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驻马店蛋鸡养殖场(周阿祥和他的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1|点击次数:

记者 刘 阳

在中原腹地西平县,在西平县产业集聚区,有一个响当当的我国最大的国际畜牧机械产业生产基地——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

在这里,西班牙金耐尔、法国新技、荷兰多赛、西班牙埃克凡等国际知名畜牧机械企业入驻。

从这里,畜牧机械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市,并出口巴基斯坦、菲律宾、尼日利亚、荷兰、西班牙、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眼下,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全面转型、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推进现代农业、城乡统筹、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乡村的新阶段。

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其产品是用来养鸡、养猪的。人们常见的那黑乎乎、臭不可闻的养鸡、养猪设备,似乎与生态文明“格格不入”。

但在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其产品实实在在与生态文明连在了一起,而且做得相当好。

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的投资人周阿祥和企业团队,是如何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并让社会责任惠及万千百姓的?

日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和使用其产品的部分企业,对周阿祥和他的企业团队及产品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探究周阿祥的绿色发展之路。

养殖环保,追求崇高而最美的境界

在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来到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发源地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这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在歙县桂林镇一处茂密树林掩映下的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山同乐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这座养殖规模达20万只的鸡场里,上料、供水、清粪、捡蛋、控温,全程机械化、智能化。

该公司负责人汪峰和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从前养20万只鸡需要30个人工,现在只需要4个人,人工减少86%,按每个人每月3000元工资算,光工资每月就节省了78000元,整个效益更是增加了20%。记者发现,与传统鸡舍相比,该公司的鸡舍干净整洁而且没有任何异味,从鸡舍出来的鸡粪是直接烘干的,然后被送进有机肥场做成有机肥变废为宝,既增加了收入,又保护了环境。

“一只鸡的粪,可以卖10元钱。”汪峰介绍。

该公司这些一体化、自动化全套养鸡设备,来自周阿祥的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正是因为这些设备,该公司做到了零污染。

上海市鸿轩公司也是看中了这一点。2016年7月,该公司投资666万元订购了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的5套蛋鸡设备。2017年8月,又投资1300万元订购了10套蛋鸡设备。

在正邦集团江苏宿迁种猪繁育场,这些一体化、自动化的全套养猪设备,同样来自周阿祥的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

“新的环保政策要求,养猪业朝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养猪场应该如何突破目前的‘环保之困’,贵公司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记者问周阿祥。

“面对如此严峻的环保压力,目前养猪场实现粪污的粪尿(液)分离、缓解粪污后期处理压力是关键。对此,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的创新处理方法是,通过干湿分离,将猪粪集中厌氧发酵,加工成有机肥上市销售。将尿液集中受理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有效用于生产生活,沼液通过自建的支农管网,送往养猪场周围农田,不但让农民们节约了每亩200元左右的化肥投入,还可使粮食作物增产20%以上。”周阿祥答道。

“规模养殖的环保是难点,也是关键点。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人对养殖环保的追求,体现的正是一种大责任、大担当。”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颇为感慨。

正是这样一种视野和创新,周阿祥的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在安徽、上海、江苏和湖北等地建设了数十个具备欧洲标准的中国自动化养鸡、养猪农场,一体化、自动化的农场生产模式开创了国内养鸡、养猪产业的新高度,并将市场拓展至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水楼台先得月。许多大型养鸡、养猪企业来到西平县共谋发展。

2016年,正大集团与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签订了建设100个100万只蛋鸡养殖场项目,并在西平县兴建总投资1.2亿元的75万只蛋鸡+25万只青年鸡养殖场。

2016年,正大集团、深圳市金新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大型养殖企业联合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规划在西平县二郎、权寨、重渠、师灵、五沟营、人和、专探等乡镇建设现代化大型养殖基地。

2017年6月9日,江西正邦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平县人民政府和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签订了西平县100万头生猪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6月27日,深圳市金新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平县人民政府和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签订了50万头生猪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

创业创新,打造畜牧机械“联合王国”

1989年,20岁的周阿祥和父亲一道在老家西平县二郎乡养殖蛋鸡。当时,养殖蛋鸡的人还不多,养殖的规模一般都不大,能养三五百只蛋鸡已经很不错了。

“那时,人们都让我代买鸡笼,而且需要跑到天津购买,很费事。”周阿祥说。他为了省钱,于是开始生产鸡笼,除自用外,还卖给周围的养殖户,很快带动了周围20多家企业从事鸡笼、兔笼生产。

为了向现代化企业过渡,周阿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上马污水处理线,还到全国乃至全球同行业先进企业学习先进的人才观和产品创新。同时,周阿祥不仅自己就读研究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创新技术,还采取企业出一半学费的办法让企业管理人才攻读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的MBA,并分批次派工作人员到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交流学习。

为了搞好技术创新,他和技术人员克难攻坚,先后完成GMS鸡舍温度控制、智能化鸡蛋处理、自动化喂料、自动化饮水及自动化清粪等系统的开发研制。

2014年3月,周阿祥与西班牙金耐尔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对有关先进技术、生产工艺进行升级改造,研发出适合国内养鸡行业的自动化层叠式养鸡设备,先后有3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2012年,周阿祥在西平县产业集聚区投资兴建新厂区,并于当年建成使用。目前,占地500亩的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已初具规模。

2015年9月18日,周阿祥与荷兰多赛、西班牙埃克凡、法国新技钢结构、西班牙金耐尔、正大集团、中国吉蛋堂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国际企业正式入驻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同时,与正大集团等大型国内养殖企业在河南省合作建设的亿羽堂蛋鸡项目也已正式启动。

回报社会,扶贫济困献爱心

去年,该县二郎乡万庄村贫困生王泽华考上了大学,一家人高兴之余却为学费而担心。就在开学前一个星期,该村党支部书记来到王泽华家里说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来人了。王泽华的母亲出去一看,工作人员带来了米、面、油和1000元钱表示祝贺,并表示王泽华毕业后如果不想去外面工作,可以来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上班。

去年8月23日,在西平县企业家协会组织的爱心助学圆梦想活动上,王泽华收到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的助学金。周阿祥还叮嘱他专心完成学业,不用担心学费,表示会资助他到毕业。

该县焦庄乡郝庄村贫困生李亚伟是去年周阿祥资助的另一个贫困大学生。

李亚伟的父母平时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在还没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到处借钱给他筹集学费。李亚伟看在眼里,心里难过极了。在爱心助学圆梦想活动上,李亚伟同样收到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的助学金。

李亚伟感谢周阿祥的资助,表示毕业后回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工作。

周阿祥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帮助考上大学却为学费发愁的优秀学子圆大学梦,给贫困家庭一个走出贫困的希望,是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应尽的社会责任。希望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牢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把社会各界的关怀转化为成长成才的动力,将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回报父母、建设家乡,让真情大爱一直传递下去。”

“在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工作,一个月工资4500元,还能照顾家庭,农忙时候不耽误农活儿,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正在车间忙碌的工人黄朝阳一谈起自己的工作,满脸的自豪。

今年42岁的黄朝阳是西平县二郎乡张尧村人,有两个孩子,妻子有病,家庭比较困难。2011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到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工作,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家庭的贫困“迎刃而解”。

随着企业发展,周阿祥没有忘记父老乡亲,该产业园的1000余名员工中,将近400名是周边乡村的农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