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牡蛎养殖场(专家学者建议:打造生蚝景观生态游示范区)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9|点击次数: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8月14日《湛江晚报》刊登了《汕头南澳:“海上牧场”推动海域生态养殖》,引起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湛江实验站、中国渔业协会湛江代表处等教授、专家的关注和热议,其中叶富良教授、刘志刚教授等11位水产专家学者呼吁在官渡海域学习汕头南澳的“海上牧场”,建成景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生蚝养殖产业示范区,打造成海上亮丽风景带,创新休闲旅游渔业发展新模式。

专家学者建议:打造生蚝景观生态游示范区

官渡海三角湾的蚝排。 记者詹亚旺 实习生甄晟量 摄

湛江蚝,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叶富良是广东海洋大学二级教授,原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广东省省级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水产科技工作者,现任湛江水产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渔业协会金鲳鱼分会名誉会长。他介绍,湛江蚝,学名叫“近江牡蛎”,是一种滤食性双壳贝类,以水环境中的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和有益菌等有机物为食。养蚝不需要投喂饲料,养蚝本身不污染水环境,而是将水环境中的悬浮有机物转化为贝壳和蚝肉,经蚝的收获而将水体中的碳、氮、磷等物质带出水体,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使湛江港湾水质变清变美。

同时,生蚝生长过程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形成蚝壳,其碳汇作用强烈,可以降低全球温室效应。粗略估算,湛江湾养蚝生产每年从海湾水域中移出二氧化碳的数量高达11-13万吨,所以,湛江湾的养蚝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湛江湾水质的调节起到积极的作用。

生蚝养殖成为我市重要传统产业

刘志刚教授是广东省贝藻类产业体系创新团队贝类岗位专家、广东省海产无脊椎动物健康养殖创新中心主任、中国贝类学会理事、贝类遗传育种与增养殖团队负责人、湛江市生蚝产业协会名誉会长。他告诉记者,湛江蚝已于2019年注册地理标志保护,保护地域范围包括坡头区所辖官渡镇、乾塘镇、南三镇;遂溪县所辖黄略镇、界炮镇、杨柑镇;麻章区所辖湖光镇、太平镇;廉江市所辖营仔镇、车板镇等共10个乡镇。这些乡镇生产规模近10万亩,年产量36万吨,年产值超过36亿元,若把产业链中的二、三产业算在一起,保守估计,全产业链产值在70亿元以上。生蚝养殖已成为我市重要的传统产业,解决了沿海大量农民、渔民的创业和就业,也是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重要途径和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抓手。

他说:“湛江的‘蚝人’,正在以一只蚝,创起一片致富天地,发展一个地方特色,催生一个休闲渔业,擦亮一张旅游名片。”

官渡湾,学习南澳养蚝将变得更美丽

虽然湛江生蚝风靡全国,但目前我市生蚝产业却无法得到长足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养殖环节处于低端状态,农户散养,超负荷养殖。例如,养蚝使用的木桩和竹排,竖插或漂浮在海上,有碍城市景观。

官渡湾是咸淡水交汇之处,湛江独一无二的天然蚝苗来自这里,广东海洋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贝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专家组一致认为,官渡湾是“湛江生蚝唯一种质资源发源地”,官渡蚝苗供应全省养蚝场30-40%的需求。湛江生蚝地理标志原型就是官渡生蚝。官渡石门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海底60%是花岗岩石,石头上生长着大量天然大蚝,自古至今,这里是湛江独一无二的天然育苗基地。

叶富良、刘志刚等11位专家学者联名建议:由政府职能部门规划、引导,通过养殖设施的美化,创新休闲渔业发展新模式,从而保护养蚝传统产业。建议以官渡湾为示范区,结合休闲渔业的发展,以“三化”为核心,整治和规范养蚝业。

“三化”规范养蚝业

养殖设施景观化。在政府规划批准的适养水域,创新养殖设施,把养殖设施转变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湛江晚报》报道了汕头市南澳县率先开展了蚝排改造,采用了国家认可的彩色生态透明塑料浮球,使海面变得绚丽多彩,成为一道旅游风景线。湛江市可以参照汕头的做法,开展生态浮球景观养殖,打造生蚝景观生态游基地。选择不同颜色的生态透明浮球,配以不同光谱的太阳能灯光,使白天的海湾成为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海洋,夜晚的海湾成为五彩缤纷、“星光”闪烁的海洋,将养殖区域打造成海上亮丽的风景带,创新休闲渔业和旅游观光新局面,为美丽港湾建设添光增彩。

养殖技术标准化。建立官渡生蚝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官渡生蚝良种场建设和人工种苗供应。加强标准化、集约化养殖技术和养殖设施研发以及推广运用,推广蚝的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引导制作标准化蚝排,实现标准化养殖。

行政管理规范化。借鉴深圳沙井、钦州茅尾海、汕头南澳岛等管理经验,制定实施牡蛎产业发展规划,划定并保护牡蛎养殖区域,核发养殖证;规划牡蛎特色旅游线路,举办牡蛎节庆活动,丰富海洋文化;开拓生蚝文化、餐饮和生态旅游,拓展生蚝第三产业,借生蚝品牌打造湛江旅游新名片。

