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内蒙古马养殖基地(陈志敏:赤峰市敖汉旗丰收小村的“蒙古马”)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五月的敖汉,蓝天白云,绿叶新裁,恰是乡村机耕忙种的大好时节,田网纵横的大地一派勃勃生机。一大早,我约上同学殿昕,因旗文联摄影家协会会员崔举老师想要拍一些脱贫攻坚主题照片,于是我们一行三人驱车从城区沿305国道一路向东赶往敖汉旗丰收乡白杖子村探访。

今天要见的主人公叫陈志敏,现任丰收乡畜牧兽医站站长,高级畜牧师,帮扶白杖子村第一书记。我所在单位的帮扶点也在丰收乡,因此对这里既熟悉又亲切,恰好前几天听同学殿昕讲起了她同事陈志敏所帮扶的村庄现如今产业兴旺、环境整洁、百姓安居,促使我急切的想去看一看这个深山里的美丽田园。

只用半个小时功夫我们就到了丰收乡政府办公大院,第一眼见到陈志敏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想象。阳光晒红的脸庞棱角分明,简洁朴素的板寸更适合风里来雨里去,只有淡蓝色的动检制服衬衫能想起他还是位乡政府的干部。从1990年畜牧院校毕业陈志敏就扎根到乡村一线,成家不进城,这一干就是30年。


陈志敏:赤峰市敖汉旗丰收小村的“蒙古马”


走进古村 绿水青山真画卷

丰收乡政府向南的丰-白线是一条迂回曲折的水泥路,我们一行又改乘陈书记的汽车前往白杖子村。在敖汉境内,战国至秦汉时期曾筑有南北两道长城,现如今南道燕长城遗址的一段还静静地盘桓于白杖子村豁牙子山的峻岭之脊,它连接起一个个村庄、一座座城堡,更连接起塞外古村的农牧文明,从冲突防卫到民族融合,这里的山水曾是见证。透过车窗看右前方,豁牙山高高矗立直入云端。这时陈书记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白杖子村12个村民组,10个自然营子,五沟五杖子。贫困户平均年龄大,多因病、因残致贫。根据他多年干畜牧老本行的经验,决定以养殖产业作为突破口,实施精准施策。村里93户贫困户,73户有到户产业,其中25户养驴,38户养羊,10户托养,后有5户产业变更……心有牵挂的陈志敏如数家珍地规划着全村奔赴美好生活的梦想,一路不停地介绍着他的帮扶村白杖子。这里地处偏僻沟壑,自古草木葱茏,山连着连山,山都带着灵性,还有自己的小气候,每当雨后,野山菇遍地,都说“树旺民富、林茂村兴”,的确生态经济给村民带来了福利,要想脱贫,就要让脑子活起来,手脚动起来,勤快的村民每年靠捡蘑菇和打杏核就能收入两三万。

陈书记又讲起他小时候和伙伴们经常到豁牙子山采药材,远处望它形似一个峡谷,但登到顶上,豁口部位其实很宽阔很平坦。传说中“杨门女将”中的一员、杨六郎的第二个妻子王兰英,她的父亲叫王怀,世人也称“大刀王怀女”,因有着一身惊人武艺,且弓马娴熟,天生神力,一口大刀更是无人能敌,在北宋边关告急之时曾披挂上阵,刀劈豁砑、大破辽兵,至今山上还留有她的战马踏出的四个蹄印。我们听着陈志敏讲的流传了1000多年豁牙子山的传说充满了神秘,却也见证了当时多民族同居一隅的大汇聚,于是走进白杖子村的开篇我看到陈志敏的脸上洋溢着对家乡风物的魂牵梦萦以及对这片热土的无限眷恋,他将为我们掀开一幅时光沉淀古村落的现实画卷。

陈志敏:赤峰市敖汉旗丰收小村的“蒙古马”


