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华北驴养殖(《回民区志》|农牧林水 畜牧业——畜禽种类)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3|点击次数:
《回民区志》|农牧林水 畜牧业——畜禽种类

一、牧畜

回民区农村放牧的主要有牛、马、骡等大畜。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回民区饲养的牲畜全部要求圈养,只有少部分在外放牧。

多为蒙古黄牛,用于耕田、拉车等役使,肉用菜牛养殖较少。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农机增多,黄牛逐渐由耕役向肉用发展。2002年,在攸攸板镇段家窑村由村民委员会牵头兴办“肉牛养殖基地”,主要养殖肉用牛。2005年,回民区黄牛养殖数量为158头。

均为蒙古马,多用作挽车或乘骑,平原地区也有用作耕田,集群放牧的较少。20世纪90年代后,因回民区境内饲草资源紧张,适行选量饲养,数量呈下降趋势。2005年,回民区共饲养马62匹。

为华北驴,俗称毛驴,性温驯、富有耐力、堪粗食、抗病力强,农民饲养者较多,尤以山区和沿山一带为多。主要用以驮运和骑乘。2005年,回民区共饲养驴83头。

有两种,一为马骡,是公驴、母马杂交而生,个体较大、耐粗放、适应性强。一为驴骡,系公马、母驴杂交而生,个体较小。骡本身不繁衍后代,役肉兼用,寿命可达40~50年,免疫力强且持久,又较马省草料,多用作拉车、耕地,是农民喜养的家畜。2005年,回民区饲养的骡共有135头。

二、养殖

回民区农村传统养殖的畜禽是猪和鸡,一般以家庭养殖为主,所饲养猪、鸡少量自食,大部分出售,是农民一项重要家庭收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陆续引进兔、绒山羊、奶牛等养殖效益较高的品种。2000年,要求封山禁牧,舍饲圈养,因此将羊等一些小畜圈养起来,并引入小尾寒羊,该羊个大、腿长,繁殖力强,适于圈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畜牧业发展与生态修复的矛盾。

奶牛 回民区饲养奶牛的历史较长,很早就分化出奶牛养殖业。1967年,引进呼伦贝尔盟的三河牛,进行良种改良。1979年后,呼和浩特市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奶业发展的政策,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推行以奶换料,划拨奶牛饲料地,解决购买奶牛贴息或低息贷款等,成立回民区奶牛场及回民奶食品加工厂等。1993年,回民奶食品总厂改制成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在“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回民区奶牛养殖数量与日俱增,多养殖改良品种黑白花奶牛,年供鲜奶能力不断增加。2005年,回民区养殖奶牛3 226头,有奶牛小区6个、建设挤奶站6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村饲养的猪大多为土种。在人民公社化时主要以集体为主,家庭也有养自留猪的。20世纪70年代后,引进北京黑、北京花、内江、长白等品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以农户饲养为主,一户一般饲养1~2头或更多。20世纪90年代后,规模化专业饲养户较多,农户饲养的,其肉除自用外少量出售。2005年,回民区饲养猪7 265口。

分绵羊、山羊和小尾寒羊,前两种在回民区农村饲养历史悠久,小尾寒羊为近年引进的品种。羊是肉、皮、毛兼用的畜种,是农民较喜饲养的家畜。平原多饲养蒙古绵羊,蒙古绵羊尾大毛粗,饲养成本低,基本方式是自繁自养,一般是一村一群或数群放牧。山区饲养阿尔马斯绒山羊,以产绒为主,淘汰后食用,种群发展很大,效益明显。2003年,随着禁牧工作的深入,引入小尾寒羊这一品种,该品种适于舍饲圈养,繁殖力强。2005年,回民区养羊8 693只,其中小尾寒羊2 145只。

回民区农村的家禽主要是鸡,几乎家家都养。20世纪50年代,引进芦花鸡。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进来亨鸡。农户养鸡规模很小,数量不大,从3~5只到10~20只。集体化时期,鸡蛋为农家重要的辅助收入,用以换取油盐酱醋、针线等日用品,除来客外,绝少食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家养鸡除自己食用外,多出售鸡肉和鸡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养鸡专业户增多,养鸡数量不断增加,由于配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饲养,鸡的存栏时间多为3~4个月,存栏周期短,出栏速度快。2005年,回民区饲养鸡2万余只。

回民区农户养兔多为零散饲养,数量不大。

鸭、鹅 有零星养殖,数量不大。

(来源:《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志》)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