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水蛭高效养殖技术pdf(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文|不知

编辑|不知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水蛭,又称蚂蟥、肉钻子、水痴马鳖,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蛭纲(Hirudinea)。全球有数百种水蛭,而在中国境内也有近百种。在临床应用中,主要使用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茶色蛭和细齿金线蛭等种类,而人工养殖主要以金线蛭、日本医蛭和茶色蛭为主。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现代研究证明,水蛭的涎液中含有一种抗血凝物质,被称为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这些物质具有治疗中风、闭经、截瘫、心绞痛、无名肿疼、肿瘤、颈淋巴结核等疾病的功效。此外,水蛭素还能保持移植手术后静脉血管的通畅。水蛭素提取的蜜浸液也被用于治疗角膜溃病和角膜云翳,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水蛭被视为传统名贵中药材。近年来,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患者的增加,对水蛭素的需求大幅增加,导致野生水蛭过度捕捞,资源濒临枯竭。这种情况对水蛭的保护提出了挑战。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养殖繁育池建设-->

在房前或屋后的闲置地选择一个避风向阳、排水方便的位置来建设一个池塘。池塘将使用小红砖砌成,墙高80厘米,墙顶向外伸出20厘米,以防止水蛭逃跑。池塘的宽度为4米,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南北走向。

在池塘的中央,使用红砖建造两个相互垂直的挡土墙,离四周墙壁1米远,高度为60厘米。在40厘米以上的高度,挡土墙之间保留缝隙,以便水蛭能进入土壤中进行繁殖。在红砖墙内填土,高度达到50厘米,然后再填充25厘米的水蛭产卵平台。产卵孵化基质是指用于水蛭自然产卵和孵化的土层,要求土壤富含腐殖质,质地松软,温度适中。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可以使用塘底肥泥、猪粪、牛粪和青草按照4:1:1:3的比例混合发酵制作产卵孵化基质。制作方法如下:首先将青草切碎,将肥泥晒干并破碎,然后将它们与各种粪便混合均匀。接下来铺一层草料(厚度为6-9厘米),在草料上铺一层粪料(厚度为3-5厘米),再铺一层草料,如此重复铺设3-5层,每一层用喷壶喷水直至水渗出为止。

最后形成一个宽度为1米、高度为1.3米的发酵堆,长度不限。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发酵大约需要7天左右,期间需要翻堆1次,一般翻堆3-6次就可以完成发酵过程。发酵完成后,将发酵好的基质添加0.01%~1%的醋酸或0.01%~0.5%的磷酸二氢铵,将pH值调至6~7,然后铺在产卵平台上即可。产卵平台的基质厚度应为20~30厘米,在基质表面放置若干块木板,再盖上草帘。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这样的池塘设计将提供适宜的环境供水蛭繁殖,并满足其产卵和孵化的需求。

<--莲藕栽种-->

莲藕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选择阳光充足的水塘、池塘或水田作为种植地点。可以用种子或藕块进行繁殖。如果使用种子,可以选择有萌发力的健康种子;如果使用藕块,可以选择健康完整、无病虫害的藕块。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待种子表面微微裂开后进行播种;如果使用藕块,直接将藕块放入水中或水田中,埋入适当的深度。莲藕需要保持适宜的水深,一般在10-50厘米之间,根据不同的莲藕品种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初期可浅水栽培,随着藕根的延长逐渐增加水深。

莲藕生长期间需要适量的养分供应,可以在水中添加有机肥料或水培液肥。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及时清除受害的叶片和花朵,避免病害的传播。定期清除莲藕周围的杂草,保持水域的清洁。如果需要控制莲藕的扩展,可以及时修剪过长的藕根。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一般在春季霜后选择种植藕。与一般的藕池相比,藕池的栽种密度要稀一些,株行距为1.5米×1.5米。在种植初期的15天内,水层应该浅,一般保持在约6厘米左右,这样可以提高水温,促进藕的萌芽。之后逐渐加深水层,在种植后的20到25天时,当藕植物长出1到2片正常叶子时,可以将水位加深到20厘米,开始放养水蛭。随后逐渐加深水位,将水位加深到40厘米。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在挡土墙和砖砌墙之间的水道内,可以放置1.3毫米厚度的PC波纹板,提供螺蛳和水蛭栖息的场所,增加其附着空间。这样的设计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供藕和水蛭共同生长。

<--种蛭的选择与放养-->

在种植水蛭时,应选择2龄以上的个体,体重约为30克左右,身体健壮粗大,活泼好动,当用手触摸时能迅速缩成一团。这样的水蛭具有较高的怀卵量和孵化率。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在交配过程中,选取良好的亲蛭,按照每立方米放置20千克的比例放入交配池中。在池中投放充足的螺蛳(螺蛳的数量是水蛭重量的1到2倍)、河蚌和浮游生物饵料,并将温度控制在12至18摄氏度。在亲蛭进入交配池前,应将其浸泡在每立方米20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每升30克的食盐水中进行5至10分钟的消毒。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水蛭属于环节动物,具有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的特点。交配时,两条水蛭的头端方向相反,它们将雄性生殖孔对准对方的雌性生殖孔,完成受精交配过程。在完成交配后的20至25天内,亲蛭会产卵,此后将其捞出并按照每平方米15至20条的密度放置在孵化平台上进行产卵。这样,每平方米的产卵平台可产出1,500至2,100条幼蛭。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种蛭的繁殖与孵化-->

