73万吨。

此外,在一期、二期的基础上,项目三期还将构建三厂协同机制,进一步探索资源化利用手段。通过重构三厂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实现三厂物料综合调配、能源梯级利用、信息互联共享,协调一、二、三期有机残渣的深度处理和污水的提质增效,显著提高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全厂运行的可靠性,并实现降本增效、节能减碳,提升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水平,积极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碳中和示范项目。

老港基地资源化率2025年将超过75%

资源化利用是城市生活垃圾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关键所在。

距离上海市中心70公里的老港生态环保基地,承担着全市超50%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和资源化的重任。自1985年启动建设以来,基地功能也从当初以卫生填埋为主的集中化、无害化处置阶段,迈入到如今的以焚烧和资源化利用为主的能源化、资源化阶段,逐步转变为一个全品类固废分类处理和资源化的托底保障型环保基地。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二期、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一期、再生建材利用中心一期的陆续建成投产,老港基地实现新增分类处置能力达11740吨/日,基地资源化率从10%增加到68%。

“当前,老港基地正持续推进固废综合处理能力建设,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持续提升基地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能级,”吴曰丰说,到“十四五”末,老港基地的整体固废无害化处理能力将达到20070吨/日,综合利用处置设施种类达到13类,资源化利用率超过75%。

新民晚报记者 裘颖琼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