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普洱养殖场(陶挎平:高山上的养牛倌)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陶挎平:高山上的养牛倌陶挎平:高山上的养牛倌陶挎平:高山上的养牛倌

说起养牛,很多人脑海中已经很难再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个画面了,因为市场需求,曾经的山坡、青草已经被如今的牛场和饲料所代替,从而也使纯正的生态牛肉价格也水涨船高。江城县曲水镇坝伞村村民陶挎平看准这一商机,利用当地优良的自然草场资源,开始了自己的高山养牛之路。

陶挎平:高山上的养牛倌

坝伞村是江城县一个传统的哈尼族村寨,村民们长期依靠种植业为生,收入微薄。2011年,当时还是村医的陶挎平看着村里大片的草场闲置,便有了发展养殖黄牛的念头。老陶说干就干,当即和村里签订协议租下了一万多亩地,同时向周边村民收购江城本地黄牛,坝伞黄牛养殖场正式成立。

陶挎平:高山上的养牛倌陶挎平:高山上的养牛倌

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的老陶也有着和许许多多其他创业者一样的艰辛,资金不足、养殖经验欠缺等问题着实让老陶步履维艰。直到2016年,国家草原畜牧业发展转变方式项目以及草食畜饲养项目的落地实施,真正让老陶得以大展身手。有了政策扶持,老陶的养殖场发展迅速,从最初的零星草场,发展到了目前已有人工草地6000余亩、改良天然草地5000余亩的连片草场,也成了全普洱市最大的草场。养殖的黄牛也从最初的几十头发展到了如今的500余头。现在老陶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每天清晨看着牛儿出圈,在山坡上静静地吃着青草。

陶挎平:高山上的养牛倌

致富不忘桑梓情。老陶清楚,自己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事业能够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乡亲们的帮助,更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一个人富不算富,只有全村的人都过上好日子,老陶心里才踏实。为了带动村民们致富,除了每年的用工外,老陶无偿为附近的村民建盖了500余平方的牛舍,帮助大家发展养殖。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发动村民们种植玉米,并以每吨350元的价格进行回收。同时,为了提升养殖技能,在县农科局的帮助下,邀请了农大技术员到养殖场里为村民们讲授养殖技术。看着事业渐渐步入正轨,老陶便有了更多的打算,他计划着把全村的草地都利用起来,自己提供牛种给部分买不起牛的村民并进行利益均分,让全村人真正富裕起来。

陶挎平:高山上的养牛倌陶挎平:高山上的养牛倌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