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章丘蛋鸡养殖(章丘:以高质量党建走出全域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记者 支倩倩 通讯员 孟凡庚

仲夏时节,行进在章丘1719平方公里的沃野之上,黄河沿岸的麦田丰收在望,中部平原的村庄美丽宜居,南部山区的田野绿意盎然……章丘区始终牢记嘱托、踔厉奋发,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党建引领贯穿始终、“三变”改革激发活力,坚持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双轮”驱动,坚持健全运行推进保障机制,走出了一条示范样板引领全域乡村振兴的特色路。

章丘:以高质量党建走出全域乡村振兴新路径

“四体共建”

锻造领航“雁阵”

近年来,章丘区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党建+”模式,发挥组织优势,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好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组合拳”。通过实施党建联合体、资源融合体、产业聚合体和治理共同体“四体共建”,锻造乡村振兴领航“雁阵”。

健全选用机制,将890个行政村调减为525个,村“两委”全部配备35岁以下年轻干部,吸纳致富能手1280人、后备人才2000余名,选聘乡村振兴专员350名,村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164名,队伍结构、能力、素质明显提升。科学确定强基村20个、创优村326个、示范村179个,考核奖励拉开60%以上。评选两批领航书记45名,每人每年补贴2万元,队伍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

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连、工作相融、人文相亲”的原则,采取“党委+支部”“支部+支部”等形式,打造不同类型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60余个,覆盖半数以上行政村。建设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82处,基层组织全流程、全方位嵌入,融合推进组织提升、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社会治理,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全域乡村振兴新格局。

章丘:以高质量党建走出全域乡村振兴新路径

制定《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的实施细则》,广泛开展入户遍访,为村干部精准“画像”、精确“描边”,先后调整不担当、不胜任农村党组织书记24人,树牢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选派百名干部进驻村集体经济收入后100名的村庄,充分考虑部门职能和干部特点,帮助村庄理思路、当参谋、搞协调、促发展、保稳定。动员辖区百家企业,采取签约结对、村企共建等方式,“一村一策”发展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以激发村级动能活力为目标,设立15项区级统一指标、33项街镇分类指标、6类加减分项目和7条约束底线,对525个村统一赋分、统一排名,变街镇“小考”为区级“大考”,拓展视野、认清定位,着力营造干事创业、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推动村级发展、治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三变”改革

激活农村一池春水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最关键。章丘区坚持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党建资源向农村基层聚集,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内容的“三变”改革,2022年全区525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30万元,50万元以上的达8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6元,增长5.6%。

章丘:以高质量党建走出全域乡村振兴新路径

聚力强化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两大驱动,推动乡村振兴由点到面示范引领,逐步达到全域乡村振兴。在乡村建设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树立新标杆。点上建样板,着重推进特色产业、经济富裕、生态友好、生活宜居、文明和谐等“五型村庄”特色化发展,全区共创建各级各类示范样板村庄239个。线上串亮点,坚持全域全景化打造,建设了花样垛庄、诗画文祖、绣江古韵、缤纷绣惠、瓜果飘香、齐鲁古道6条精品线,发挥示范引领、承载提升作用。片上做示范,着力建设国家级章丘大葱、省级泉城百花园、市级多彩农庄、区级东方商人4个田园综合体,重点打造省级“三涧溪”、市级“绣江风韵·东城画廊”和“名相故里·杏花河韵”、区级“水乡白云”4个齐鲁样板泉韵乡居示范区。面上展新姿,南部五个街镇以贯彻“两山”理论为主线,以“山水五镇”项目为载体,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北部六个街镇以贯彻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主线,打造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片区;中部七个街镇依托丰富城乡要素资源,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片区。

在产业发展上,品牌带动、三产融合,塑造新优势。在保供给方面,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增加耕地1.6万余亩,粮食产能连年持续稳定提升。严格落实“菜篮子”保障措施,设施农业达到7万余亩,源虎黑猪、欣农蛋鸡等特色规模养殖场达到175家。在育产业方面,章丘大葱、龙山小米、高官甜瓜纳入市“十朵金花”进行重点打造,章丘大葱实现四季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2021年被列入全省13个“区域优势特色产业”,202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山东省首批“好品山东”品牌目录。目前,全区特色种植面积达到50余万亩,“三品一标”认证常年维持在250个左右、面积达到48万余亩。

以“人才”为笔

绘制乡村振兴斑斓画卷

人才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只有“引得进、留得住、培养好”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才能为“三农”工作添砖加瓦,描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全景图。

章丘:以高质量党建走出全域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章丘区重点聚焦人才工作,注重发挥人才优势,成立区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组织部长任主任的乡村人才振兴专班,建立党委抓统筹、专班抓调度、责任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推进体系,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积极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行“一村一品”工程、“能人回村”计划,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发挥出来。

先后制定“回乡创业22条”“乡村人才振兴18条”等政策,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外来人才到章创业、在外人才回章创业、在章人才回乡创业、在乡人才本土创业,统筹推进外来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育,加大人才项目初创期、早中期的支持力度,激励人才回归乡村、创业乡村。2022年10月,6名乡村创业人才登上章丘人才最高舞台——“百脉汇”人才节,为人才成长树立鲜明导向。

近年来,章丘区通过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推动人才政策有效落实,极大提升了乡村人才工作的实效性,促使更多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全区乡村人才创业项目投资5.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近亿元,217名回乡人才当选为村两委成员、79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250名乡村振兴专员成为所在村庄的骨干力量,每个村储备2名以上后备力量。

章丘区坚定实施产业引才、事业引才,为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创造了条件。先后打造三涧溪村青年创业党支部、青石山党建联盟,建设青年人才成长示范港、龙山味道众创空间、石子口农业孵化器,筹建20个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让各类回乡人才创业有舞台、出彩有机会。青年人才成长示范港吸引27个人才项目落地。

文化“铸魂”

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章丘区坚持党建引领,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努力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深入挖掘农旅文化特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章丘:以高质量党建走出全域乡村振兴新路径

2018年,章丘区被确定为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2019年,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2021年被评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600多个,开展“五为”等志愿服务活动6000多场次,服务群众60多万人。连年评选“感动章丘十大先模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高淑贞、全省第八届道德模范霍中祥等道德典型160多个。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创评活动蓬勃开展。旭升村、吴家村、向高村、三涧溪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96%。

章丘:以高质量党建走出全域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移风易俗方面,章丘区出台党员领导干部婚丧嫁娶“五严禁十不准”规定,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婚事新办,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乡风民风的转变,为推动婚俗改革树立了标杆。制定“美德健康文明有章”新十条40则,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让健康生活方式融入群众生活。

章丘紧盯群众需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占领文化阵地、凝聚精神力量。坚持“百姓演 百姓看 百姓乐”,让百姓成为舞台的主角,深入打造“民星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今年以来,已开展惠民演出、展览展演、志愿服务等50余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全省“两创”示范区,在全省区县级率先推出“中国龙山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推出“中国龙山泉韵章丘——‘两创’故事汇”栏目。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新的起点上,章丘区将始终牢记嘱托,以党建引领“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幸福门”,为助推济东强区建设凝聚更多正能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