志智双扶 文明乡风润民心

向沟里行进,山宽林阔,景色怡人,路上膜下低灌成垄成行沐着阳光正默默坚守。路过翟家杖子见到一位村民正在大田里,陈书记停车和他打着招呼:“老哥呀,天热了,回家千万别忘了给羊打毛,过几天去给你家送一只种公羊。”那位老哥道着谢,露出了满脸的喜悦,愉快的心情让劳作的身姿更加有范儿了。车继续行驶,一只“喳喳”叫响的喜鹊在前方指引,很快我们到了白杖子村陈杖子组。村路清清爽爽,又传来“包谷、包谷……”清脆悦耳的鸣唱,不知布谷鸟在田间还是树上,使我对小村的农事有了风调雨顺的祈愿,村里没有见到放养的牲畜,只有亮堂堂的水泥路面向里弄延伸,高出院墙的果树开花耐不住寂寞,在碧蓝的天空下笑靥春风。

陈书记带我们在村子里转悠,村庄里的石头墙垒得规规整整,房前屋后点缀着一簇簇绿色,他满怀感慨地说:“用不了几天老百姓种的花就会全部盛放。我旗现在还有1458户3262未脱贫人口,咱们白杖子村还有5户7人没有脱贫,决胜小康的最后关头,这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最难攻的‘硬堡垒’。但是我们绝不能拖全旗的后腿。本着我们村实际,要从聚力打好未脱贫人口脱贫攻坚战、已脱贫人口巩固保卫战、非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致贫狙击战下功夫,切实解决好‘脱、稳、防’三大问题。”

陈志敏:赤峰市敖汉旗丰收小村的“蒙古马”


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根据旗委政府总动员,这将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背水一战”。怎么做?陈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队一起实施“挂图作战”,下足“绣花”功夫,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化畜牧业养殖入手,深入推进“乡风文明”提升行动,倡导移风易俗,以“志智双扶”为抓手,帮助村民改变思想意识,提升法治思维,掌握科学技能。在全村选树孝老爱亲、脱贫模范、美丽庭院等先进典型并进行表彰,同时发布善行义举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落地生根,人人争当先进蔚然成风,通过“一约四会”强化村组“微治理”,以软实力实现硬支撑,有效破解了乡村“德治”难这一困境。

陈杖子组67号是褚桂芝的家,老太太70多岁,是因病新识别户。见到我们如见到了亲人,陈书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问家里缺什么下次带给她。“上次她家的电水壶坏了,因老人外出不便,每次来我都尽可能把群众缺的东西用车捎来。村里酬款4万多元建起的“爱心超市”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征询诉求,有的贫困户缺水缸,有的缺脸盆,都已经买好送达。这里也是我的家,他们都是我的亲人!”乡党委副书记孙兵是白杖子村的包扶领导,前些天我从孙书记那里得知:4月份陈志敏在入户时,给患有慢性疾病的未脱贫户逯振先家送去了新门帘、引风机等物品,并有效利用二次拐弯资金并组织村里公益岗人员帮助逯振先家做了室内外卫生的彻底清洁。截止目前,逯振先的房前屋后卫生保持的非常好,还在十多年没有播种的院子里种满了蔬菜……陈书记时刻牵挂着贫困群众,也带动了更多的党员干部走村入户访贫问苦,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西沟组五保户汪明家的房前护坡被老鼠盗洞,旗里科级驻村干部尹献龙、乡包村工作队员王成虎和村主任王海河三人买上水泥和沙石去给汪明家修补,近些天因雨季到来,他们几位又去汪明家修缮了房屋后墙防水坡……帮扶干部们用足迹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点点滴滴传递出的爱心和引导,改变了从前脏乱居住环境和落后的生态观念行为,提升了科学文明素养和拼搏奋斗意识,现在家家明窗净几,院落的柴草堆放有序,这个村的环境卫生治理已成常态。也让基层党组织建设焕发了“赢人心”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从生产到生活,年轻人回来了,城里人过来了,淳朴的村风民风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环境美、生活美并驾齐驱,好风景处绽放出“文明之花”,形成推动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在“点上突破”的良好格局。

