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化州白鸽养殖场(湛江市5县4区历史简介【二】霞山区)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2|点击次数:

湛江历史概述

现在的湛江市区,在历史上分属雷州府遂溪县和高州府吴川县。东濒南海,西南连海康,西邻遂溪,西北和东北与廉江和吴川接壤。面积1460平方公里,人口10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0万人,1990年),赤坎、霞山、坡头、郊区4个区组成。

隋开皇十年(590年)设置铁杷县,县治设在今湛江市郊区的旧县村。唐天宝元年(74)改铁杷县为遂溪县,县治仍设在旧县村,直至未开宝四年(971年),历时380年。

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宋帝赵昰避元兵逃至今湛江市郊区硇洲岛。当年四月,赵昰卒,卫王赵昺即位于硇洲,改元祥兴,升硇洲为翔龙县,隶化州。当年六月,赵昺离开硇洲逃往新会崖山。

湛江市5县4区历史简介【二】霞山区

明洪武三年(1370年),把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设于遂溪县二十六都的椹川巡检司署迁至现在湛江市郊区旧县村。清康熙五年(1666年)因内近海界将该署裁缺。康熙九年(1670年)展界后复设,至雍正十年(1732年)再迁往今湛江市郊区东海岛的东山圩直至清末,历时500多年。

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在今湛江市郊区通明港设寨(名白鸽寨)驻水师,抗倭防盗。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此设镇守水师。康熙九年(1670年)在此筑土城、设官署、建炮台。

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1898年3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在法国胁迫下,签订了《广州湾租借条约》,将遂溪、吴川2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域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广州湾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总把整个广州湾划分为二城(麻斜市、西营市)、三区(赤坎区、坡头区、淡水区)进行治理。首府设在麻斜市。

湛江市5县4区历史简介【二】霞山区

霞山区

霞山区人民政府 1990年,区直属机构有区政府办公室、计划、经济局、财政局、工商局、税务局、人事局、教育局、城建局、卫生局、公安局等29个委办局。1980年12月至1990年12月先后任霞山区人民政府区长的有蔡浩连、蔡文森、李运发。

一、名字与位置

霞山 原来是遂溪县二十二都海头港、霞山、洪屋、郑屋等十多条村落。清朝在此没置海头汛,清光绪二十四年三月(1898年4月),侵华法兵在此占地设营。法占广州湾后开辟为城区,因设兵营,取名西营,同时,侵华法军为了纪念起最早侵略广州湾的战舰“白雅”号,又称“白雅特城”。与隔海相向的东营(麻斜)相对,此名沿用至1956年,市人民委员会向上级申请取消“西营”名称,统称“湛江市”。1958年更名“霞山”。因市区中心有霞山村,故而得名。

霞山区位于湛江市区中部,东经100°19’-110°27’,北纬20°1’-21°15’,海拨在4-50米之间。北以龙潮为界同赤坎区相连,东隔麻斜海与坡头区相望,南、西均与郊区接邻。陆地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005亩。

湛江市5县4区历史简介【二】霞山区

二、沿革与辖地

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民国35年,湛江市政府成立,西营成为湛江市政府的驻地,并同时成立西营区公所,区公所以下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西营是湛江市人民政府驻地,同时成立西营区人民政府,下辖行政街道办事处和4个居委会。

1953年增设爱国街道办事处和7个居民委员会。1957年,西营区人民政府易名为西营街道中心办事处。1956年经上级批准取消“西营”名称,统称“湛江市”,1958年,易名为霞山,原西营街道中心办事处改为霞街道中心办事处,后又改设湛江市人民委员会霞山办事处。

1960年撤销霞山办事处,成立霞山城市人民公社,并增设工农街道办事处和18个居民委员会。其中工农街道办增设的居民委员会7个,解放街道办增设的居民委员会7个,爱国街道办增设的居民委员会4个。1967年撤销人民公社,成立霞山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撤销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霞山区革命委员会。1977年下设蔬菜公社。1978年增设港区街道办事处和7个居民委员会。