专家学者建议:打造生蚝景观生态游示范区

观进度:斥资52亿元打造起步区首期

据悉,空港经济区将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方式进行开发、建设和运营。

林湛超表示,目前市交投集团正按湛江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相关央企国企洽谈合作开发方案。与此同时,市交投集团正全力推进空港经济区起步区建设。起步区拟分四期进行建设,现阶段进行一期项目建设,开发土地面积约5000亩,总投资约52亿元。

从现场交通系统规划图可清晰看到,空港经济区规划道路系统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组成,规划“四纵五横”的主干路系统。“四纵”为空港一路、空港二路、空港三路、空港四路。“五横”为空港北大道、塘 大道、高铁大道、山雅三街、空港南三路。

据了解,为满足年底湛江吴川机场转场使用需求,市交投集团正加快起步区一期首批工程的四条市政道路和空港四路北延线建设,两项目合计总投资约6.7亿元,其中一期工程首批工程于今年6月17日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1.7亿元。空港四路北延线施工单位于今年7月30日进场开展工作,目前已完成勘察设计,正在进行清表作业,两项目力争年底前完工并交付湛江吴川机场转场运营使用。

专家学者建议:打造生蚝景观生态游示范区

瞧现场:先期基础工程完成30%

是日,烈日当空,采访车驶入施工区域。只见建设者步履匆忙,无数个红色的安全帽和荧光色的安全背心化作红土地上的一道道剪影。

两个月前,中交广航局湛江吴川机场项目部在这里铲动了空港经济区起步区一期工程的第一捧土,掀开了空港经济区建设的序幕。

空港区要“起飞”,基础设施先行。目前项目正在快马加鞭建设4条市政道路及其配套工程,为后续建设夯基础。

“自今年6月进场以来,项目克服了疫情以及雨季的影响,加大投入,加强组织推进项目建设,现在正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约30%。”该项目副经理赵其达拉图说。他从内蒙古转战湛江,脸庞被晒得黑黝黝的,显得牙齿格外洁白。

专家学者建议:打造生蚝景观生态游示范区

据了解,项目前期因受疫情影响,6月下旬建设者才得以进场,加之项目施工期与当地雨季重叠,连日降雨不断,为建设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为了和时间赛跑、和雨季赛跑,项目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转换工序、倒排工期、轮班作业,力争把因连日暴雨延误的工期夺回来,把雨季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项目现场施工节点倒计时牌特别引入注目。“距离10月20日保通节点目标越来越近,接下来,项目全体人员将全力以赴冲刺‘1020节点’,用好每一分钟,做好每一件事,24小时紧盯工作面,盯人、盯设备、盯材料,保证按时按质完成施工任务!”赵其达拉图信心十足地说。

专家学者建议:打造生蚝景观生态游示范区

安置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瞅周边:带动乡村振兴

随着空港经济区落户塘 镇,为了先行区道路建设的需要,今年4月,项目率先对该镇流山垌村进行整村征拆。

“万万没想到,短短两个月便顺利征拆完毕,共约386亩土地,涉及80多户200多位村民。”市空港经济区负责征拆工作的副总经理万军对记者说。

“政府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很重视,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譬如分给每户宅基地、买社保,还有一笔搬迁补偿款,所以村民都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的发展。”谈及此,流山垌村村干部杨林说,“地方总要发展,不发展几十年都一样,家乡又怎么变得更好?”

在安置区现场,记者看到,流山垌村宽敞的文化广场拔地而起,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成,部分宅基地也正在建新房。原来,近日村民们刚领到补偿款,村民全部回迁建房。“从7月份开始,村里计划分三批回迁,预计今年10月全村全部回迁建房。”杨林说,空港经济区的发展,让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建房,期待着家乡的变化。

塘 镇委书记曾华途在接受采访中表示,未来该镇将抓紧湛江吴川机场落户塘 镇的发展机遇,带领群众全力实现乡镇的“改头换面”。

专家学者建议:打造生蚝景观生态游示范区

建设中的湛江吴川机场航站楼气势磅礴。

望未来:湛江城市“腾飞之翼”

对于湛江而言,湛江吴川机场和空港经济区的价值何在?

林湛超分析说,湛江吴川机场优越的区位及交通条件给空港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基础,空港经济区将依托海南自贸区、北部湾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圈层,为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提供战略平台,积极促进区域产业联动和集群化发展。同时,湛江也是粤西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核心,5条高速铁路、5条高速公路、40万吨深水港口及4E新机场干线,有利于构建服务北部湾和粤西城市群的空、铁、港联运的国际交通枢纽。此外,港口、产业、土地储备、海洋、环境等资源均助力空港经济区发展,形成协同效应。

他还透露,在招商引资方面,京东集团、融创文旅集团、奥特莱斯(中国)、新加坡淡马锡丰树集团、普洛斯(中国)等企业均对湛江市空港经济区伸出“橄榄枝”,并就投资事宜多次与市交投集团进行对接。

市发改局有关负责人则开门见山地表示,打造空港经济区,一是交通体系重组,二是产业再造,三是城市格局重塑。机场是高端产业的入口,吸引高科技产业集聚,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区,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依托机场所形成的临空经济区将直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这里,未来将聚合综合服务业、现代物流、高新制造、科技研发等功能区,将涌入大量人才并产生数万个劳动岗位,为湛江乃至粤西经济崛起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来自【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