陈志敏:赤峰市敖汉旗丰收小村的“蒙古马”


铆足力气 产业扶贫拔穷根

自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陈志敏先后在本乡三家村、格德营子村担任过驻村工作队员,之后被党组织派到乡里的重点贫困村白杖子任第一书记。入驻白杖子村后,针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一般户、边缘户,陈书记带领全体包村干部马不停蹄的深入到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走访,摸排村情民意,记录民情日记,根据不同家庭在致贫问题的差异性进行精准对接,经过不舍昼夜的宣政策、听民声、促发展,切实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并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对照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对已脱贫的人口中存在产业项目同质化、产业基础薄弱以及部分脱贫人口脱贫不稳定、边缘户易致贫等现状,“绷紧弦、加把劲”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特别是贫困户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让陈志敏从心底里坚定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

“我全仗这些羊了!2016、2017两年政府发给我项目羊16只,现在未出栏还有35只,每年都卖30多只。”来到陈杖子组张海青家,他正在拿着奶瓶给刚出生5天的小羔羊喂奶粉。“这次我家2只基础母羊产了5只羔,其中有一只一胎就产了3只羔,这得好好经营,多给羔羊补充营养。我今年70岁了,上山放羊撵不上,陈书记教我圈养,我和老伴每天都清理一遍羊舍,把羊粪发酵作肥料上苞米地,打下了棒子和秸秆都用来喂羊。去年八月节前陈志敏和我们村书记刘瑞清还组织我们去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加“脱贫攻坚主题”学习培训,专家讲了羊的疫病防治还有健康扶贫、医保政策,课间旗里来的大夫又给我们义诊,我要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传到乡间邻里。现在我和老伴吃的好、住的好,要感谢共产党派来的好干部!”

陈志敏:赤峰市敖汉旗丰收小村的“蒙古马”


“你家的羊可该打毛了!你看这些大羔羊身子不停地晃动着,这间敞篷得放上一块遮荫网。”陈书记还向我们介绍了村里贫困户多数都养羊,开始也有养驴的,但按出栏周期收益养羊会更快一些,所以有几户变更了产业。如白杖子白玉合家用一头产业驴换了10只羊,当年见效益。郭长发养羊也尝到了甜头:“养一只基础母羊比种几亩地都强。”陈书记结合多年畜牧业行情告诉我们:小尾寒羊饲养收益快,又多胎,一年产两窝羔,抗病能力强,现在市价一只20斤左右的羔羊就可卖850元。

同学殿昕问起了张海青这几年一共卖了多少羊?张海青笑着合不拢嘴,这卖的可就没准了!他老伴接过话茬自豪地说:“我们现在靠这些羊脱贫了!前几天我家6只大羊卖了1万多呢!当时分项目羊时都是各家自己挑选的,有的人家在饲养上不大精心,给羊喂驴饲料,把羊的胃撑坏了,还说羊不好,其实全是好羊。我就听陈书记的话,打扫好棚圈,科学养殖,定期消毒,像伺候孩子一样经营这些羊,国家花了这么大力,我们就要好好干!”。据了解,按照这几年到户产业算帐,一般养殖户每年卖羊款基本达4万多元,张海青家通过养羊致富,2017年就已脱贫,贫困群众如果都达到这种程度,就不愁日子过不好!

中沟组有一个特殊的贫困家庭引起了我的关注。他们是由一个五保户、两个低保户组成。丈夫王树香(低保户)和后组合的妻子黄玉梅(低保户)均为肢体残疾,王树香的哥哥王树龙(五保户)的老伴去世后,他说他能干活还不想去幸福大院享福,经村里做工作搬到胞弟王树香房子居住。从2016到2018这三年他们共到户产业羊24只。走进他们家,院子两侧的棚厦已盖得严严实实,几十只羊长得都很健壮。中沟组王队长也在他们的家里,正要帮他们家到田里锄草。王队长说:“陈书记指导产业相当好,他是老乡更是亲人,把村民们的事当自己的事办,大家都很敬重他!”