湛江市5县4区历史简介【二】霞山区

1980年撤销蔬菜公社,增设麻斜街道办事处,并同时撇销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霞山区人民政府,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36个居民委员会。1984年6月,霞山区升格为县级市辖区。与此同时,原居湛江郊区的海头区(辖9个乡、29个行政村、72条自然村)划归霞山区管辖,麻斜街道办事处划归坡头区。1987年撤销海头区公所,设立海头乡人民政府,下设17个管理区、29个行政村。同年,增设海滨、新兴2个街道办事处和15个居民委员会,并把港区街道办事处易名为友谊街道办事处。自此,先后划设的街道办事处共6个:解放、爱国、工农、友谊、新兴、海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共52个,城区的竹理区6个(其中工农街道办事处4个,友谊街道办事处2个);农业乡1个,乡属农村管理区19个,乡属行政村25个。

1990年霞山区下辖1个乡、6个街道办,52个居民委员会,24个农村管理区、137个村民委员会。

湛江市5县4区历史简介【二】霞山区

三、人口结构与语言

法租占广州湾初期,西营人口不到1万人;民国32年(1943年)增加到约3万人;民国36年3719户,15751人。霞山人口的大量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55年黎湛铁路开通、1956年湛江港建成以后,1950年4013户、17878人;1957年8114户、52735人;1976年,29554户、12113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3330人)。1990年已发展到68081户、249951人;其中男性134282人,女性115669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区总人口280720人。在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79553人,占99.6%;各少数民族人口1167人,占0.4%;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065人,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65108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75463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69804人,文盲、半文盲入口26471人。全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64人。处在闹市区的解放街道办事处和工农街道办事处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13378人和13430人,爱国街道办事处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15101人,是全区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霞山主要使用两种方言,一是湛江白话(粤语系),二是雷州话(闽语系)。城区的公共语言以湛江白话为主,日常交往、工作普遍使用这种方言;海头镇及一些老居民聚居的地方以雷州话为主。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普通话在日常交往工作中逐步被使用。

湛江市5县4区历史简介【二】霞山区

四、办事处

  • 解放街道办事处

1950年设立,管辖霞山区部分繁华地段。该办事处设有汉口、青岛、逸仙、民治、解放、新发、海头港、延安、民事西、民享东、霞山等1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万多人(1990年)。该办事处在抓好街道卫生、治安管理等同时,大力发展街道经济,先后办起了酒厂、家具厂等多家企业,1990年工业总产值648万元。

  • 爱国街道办事处

成立于1953年,管辖范围东至东堤码头,西至人民大道,南到湛江港,北至逸仙路,下设爱国、东堤、自力、洪屋、环湖、红新、创业、创新、东风等个居委会,总人口2万多人。该办事处位于霞山繁荣地段,商业发达。80年代,先后办起各类商场,1990年销售额达86万元。1990年街道工业总产值372万元。

  • 工农街道办事处

1960年成立,位于霞山区西南部,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总人口4万多人,下设新村场一、新村场二、工农西二、建设北、建设西、工农一、岭南等7个居委会、5个城区村委会。办事处西北角有湛江火车站,距湛江港仅1公里,是湛江市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工业比较发达,有工厂企业家,主要产品有旅行袋、节能电焊机等,1990年街道工业总产值2273万元。

湛江市5县4区历史简介【二】霞山区
  • 友谊街道办事处

位于霞山东南面,1983年成立,下设7个居委会和2条自然村,总人口约3.5万人。80年代,该办事处在基础差、起步晚的情况下,从实际出发,发展街道经济,先后办起了多家企业,1990年街道工业总产值372万元,商业服务业营业额1990万元。

  • 海滨街道办事处

1987年成立,位于霞山区东北部,面积7平方公里,总人口1.17万人。下设海滨二路、狮子头、园岭路、海滨村、霞海、海滨四路和四八0四工厂等7个居民委员会。辖区内驻有中央、省、市属及部队单位100多个,公路、水路四通八达,工业设施、生活服务设施、文化设施齐全。80年代,文化教育事业和市容卫生管理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工商业起步晚,已办起了汽车修理、机械、建筑等行业。1990年街道工业总产值300万元。

