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西安蜜蜂养殖(“小蜜蜂的大作用”——西安市打造秦岭中蜂养殖产业脱贫模式)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养蜂业是农牧业绿色发展的纽带,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在满足群众生活需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维护生态平衡、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群规模大,蜂蜜、蜂王浆、蜂胶等蜂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秦岭地区素有“南北生物物种库”、“天然药库”之美誉。自古以来,秦岭山区农户就有养殖中蜂的习惯,如今西安市更加重视小蜜蜂对大秦岭生态保护作用,更加看重中蜂产业对脱贫攻坚的助推作用。

“小蜜蜂的大作用”——西安市打造秦岭中蜂养殖产业脱贫模式

在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目标要求下,西安市自2015年开始试点发展中蜂产业,2017年在全市沿山地区全面推广,已惠及秦岭北麓蓝田、周至、鄠邑区、长安、临潼五区县30个镇街、200多个行政村、3000余户贫困户。目前,中蜂产业已是秦岭北麓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成为西安十大扶贫主导产业之一。

中蜂养殖

成为十大扶贫主导产业之一

“中蜂养殖不但投资小、见效快,不误农时,同时,解决了山区缺少劳动力的问题。‘小蜜蜂’酿就大产业成为贫困群众的理想脱贫产业。”秦岭北麓环境优良,蜜源植物达到百种以上,每年从4月份至8月份,拥有5个月盛花期,非常适合中蜂的繁育和追花夺蜜。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目标要求,针对秦岭山区贫困群众,西安市制定了具体的中蜂养殖产业扶贫项目,保障贫困户有稳定的养蜂收益。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市建立了“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全面参与+合作社组织管理+贫困户主动配合”的中蜂养殖产业长效运营模式,形成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本土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立了养殖、加工、营销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涌现出“众天”、“融氏王”、“秦周”、“颐蜂堂”等本土品牌。目前,中蜂产业已经辐射到5个区县、30个镇街、200多个行政村,3000余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中蜂产业实现脱贫,蜂农户均收入达到7500元以上,脱贫效果显著。

“小蜜蜂的大作用”——西安市打造秦岭中蜂养殖产业脱贫模式

帮扶企业在葛牌镇沙帽沟村摇蜜

养蜂领头人

带领1500余户贫困户脱贫

“初学养蜂,就担心技术不行没人指导,造成中蜂成活率低,蜂蜜的质量自然跟不上,养蜂肯定要赔钱。可如今,政府提供了优质的蜂源,企业上门收蜜,帮助我们解决了销售难题,啥都不愁了。”蓝田县九间房镇桐花沟村村民李旭飞说起养蜂来满是甜蜜,去年初次养殖中蜂,20箱收入就达到了8千元,今年学会了育王分蜂技术后,他新购置了中蜂19箱,争取年收入达到2万元。

在秦岭山区养蜂能人中,西安众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邢延安无人不知晓。在他的帮助下,临潼区安庙村程会峰通过养蜂,三个月实现收入3万元,盖起了新房,使他树立了养蜂致富的决心和立志干事的信心,既扶了贫又扶了志;阎良区关山镇的王小峰,通过企业全力的帮扶,现在成为养蜂技术能手,受聘于众天蜂业做养蜂技术管理,年收入六万余元,不但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蓝田县葛牌镇沙帽沟村的雷保利、鲍永军,九间房镇桐花沟村的张富花、李旭飞,灞源镇磨岔沟的刘满喜等一批养蜂能手和带头人的不断发展,为中蜂产业脱贫致富指明方向,打下了基础。

“在市农林委、扶贫办及各涉贫区县的大力支持下,作为‘西安市中蜂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的主导企业,从2015年开始,结合秦岭北麓蜜源情况和贫困人口的实际,众天蜂业提出将中蜂养殖产业做为西安市秦岭北麓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发展。”邢延安说,经过三年的初步试点推广,截至2018年7月底,共帮扶秦岭北麓长安、周至、鄠邑、临潼和阎良,共22个镇街、165个行政村、1500余户贫困户走上了养蜂脱贫致富之路,户均养殖量20箱以上,户均实现年增收7500元以上。

邢延安坦言,在中蜂扶贫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面对大部分贫困户文化水平低、养蜂技术差、养蜂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蜂蜜产量低和蜜蜂过冬大量死亡等现象,今年在蓝田县500户参与中蜂养殖贫困户中,众天蜂业提出了联合带动养殖发展共赢新模式,针对养殖能力差的贫困户发放的中蜂,由企业联合贫困户带动养殖一年,贫困户要全年参与中蜂养殖管理工作一年,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培训和技术实践工作,保证其通过一年的劳务学习能熟练掌握养蜂技术,成为养蜂能手,为自己今后独立养殖、发家致富打下基础。