陈志敏:赤峰市敖汉旗丰收小村的“蒙古马”


从陈书记那里得知:中沟组成立了由党员、村民组长、贫困户为主要力量的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帮助老复员军人、残疾孤弱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平时组织清理道路垃圾整治卫生死角,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呈现出了较强的战斗力。村风和睦、崇德向善、邻里互助已然成为小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看,这里的路宽了,环境美了,父老乡亲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如王树香这个特殊家庭组合,也是陈书记牵头做工作,让他们抱团取暖,各尽所能共同奔小康,如果他们还像从前一样各过各的可能不是今天的状态。村里还把五保户王树合与低保户郑桂萍两位老人撮合成一家,现在两位老人舍饲三只母羊一只公羊,王树合还做豆腐,每个月都有几百元收入。

这个特殊家庭的女主人黄玉梅今天特别高兴,她说别看丈夫王树香身体有恙,但他有智慧、爱学习、会算帐,是科学养殖能手。特别是陈书记教他的玉米加浓缩料配比掌握的非常好。他们家的羊产羔率、成活率最高。而大伯哥王树龙有力气,家里的铡草机就他能用,夏天他就赶着基础母羊到山上放养。我在家洗洗涮涮,干点力所能及的,给他们做口热乎饭。通过他们一家,让我看到拧成一股绳、全力甩掉穷帽子的人们正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勾画着明天的美好生活。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所期待的结果。

为了避免到户产业灭失,陈书记隔三差五就要到贫困户家中看看、坐坐、问问,帮助他们解决产业发展方面遇到的困难,激励他们学习技能、掌握政策,无怨无悔地履行帮扶责任。一家接一家地遍访,陈书记又开始了叮嘱:“给羊打毛时要单独拨出来,用点益生菌,供料多了,会拉稀,玉米秸秆要按二比一调配,小羊羔以喂料为主,以草为辅,基础母羊的饲养则反之……”

这时,陈书记的电话突然响起,他接到了旗良种繁育中心的连线,前段时间协调一个20多万元的项目已经办妥,那边让他抓紧时间将18只种公羊拉回村里,分给有到户产业的贫困户。陈书记特别兴奋,“这可是能让全村受益!而且这个项目连带订单畜牧产业,杂交羊会以高出市场价格得以回收,我要让这18只羊发挥大作用,确保贫困户养殖销售无忧!”

跟拍了大半天的崔举老师找到了他想要的所有素材,他说陈书记太累了,这样一位扶贫领域的行家来帮助村民解决各种难题,这才是真正扶到根上、扶到了志气,咱们今天不虚此行呀!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干事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丰收乡白杖子之行虽然短暂,但让我们见证了陈志敏扎根乡村、心怀百姓的真情扶贫,他所帮扶村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陈志敏就是这290多万驻村干部中的一个缩影,他们就如内蒙古大地上呼啸奔腾的马群,排山倒海、浩浩荡荡,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终会让我们看到一个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奇迹。是的,丰收小村扶贫“丰收”了,陈志敏这匹蒙古马还在奋斗着。谨以《鹧鸪天·脱贫攻坚》献给为扶贫工作接力赛跑的“蒙古马们”:

山路崎岖峭壁川,攻坚拔寨破难关。春盈大地云帆起,对结农家血脉连。

齐聚力,紧加鞭,葵花向日焕新篇。熏风送暖千千缕,精准帮扶万里天。


来源:中国敖汉

编辑:宋明飞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陈志敏:赤峰市敖汉旗丰收小村的“蒙古马”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