  • 新兴街道办事处

1987年1月白大庆街道办事处改名成立,位于霞山区西北面,东至人民大道,西到铁路南站和湛江机场,方圆7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中央、省、市属及区属单位近200个,总人口2.6万人。办事处下设方兴、海头、文明北一、霞赤二、新村、霞赤一、东二和解放等8个居民委员会。已办起新兴汽车修理、五金修理厂等企业。1990年,街道工业总产值42万元。

湛江市5县4区历史简介【二】霞山区
  • 海头镇

霞山区唯一的镇,下辖17个管理区、72条自然村,总人口48422人。全镇陆地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万亩。以农业为主,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薯、甘蔗、花生等。80年代,该乡发挥近郊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业和乡镇企业,为城区提供大量鱼、肉、禽、蛋、蔬菜等副食品,成为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社会总产值38万元。

五、主要街道

  • 人民南路

在霞山中部,南起湛江港,北止菉塘路,全长3000米,宽14米,呈南北走向。路分设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三股,两旁植有水菠萝树,荫果两用,别具一格。湛江市人大常委会、霞山区人民政府、中国国际旅行社湛江分社和湛江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单位均设在此路。1984年湛江被列为全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后,又将路面拓宽北延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至赤坎,成为霞赤两地距离最短的一条通道。

  • 解放路

曾叫宝禄路,在霞山中部,东起海滨路,西止火车站,呈东西走向,全长2640米,宽16-18米,在市人大大楼与人民路相交,并以此为界分东西两段,设有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三股,是市区通往火车站的主要通道。道路例旁有高耸的热带阔叶树遮盖,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有黄棕、茉莉、大红花等组成的花带,红绿相间,色彩明快,是湛江市美化最好的一条路。

湛江市5县4区历史简介【二】霞山区
  • 工农路

曾称和平路,南起建设、湖光、友谊路交汇处,北至市人大大楼,呈南北走向,全长1330米,宽25米.分快、慢车道和人行道,并行葵树花蒂分隔,是纵贯霞山南北的主要道路。

  • 逸仙路在

霞山东部,北起解放东路湛江水产学院门前,东至汉口路与东堤路交接处,呈“L”型,分别与民治、延安路交叉,长900米,宽8米,是法租占广州湾期间最早铺设的马路,旧称贝丁路,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孙中山,改为现名。沿路有百货、药品、文具、五金、交电等各类商店,鳞次栉比,是霞山繁华商业区和集市贸易中心。

  • 文明路

曾称外环路,在霞山北侧,东起海滨一路,西接解放西路,全长2000米,宽12米,分东、中、西三段。两旁遍植枇杷树和葵树,一派热带风光,是霞山纵贯东西的主干街道之一。

  • 民治路

在霞山东部,北接文明东路,南与洪屋、东堤路相接。法租占时期你英吉利大马路,民国34年(1945年)改为今名。长1500米,宽9.5米,是贯穿霞山南北的街道,与逸仙路相交构成霞山繁荣商业中心地带。

湛江市5县4区历史简介【二】霞山区
  • 霞赤路

在湛江市中部,处黎湛铁路和人民大道之间,南起解放西路东端,北止赤坎区南桥河,呈南北走向,长13公里,宽15米,因连接霞、赤两地而得名。该路是广州湾当局于民国2年(1913年)强迫民工辟建,原为土路,较窄,1949年后,多次裁弯取直,并铺设了沥青路面。

  • 海滨路

在湛江市东面,麻斜海西侧,南起霞山青岛路口,北止赤坎游泳场,呈南北走向,长14公里,宽12米,1954年辟建,1965年铺设沥青路面,因与海岸并行故名。两旁有树干高大的木麻黄,既遮荫又防风,素有“绿色走廊”之称。紧靠山的海滨一路,是霞山历史最长、最富南国特色的一条大道。全路两旁由挺拔的椰树覆盖,两旁遍植簕杜鹃,一派海滨风光。

【下期为您介绍麻章区,敬请期待】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