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鹌鹑养殖厂房需要多高(种养结合效益好 特色发展助增收)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1|点击次数:

近年来,高坪区通过大力发展林下套种中药材、特色养殖业,盘活土地、提高效率,助力群众脱贫奔康。高坪区扶贫开发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底,高坪区累计脱贫4799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7%,84个贫困村实现退出;2018年8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高坪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并被评为全省摘帽工作先进县。2019年,高坪区剩余的7个贫困村、290名贫困群众经市级验收,已达到退出标准。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高坪区各乡镇(街道)扭住产业发展不放松,再添举措防返贫、促增收,走出“战贫”的铿锵步伐,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奔康。

林下套种中药材 荒山变成“聚宝盆”

5月21日,伴着清晨温暖的阳光与空气中清新的泥土味,记者在高坪区长乐镇浸水寨村柑桔林看到,林地里,有的村民在除草,有的村民在翻土,大伙忙得热火朝天,就为了给套种在林下的药材白芨“疏通障碍”。

“我以前一直在外打工,返乡后,就在这里就近务工,既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家,我挺满意的。”村民周贤平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和记者聊起近年来他家的变化。以前,周贤平在外务工,除去生活费和房租等开销外,存不了多少钱,为省路费,几年才回家一次。如今,周贤平在家就近务工,不仅能长时间陪伴家人,每月收入也稳定,还能存一笔钱。

“柑桔生长周期长,为弥补柑桔挂果前的收入空缺,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我们经过前期考察,引来业主实施林下套种。”驻浸水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蒋银伟告诉记者,村里盘活荒山资源,如今,全村林下套种黄精、白芨两种中药材面积达150余亩。

业主卢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黄精鲜货市场价为每公斤18至20元,干货价格为每公斤55元左右,一亩柑桔林套种黄精,效益可达4000元;白芨市场价为每公斤80至100元,一亩地一年纯收入1万元左右。两种药材的林下套种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

“除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更佳。”卢健说,在林下合理套种中药材,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助力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村民收入,依托林下经济,浸水寨村1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实现增收。

返乡养殖鹌鹑 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除了林下套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鹌鹑养殖业,也成为贫困群众脱贫的致富产业。

记者来到位于高坪区走马镇石龙坡村的南充聚林富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文武和工作人员正忙着捡拾鹌鹑蛋。

“我们每天能卖150公斤鹌鹑蛋,扣除运费、饲料、人工等成本,一月纯收入近5万元。”文武说,小小的鹌鹑蛋已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蛋”。

文武告诉记者,他的亲戚在浙江从事鹌鹑养殖业几十年,效益一直很好,受此启发,他就想回乡创业,发展鹌鹑养殖业。

2019年,高坪区走马镇石龙坡村党支部书记谭勇得知文武有回乡创业的意向后,诚邀他回乡创业。几番协商后,说干就干,曾经空置的村小房屋改建成厂房,附近村民来到鹌鹑养殖基地打工。

鹌鹑养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者在鹌鹑幼年保温室看到,几百只小鹌鹑在保温房内自由觅食。原来,小鹌鹑对温度要求极高,必须保持38℃至39℃的恒温,而且环境对它们的影响也大,一旦受惊扰,便不再进食。因此,文武花费10余万元购买恒温设备,还买来音响,每天给鹌鹑播放轻音乐,目的是让它们适应外界声音。通过文武的精心饲养,鹌鹑养殖基地逐渐做大做强。

“在基地务工,离家近,工作也轻松。”村民陈锡礼告诉记者,他在基地的工作就是捡拾鹌鹑蛋,月收入3000多元,工作之余还能帮家里干农活,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目前,我们与浙江一家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鹌鹑蛋很受市场欢迎,销量很好,成年鹌鹑也有公司大量收购。”文武告诉记者,他计划明年再购买一批小鹌鹑,厂房也要逐渐扩大,把周边群众都带动起来。当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时,再发展鹌鹑深加工,完善当地鹌鹑养殖和加工产业链。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