“小蜜蜂的大作用”——西安市打造秦岭中蜂养殖产业脱贫模式

收获甜蜜

该模式的实施,贫困户既掌握了养蜂技术,企业又为每户20箱蜂保底分红4000元,参与学习的贫困户每年另外可增加劳务学习收入8000元以上,年计总收入12000元,企业争取让参与中蜂养殖的每户都能完全达到脱贫增收的目标。截至8月31日,企业已完成500户帮扶任务,其中为318户贫困户发放分红127.20万元。自养户182户,户均采蜜2次,采蜜量100-200斤,户均收入5000-8000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为目标方向,以中蜂养殖产业发展为基础,结合地域实际,同各区县农业公园、乡村旅游农家乐、民俗居住相结合,打造西安联合增收的田园综合体、蓝田万群中蜂示范园区和灞源蜜蜂小镇。”邢延安说。

形成模式

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

市产业生态脱贫办公室负责人说,按照国家蜂产业十三五规划及省、市蜂业发展需要,根据西安市秦岭北麓蜜源植物和五个涉贫区县贫困户分布情况,结合西安市产业扶贫工作,我市以蓝田县为重点计划未来三年内再发展3000户以上的中蜂养殖贫困户,每户养殖规模为20-50箱,发展中蜂养殖数量6万至10万箱。同时,建立标准化示范养蜂场(户)100个,组织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30个,筹建秦岭中蜂保护区5个、筹建秦岭种王繁育场2个,并开发研究秦岭蜂蜜品种5-10个,开拓西安市内药超专柜100个、商超专柜30个、专卖店10个,省内外销售市场100个以上,贫困户每户年增收1万元左右,中蜂蜂蜜市场销售额2亿元以上。

在西安市秦岭北麓地区建立中蜂养殖产业长效运营模式,即政府支持引导+企业全面参与+合作社组织管理+贫困户主动配合,三年后如期实现秦岭北麓地区中蜂养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目标。最终达到发展千户、带动万户、树立秦岭中蜂蜂蜜品牌,实现秦岭北麓涉贫区县贫困户通过中蜂养殖达到长效、精准、绿色脱贫的目的,把蓝田县打造成为全国中蜂产业扶贫示范县,把西安市中蜂养殖产业发展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特色扶贫攻坚产业。

“小蜜蜂的大作用”——西安市打造秦岭中蜂养殖产业脱贫模式

碧桂园、众天蜂业等企业与蓝田县政府签约

关爱小蜜蜂

保护大秦岭

“中蜂养殖在保护秦岭生态方面,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平衡生态的作用。目前我市已将中蜂产业作为保护秦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抓手,在中蜂产业扶贫方面,秦岭山区耕地面积少,加之生态环境保护限制,不适合传统的种养殖产业发展。”谈起秦岭中蜂养殖,市农林委副主任苏新耀表示,中蜂养殖不受土地和国家环保政策限制,投资少、见效快,自然成为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高效产业。

在此背景下,中蜂扶贫产业的发展,既解决了秦岭山区农民产业脱贫致富的问题,又促进了秦岭植物生长,改善了秦岭的生态环境,保护了水源;反之,秦岭植物生长、环境改善又为中蜂扶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蜜源和更加优良的环境;二者相互促进,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今年,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特色畜牧业发展,中央财政支持部分省实施蜂业质量提升行动。因此,下一步西安市在中蜂扶贫产业发展方面需要进行以下努力:

第一,要加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中蜂生存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一是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二是加强林业自然资源法律制度建设,宣传落实新出台的《西安市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制办法》及其《考核办法》;三是积极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整治执法活动,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要推进中蜂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升秦岭中蜂产业品牌影响力。要不断提高蜂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做大做强养蜂设施及机具生产、中蜂养殖、蜂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还要认真调研市场,准确市场定位,明确产品理念,科学打造秦岭中蜂产业优质品牌。

第三,要促进中蜂产业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增收,动员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山区贫困户积极参与中蜂养殖,强化蜂农与蜂产品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蜂农持续稳定增收。

第四,要做好政府支持和服务工作,持续加大对中蜂产业支持力度,大力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服务,为参与中蜂产业的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保驾护航,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西安日报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