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斑点叉尾鮰养殖视频(斑点叉尾鮰柱形病症状及其诊断方法)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斑点叉尾鮰柱形病症状及其诊断方法

柱状屈挠杆菌,为严格的好氧,革兰氏阴性菌,无鞭毛,呈弯曲的长杆状或丝状,大小0.5×2~30um的细菌。在贫营养的培养基上能较好的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能滑行运动或一端固着,另一端缓慢摆动。在大多数培养基上都能生长,形成黄色到棕黄色,向四周扩散形成较浅的假根状菌落。

斑点叉尾鮰柱形病症状及其诊断方法

患病鱼鳍、吻、鳃和体表出现棕色或棕黄色的病灶,病灶周围充血,出血,发炎(汪开毓)

该病目前已成为危害斑点叉尾鮰的第二大细菌性传染病,在春、夏、秋都可发生,流行水温为15~32℃,多出现在水温20℃以上的春末至初秋,死亡率可达到75%以上。病原的感染常与各种应激因素有关,如高温、密度过大、机械损伤、水质恶化等。除了感染斑点叉尾鮰外,还可感染鲤鱼、鲫鱼、鳗鲡、虹鳟、罗非鱼和褐鳟等鱼类,但斑点叉尾鮰最敏感。

斑点叉尾鮰柱形病症状及其诊断方法斑点叉尾鮰柱形病症状及其诊断方法

病鱼鳍、吻、鳃和体表出现棕色或棕黄色的病灶,病灶周围充血,出血,发炎,特别是在背部形成一由白色带状物围绕的似“马鞍”状的病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随病程的发展病灶,病灶皮肤受损,形成中心开放性的溃疡,露出其下的肌肉组织。鳃粘液分泌增多,鳃丝末稍出现褐色的坏死组织,后逐步扩展至基部整个鳃丝腐烂。

斑点叉尾鮰柱形病症状及其诊断方法斑点叉尾鮰柱形病症状及其诊断方法斑点叉尾鮰柱形病症状及其诊断方法

(2)准确的诊断需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或采用免疫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诊断,如直接荧光抗体技术、间接荧光抗体技术、ELISA、16S rDNA序列分析、PCR和AFLP等。

斑点叉尾鮰柱形病症状及其诊断方法斑点叉尾鮰柱形病症状及其诊断方法

(1)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控制放养密度,减少应激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2)同时使用消毒药进行水体消毒,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有研究表明氯胺-T 6.5~8.5mg/L和新洁尔灭1~2毫克/升浸泡1小时对该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4)发病时可使用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进行内服治疗。脱氧土霉素30~50毫克/公斤体重/天,或氟苯尼考10~20毫克/公斤体重/天,连用5~7天。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水产前沿”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