种蛭交配后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开始产卵茧。产卵过程中,生殖孔会分泌两层黏液,形成外部的卵茧壁,覆盖在生殖孔周围。卵茧内的卵存放在茧壁与身体之间的空腔内,并向茧中分泌蛋白液。亲蛭逐渐向后蠕动退出,形成卵的椭圆形茧。卵茧的大小一般为(22~33)毫米×(15~24)毫米,重量为1.1~1.7克。卵茧在孵化平台的土层中几小时后会变硬,茧壁外层的泡沫会风干,形成蜂窝状或海绵状的保护层。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水蛭一年可以产生1到2次卵茧,每次产卵茧的数量为1到4个。在种蛭产卵茧的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种蛭受惊而逃跑,以免造成空茧的情况发生。

水蛭的孵化

宽体金线蛭的卵茧在孵化时,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至30摄氏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至80%之间。经过16至18天的时间,幼蛭就可以孵化出来。每个卵茧可以孵出25至50条幼蛭,其中大多数为35条。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初孵出的幼蛭呈黄色,体背两侧有7条紫灰色的纵纹。随着幼体的生长,它们的颜色逐渐变化,形成5条深色的纵纹。在初孵出的2到3天内,幼蛭主要依靠自身的卵黄来维持生活。3天后,它们就能自由采食,并主要以螺蛳、河蚌等的血液和汁液为食。当幼蛭在15天后长到约1.5厘米体长时,可以进行分池饲养。

<--饲养管理-->

投饵:水蛭的饵料可以包括各种畜禽的新鲜血凝块、草虾、螺蛳、蚌类、蜗牛、蚯蚓和昆虫的幼体等。每周可以饲喂动物血,约为每667平方米饲喂7.5公斤左右。血块可以分割成块投入池中,并保持适当的投放密度和清除残渣,以防止污染水质。如果水中的水蛭频繁游动,说明饵料不足,需要及时补充。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水质调节:水蛭对水质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但在高密度、小规模饲养时,水质应保持清洁并具有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溶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水蛭可能会浮出水面并表现出不安的行为。池塘的水体以黄褐色或淡绿色为好,保持微流水状态,使水的透明度保持在10至20厘米。此外,要注意防止高温和低温的影响,在高温时可以放置一些浮萍、水葫芦或搭建遮棚以防止过热,低温时可以覆盖塑料薄膜保温。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防逃:水蛭一般不会在晴天逃离池塘,但在雨天池水溢出时会随着流水逃走。因此在雨季来临之前,应该设置密网围栏来防止水蛭的逃逸。平时应定期检查进水口、排水口、溢水口的防逃网和其他防逃设施,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以防止水蛭逃跑。

病虫害防治:主要注意防止农药的污染,尤其是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因为它们会导致水蛭中毒甚至死亡,并可能在水蛭体内积累,降低药材品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需防止天敌的入侵,如水鸟、乌鱼、鳝鱼和青蛙等,可以通过加强驱赶和捕捞来防止它们的损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水蛭绝对不能与蟾蜍混养,因为蟾蜍会捕食水蛭,而水蛭则会伤害蟾蜍的卵和蝌蚪,对双方都不利。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收获加工-->

水蛭的采收可以安排在一年内进行两次。第一次采收可安排在6月中下旬,此时已经繁殖了两季的种蛭可以被捞出来进行加工和销售。同时也可以捕捞一部分早春放养的体型较大的水蛭,捕捞原则是捕捉大的留下小的,未长大的水蛭可以留到年底再进行捕捞。捕捞的方法可以先排出一部分水,然后使用网进行捞取,也可以在晚间使用小捞子进行捞取。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第二次采收可以安排在11月底进行。在10月中旬可以加设塑料薄膜拱棚,延长水蛭的生长周期。在采收时将水排干并进行清池,并收获藕。

水蛭的干品质量好坏是影响其销售价格的关键因素。优质的水蛭成品呈现自然扁平的纺锤形状,背部稍微隆起,腹面平坦,质地脆易断,断面呈现胶质状且有光泽。常用的加工方法有生晒法和水烫法。生晒法可以将水蛭用细线或铁丝串起,悬挂在阳光下直接曝晒至完全干燥。水烫法则是将水蛭集中放入容器中,倒入开水淹没金线蛭约10厘米,烫约20分钟左右,待水蛭死亡后捞出并清洗干净,然后放在干净的地方晾干。

水蛭立体繁养新技术

<--结语-->

水蛭是一种具有独特养殖特点的品种,其生长速度快、管理简便,投资回报高且效果迅速可见。一次投放苗种后,可持续多年获得经济收益。这使得水蛭养殖适合在城乡各种规模和方式下进行。当前市场对于水蛭的需求急剧增长,而天然水蛭资源极度匮乏。因此,通过人工养殖水蛭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广大城乡农民迅速致富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的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水蛭养殖技术与市场前景分析》

《水蛭的饲养及种蛭繁殖技术》

《水蛭养殖技术要点与市场前景分析》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